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杀(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自杀这一“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与氛围。我们也可以这么讲,社会学并太想知道某人为什么自杀,而是想知道为什么在某一社会环境中,自杀率会比其他地方更高或更低。或者说,为什么某一类社会群体的自杀率会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高或更低。

例如,为什么农村的自杀率比城市的自杀率高?为什么贫穷阶层的人比富裕阶层的人自杀率高?对于类似问题的回答当然不能全面解释自杀,也不能预测个案中的自杀,但是它却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只是关于自杀本身,同时还涉及了人类社会与组织的根本性质。

那我们就回到上次话题所提到的社会学大家涂尔干这里。涂尔干是法国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其著作《自杀论》是经典的社会学著作。我们可以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然后看看涂尔干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是: 在低自杀率的群体、社区或社会中,究竟是什么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不容易走上绝路呢? 你可以自己思考几分钟。

涂尔干是这么认为的:人是社会人,由人构成的群体叫做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和其他动物群体相比,结合得更为紧密,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整合性。在这些群体中,我们能够感到自己被联结到了一张超出自身的社会关系网中。这张关系网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很强的外部限制。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果你很爱你的家庭,你不舍你的朋友,你不希望你的亲人和朋友因你自杀而悲痛欲绝,那么,你就不会那么轻易自杀。涂尔干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与群体的联系越强,那么这个人就更不会轻易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相反,如果一个人与群体的联系很弱,群体对他/她不抱有任何期望,他/她也不指望从群体中获得什么,那么这个人自杀的概率就会增加。

上述观点是涂尔干对个人自杀的一个基本判断。也就是说,要分析一个人自杀的原因,社会学会将个人自杀与群体或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而不会或很少从个人身上去找寻自杀的原因。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将自杀分为了四种类型。我们来看看涂尔干是怎么分析的: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这张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涂尔干将自杀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宿命型、越轨型四种类型。那么,这四种自杀类型的社会学因素体现在哪呢?

我们之前说过,社会学不太考虑心理层面对个人自杀的影响。上表中 红色 一栏事实上就是从心理学层面对个人自杀的分析。而社会学对个人自杀的分析则在 绿色 一栏中。下面,我们来一一做个解读。

1. 利己型: 个人感到与这个社会没有任何关联。他/她对这个社会不报任何期望,社会对他/她也没有任何期望,他/她觉得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意义,自杀纯粹是为了自己,从而得到解脱。

2. 利他型: 个人将群体利益至于个人生命之上。例如,爱斯基摩人老了以后,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他们选择自杀是为了不给家庭增加负担;身患癌症的人有时也会选择自杀,因为他们知道癌症治疗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员被敌人抓捕后,往往也会闭口不泄漏共产党的秘密,通过自杀来维护共产党的革命利益。

3. 宿命型: 个人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生命。严格说来,宿命型自杀不能算是运用社会学视角去解释自杀。例如,囚犯可能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身患癌症的患者觉得病是治不了了。这更多是他们对于命运的一种悲观看法,出于自身未来命运的一种判断而选择的自杀。

4. 越轨型: 社会缺乏秩序。例如,最近阿富汗战争不断、局势严峻,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非常不稳定。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民众非常没有安全感,他们或是选择出逃伊朗、土耳其,或者干脆结束生命摆脱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

上述四种自杀类型就是涂尔干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自杀进行的分析。最后,我们可以简单做个总结,进一步说明社会学是如何看待社会现象的: 社会现象的发生可以是个人做了什么事,但是社会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都是跟社会有关。社会学的视角就在于,社会学不会从个人身上去找寻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是将个人与社会、与群体、与社区、与组织、与家庭等建立起联系,进而去探寻事情发生的原因。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杀(一)
自杀就是一种简单的、个人失控的、非理性的、纯粹个人的行为。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美国曾有数据表明,美国的白人比黑人、男人比女人、未婚者比已婚者、富人比穷人的自杀率更高。这种群体性的特征真的就只是个人因素所致吗?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杀(一)
社会学的视角就在于,社会学不会从个人身上去找寻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是将个人与社会、与群体、与社区、与组织、与家庭等建立起联系,进而去探寻事情发生的原因。

怎么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杀问题大一的社会学的角度去
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曾经就指出防治利己型自杀这一病根的唯一方法是恢复社会组织的统一性, 使它能把个人紧密地团结在集体的周围,使个人产生依恋集体的感情[3]。②与社会环境的隔离。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都是‘应试’型教育,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几乎与社会脱节,使得很多毕业生步入社会因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而被社会...

如何对自杀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
自杀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为杜尔克姆提供了一个向学术界证明自己方法论原则优越性的绝好机会。杜尔克姆相信,如果对自杀这种与社会事实似乎距离很远、而与个人特征关系十分密切的现象,能够避开其他各种非社会因素的解释而成功地运用社会学解释,就能有力地确立社会学方法的威信,说明社会学可以在其独特的方法论...

学术评价对《论自杀》有什么看法?
《论自杀》表明,在社会现象的研究领域,建立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那种既解释实际资料,又要接受实际资料检验的实证科学理论是可行的。在方法上,杜尔克姆自觉运用了他所确立的假设——预测——检验的基本研究步骤。尽管他所使用的统计技术在今天看有些粗糙,但他自觉将定量分析引进社会学研究,不仅为社会学...

心理学上的自杀与社会学上的自杀有什么不同?
因此,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杀现象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心理学上的自杀从个体心理状态入手,认为自杀是一种对绝望、孤独、无助等情感的一种逃避方式,也可能与精神疾病有关。而社会学上的自杀则认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自杀的原因,比如社会环境中的压力、不平等、失业、疾病等会影响个人...

谈谈你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看法
生命重于一切,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受了挫折,就无法调适自己。要加强心理教育,挫折教育,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而不是只读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当代大学生自杀 社会学的巨擘涂尔干对自杀现象写了本书叫《自杀论》,里面根据社会潮流(socialcurrents)的类型,将自杀分为:利己主义自杀(egoisticsuicide)、...

如何看待 自杀
1、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指因为不能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社会而有意识地自我毁灭;2、失范性自杀:失范性自杀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瓦解、个体无法忍受而用自杀来解脱;3、利他性自杀:利他性自杀是指为了群体利益或某种信念而自杀。我觉得自杀的人都是心理或者身体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一时间接受不...

自杀预防社会学理论
往往是自杀行为的直接诱因。然而,社会支持和个体素质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它们是抵御刺激和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总的来说,自杀是一个社会现象,研究自杀必须考虑社会环境和关系。其他社会学理论如功能主义、冲突论和标签论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欲深入了解,建议参考相关的社会学专著。

进行一个科普 | 迪尔凯姆的四种自杀类型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认为,当个体与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发生离异时,便触发生自杀现象,自杀起因于个人在社会中经历的“不适应性”,可概括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利己型自杀(Egoisticsuicide)。迪尔凯姆认为,处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