关于赵云形象在小说与正史中的差异问题

各位高手,有谁能帮我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关于赵云描写方面的不同点或者说是争议,分析透彻的话,追加分数!
没事的不要捣乱!!

  笼统的说一下 《三国演义》里 赵云堪称完美 被神化了 而《三国志》里 则更贴近史实 对赵云的评价比较中肯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三国志·赵云传》十分简短,即使加上裴松之注所引的《云别传》等史料,整体上仍然很简短,战绩记载很少。这里面把赵云说的比较平庸。
  1、赵云只是一个保镖。
  赵云早期做过刘备的主骑,长阪时又救过甘夫人和后主,这算是赵云的辉煌事迹。问题就在这里 赵云的辉煌经历大都和保镖任务有关。。。
  2、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
  在《三国志》里,赵云的战绩记载确实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更多的地方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3、关于赵云的谥号。
  赵云死后,追谥“顺平侯”。“顺”、“平”二字均和骁勇善战挂不上号,因此把这也可以作为赵云能力和功绩平庸的一个证据。例如关羽谥号是壮缪 张飞谥号是桓 黄忠谥号是刚侯 这些都是不错的评价 而赵云卫列五虎 只得顺平二字 不得不说 他的能力较之前几位 是有差距的。
  4、关于陈寿对赵云的评价。
  陈寿评曰:【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1)、强挚壮猛:是强壮勇猛的意思,黄忠和赵云都是猛将,这个应该没什么异议了。
  (2)、爪牙:这其实是说 黄忠和赵云在蜀都是属于马前卒性质的 打打前锋可以 但掌握大局就不行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3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脍炙人口,影响深远,创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众多历久弥新的经典桥段。有人说,国人对任何一段历史的了解可能都不会超过对三国时期来的透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三国志》是同时稍后的蜀地史学家陈寿所做,以其简介的文笔,得当的剪裁功力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在史学研究的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陈寿是私家修史,很多资料并不齐全,因此有些史事并非详尽。及至南朝裴松之的注,《三国志》一书方才算的上是较为完善。
《三国演义》历来被称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虽说是“依史以演义”(清·李渔《三国志演义序》),但其情节故事也多经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等艺术处理,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犬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它已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借三国史实的基干和框架,另描了一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赵云,是蜀汉阵容里较为重要的人物,一提起他,恐怕人们立即会想到那个英姿飒爽,武艺超群的白衣小将,用现在话说,赵云基本上是“盖世英雄”加“白马王子”的形象。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赵云是以小说《三国演义》为主(还包括有关的戏曲,评书等)的文艺作品给我们的,历史(至少是史书)上的赵云并没那么高大美好。
我想做的是,通过赵云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的比较,来认识历史,同时理解《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问题。当然我所做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哗众取宠,突显自己与众不同,而只是同王立群先生说的那样,为了尽可能的还原一些历史的真相。同时,我觉得赵云的美好形象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文化符号,应该受到尊重。
《三国演义》中武将“戏份”的座次,在赤壁大战之前就明确了,赵云与关羽,张飞并驾齐驱,几乎可与刘备称兄道弟。演义里的赵云俨然是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形象。细数书中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出场不凡,少年时期就与河北四大名将之一的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坡,赵云於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後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琅琅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历史上刘备阵营武将的座次,是在刘备称汉中王时明确的,赵云排在关羽(前将军), 张飞(右将军),马超(左将军),黄忠(后将军)乃至魏延(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之后,仅被封为翊军将军(翊者,辅佐也);这里要稍微分析一下蜀汉集团将军座次排名的原因。排名依据的是1作战能力,2政治需要。作战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将领带兵打仗的能力。这是武将升迁一个重要但绝非唯一的标准。因为任何一个领导的用人都有其更深远的政治目的。关张是在刘备白手起家时即加入,正如史书所称“恩若兄弟”。马超出身名门世家,在羌族地域具有极高的威信。黄忠虽然本为步武,然而定军山一役立下奇功,为刘备偏霸西蜀可谓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至于魏延,虽然入刘备集团时间较迟,年龄上也与其他五人有很大差距,但作战勇猛,军事眼光独到,统帅能力卓绝,特别是后来与诸葛亮一起北伐时,曾提出要与诸葛亮分兵北进,“如韩信故事”,史家至今仍在热议魏延分兵设想的可行性。刘备识人,更出于对自己老部下老军阀势力的控制为目的而培养新人新亲信,所以魏延击败呼声很高的张飞担任汉中太守也就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然而赵云则处于较为尴尬的状况。首先,赵云加入的虽早,但是与刘备的亲密程度却又远不如关张。其次,刘备入蜀以前赵云战功较少。初为主骑(就是护卫队长),后来也仅是“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这样主管内务的官职。除了短期担任小城桂阳太守外,很少有统领一方的表现时期或机会。其三,赵云出身较低。古人虽说:“英雄勿问出处。”但是出身带来的利弊又确实是潜藏在任何一个角落的。如刘备称汉中王时,名义上说是被“群下”推举,还要一百二十人联合上表汉帝,在给汉帝的举荐表中,望族大家的马超署名位列第一,其后是几个原蜀中的“知名人士”,诸葛亮列第五,关羽,张飞,黄忠紧随诸葛亮之后。刘备这样安排就是要回避自己人举荐自己人的嫌疑,造成“多方面人士”共同举荐的效果。而赵云是否在这“等”的一百二十人中,甚至不可得知。赵云地位不高,由此可见一斑。最后,由于赵云已不再年轻(其实际年龄可能还略大于刘备,而非演义上初见刘备时的少年将军),所以也不能用来作为刘备抑制旧势力的政治棋子。因此赵云在刘备登位汉中王时仅列为翊军将军这样的杂号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受到了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古代武将的地位主要是看其武艺的高低,其实古代军事思想已很发达,打仗不是靠“大将”个人单挑式的神勇发挥,如《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被曹军追击时赵云怀揣阿斗还在曹操大军中横冲直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这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三国志》只说赵云保护阿斗与甘夫人,使其母子“皆得免难”。这里的“保护”,我想主要是跑以及躲,赵云能做的,就是要跑得快,躲的好,别跑丢,别给逮着。真要被曹操大军追上,恐怕就“皆得赴难”了。
古人讲究盖棺定论。公元229年,赵云卒,本无谥。延熙四年(公元241年),后主刘禅从时任大将军的姜维等人的建议,追谥赵云“顺平”。这个谥号有蹊跷。首先是时间,赵云得谥晚于前面数位得追谥的勋臣,是增补上去的。其次是含义,赵云别传这样记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柔贤慈惠曰顺”,这一条用在一个武将身上怎么看都不顺眼,正规谥法里的“慈和篃服曰顺”也好不到哪去。再有就是“平”字,“克定祸乱曰平”不合谥法,克定祸乱其实应该是“武”;“执事有班曰平”是说这人做事有节制,这只是个一般的评价。
古往今来的一些读者,感情上不能认同赵云在历史上排在关羽, 张飞,马超,黄忠乃至魏延之后的合理性,坚持认为赵云的武功或军事才能很高,对其“未获重用”表示不平和同情。《三国志赵运传》中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对赵云的战绩有一番渲染赞美,但《云别传》中也没有因此对赵云的任用问题提什么异议。
我想,读者们之所以“同情”赵云,一是因为受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认为赵云就应该是顶级的大将,再一个,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将赵云的“未获重用”与其出身不高,性格耿直联系起来加以“同情”,是与我们普通百姓容易受强权压迫的心理的一种共鸣,是一种“民间话语”。我想,这种民间话语应该尊重,但历史也要搞清楚。
任何的矫枉过正都是对历史的真实性神圣性的亵渎。在这里,笔者仍要重申一下,以上的文字只是通过小说和正史的比较得出赵云并非演义里所渲染的那样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但也并非认定赵子龙将军是个一无是处,平庸无能的泛泛之辈。
正史里和演义里的赵云都有如下这些共同之处:1忠心耿耿。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左右,赵云投于正处于颠沛流离状态下的刘备及至公元229年其身殁,共仕刘氏二主近三十年。可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2细心谨慎,武艺过人。从前文所述,赵云初从刘备,担任的官职乃是主骑,按现在话说就是保镖队长。即使到了以后,担任的也是中军一职。一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首先需要的是身手敏捷,其次就要求胆大心细,这样才能做好首长的安全工作。刘备极善于识人,如此的信赖赵云,也可侧面反映出赵云的能力。长坂坡护幼主不失,就是这种能力的最好体现。 3具有一定的统帅能力。诸葛亮南征北战时期,赵云亦多次立下战功。4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这是赵云与其他一般武将最大的不同。这里试举两例: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云别传》②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云别传》独到的政治思维,即使关羽,在这一点上也与赵云相差甚远。5谥号问题。虽说赵云的谥号是追谥,虽说顺平侯这个谥号仅是一个一般的评价,但是,在蜀阵容众多文官武将之中也仅仅只有12人得此殊荣。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际会名将迭出的时代,作为鼎足一方的蜀势力中位列十二重臣之一的赵云又怎会是个平庸之辈呢?
《三国志》的“评”历来为学者所称道,认为陈寿的总结切中肯絮,准确的反映出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下面就以他的“评曰”做本文的总结:“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第2个回答  2010-11-17
三国演义看了很多遍,无论是书版的还是视版的。不过三国志就很少了。不过就我的理解来说,三国志可能更接近史实些(严谨的说只能是接近了),而三国演义由于是演义,当然会更接近文学点。局限于时代与作者认知等影响,文学描写的赵子龙足智多谋,中心主上,且武功高强战功彪炳,三国中除了孔明外近乎完美的一个角色。史实当然不可能这么写。因为出发点不同,史实更能贴近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的眼光,平和且客观。他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即使在神奇也只能说是一个善于征战的武将。总之,文学可以把一个人的优点无限放大,就像诸葛亮在演义中“多智而近妖”,会被神化;史实不会。一些浅见,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10-11-17
赵云实际中不如张辽。
因为刘备手下人才并不多,武将就关张比较牛B,因此赵云才也比较显眼。放到曹操部下,也许就很平凡了。毕竟曹的手下文武都多~~~
像张辽这种有勇有谋的帅才在曹手下都不是很显眼。

要比起来赵云武估计也不如张辽,带兵打仗方面估计就更不如张辽。

论武,赵云算二线的,和点韦许猪一类。吕布才是一线武将!
第4个回答  2010-11-29
赵云在三国演义里显得比三国志里的厉害,更神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正史中的赵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正史上赵云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刘备的内卫将领,三国时期没有保镖的说法,赵云最开始一直负责刘备家属的安全,刘备建立政权后,赵云又成为镇守一方的领兵将军。正史中参与长坂坡之战的是曹操手下的五千虎豹骑骑兵,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的百万曹军,同时在正史上赵云也没有与曹军交战,虽然此战刘备大败,先行逃走...

关于赵云形象在小说与正史中的差异问题
1、赵云只是一个保镖。赵云早期做过刘备的主骑,长阪时又救过甘夫人和后主,这算是赵云的辉煌事迹。问题就在这里 赵云的辉煌经历大都和保镖任务有关。。。2、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在《三国志》里,赵云的战绩记载确实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更多的地方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3、关于赵云的谥号。赵云死后,...

赵云的真实历史形象中和小说中有什么不同?
而正史上没有关于五虎上将的记载,只提到刘备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方将军,赵云名列他们四人之下。不过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赵云是和关羽等人一起并列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之中。从这里来看的话,五虎上将虽然并不存在,但是也并非全无实据。夷陵之战勇退吴军 《三国演义》里刘...

正史中的赵云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有区别吗?
可见,赵云在蜀汉并非不受重用,而是非常受重用,而且是刘备的亲信大臣。云别传中赵云形象更丰满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赵云传》里补充记载赵云人物生平的传记——《云别传》,填补了赵云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饱满。1、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

《三国演义》中是名震四方的猛将赵子龙,为何在正史中却如此的不...
赵云在正史中,不是不显眼,而是“演义”的光芒太甚,相比之下落差很大,所以会有赵云“正史”碌碌无为的错觉;实际上,赵云能官至镇东将军,能与关张马黄并列一传,不再需要其他理由,就已经足够证明赵云是一代名将了;而且,陈寿在给这些人立传的时候,审核的标准都非常严格,他不会无缘无故的浪费...

最近看了三国志,最郁闷的是为什么正史里要贬低赵云!!!三国演义里赵云那 ...
从一些历史材料中发现,赵云至少是一将才,局部作战,云可以很好的执行上级交代的作战意图,完成任务。汉水一战是场持久战,史书中不可能记录每一场战斗。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云别传》,说明它有一定的话可信度和真实度。所以,赵云汉水一战,真实度很高。赵云晚年败给曹真,那是以弱战强。...

赵云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在正史与演义中有什么不同?
说到赵云就不得不说在正史和演义中两种情况,因为赵云在正史和演义中的区别其实真的是很大的,所以还是要分开来说的。在正史中,赵云的评价也很高,“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不仅仅是长得高,而且颜好,气质伟岸。赵云追随刘备之前其实是有在公孙瓒下面受命的,后来遇到的刘备,赵云因为自己兄长过世的原因...

正史中赵云败给了曹真,而演义中赵云大胜曹真,这两者为何区别这么大...
这也是把赵云形象进行了一个美化。在真正的历史里面,赵云很少自己带兵作战。但是他的外貌是十分好的,品德也是十分高尚的,而且心思缜密,智力超群,是诸葛亮最看重的将军,也是最好用的将军。他一生征战无数,到老来身上一点伤痕都没有,可以称得上是战神了,或许是罗贯中特别喜欢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面将...

赵云正史中到底厉害不厉害
正史中的记载与小说中差不多,都只说了赵云的武艺高强,头脑冷静,有远见,并且一辈子都没犯过什么错误,三国志中也没讲到他的统帅能力。可是据史实记载赵云在蜀汉集团的地位无可取代的,并不像某些无知的人说的那样是个杂牌将军,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首都公安部部长,主要负责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在正史中,他与关张马...

正史中的赵云与演义中的有何不同?他是否真的骁勇善战?
如同曹操的许褚一样,如果差很多刘备自己也不放心啊!他的兄弟也不放心啊。对于智慧方面,不管之正史还是演义,里面都没有记载过赵云单独指挥过战役,所以在计谋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在想想赵云的官职一直都不是很高,我想和这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原因。所以说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中的赵云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