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3])与十国(891年~979年[1][3])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合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1-2]),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梁时期)
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1-3])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1][3])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4]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辽国得以建立。[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4][6]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3][7]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统一中原,十国结束。[1][3][5]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汉时期)
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8]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强干弱枝政策。[9]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契丹先建立契丹国,南下灭后晋后建国辽朝。其他还有党项。这些都对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10]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11]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11]文化方面,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12]
政治: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拢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烦多的源头
枢密使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5][8][63]
三司使
唐初,财务主要由户部下辖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盐铁专卖、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崔胤兼领三司使,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租庸使,管辖三司,又曾命大臣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5][8]
法律
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公元957),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律令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宋刑统》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军事
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领的神策军。以后,朱温以宣武军节度使称帝,即以宣武镇兵为禁军,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为侍卫亲军,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是为侍卫司。后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又置殿前都点检,位在都指挥使之上,而侍卫司分置马军和步军两指挥使,不置都指挥使。[64]
五代各朝时常扩充禁军,军事官制也繁多易变。后梁太祖最亲近的军队是“厅子都”,此军装备精良,凶悍异常,太原晋军十分畏惧。立国后扩编宣武军为禁军,取禁军的精锐以成立侍卫亲军。在首都设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均以亲王为军使,后来名称时有变动。后唐禁军的前身是河东军,李克用以众多养子为骨干建立“义儿军”,是其最精锐的军队。[65]征战的主力部队是公元915年收编的魏博银枪效节军,在灭梁时发挥重大作用。建国后在首都设立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等。在后唐明宗时成立侍卫亲军为禁军,以其邺都起事的兵士为骨干,又称随驾军。其中石敬塘还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六军都卫副使。后晋又在首都设护圣左右军,其本部军源自石敬塘在河东起事的军队,其部属刘知远还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军制沿袭后晋,没有很大的改变。后周在首都设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后周世宗时改革军事制度,实施练选制度,精简中央禁军,补充强健之士,设有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高级军官,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其中殿前都点检掌握军事实权,后来担任此职的赵匡胤在后周世宗去世后发动陈桥兵变,篡位建国宋朝。[8]其次是严明军纪,命兵部尚书张昭远制定新的军法。最后是限制藩镇权力,例如禁止造军器、干预民政等等。[9]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征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后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师范时,甚至把征发来堆积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刘仁恭在幽燕征发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备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北汉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南唐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吴越钱俶“尽括国中丁民”为兵。湖南马希萼调发朗州全部丁壮为乡兵。闽国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除了兵役,还有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后唐庄宗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南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8][11]
6经济
主词条: 五代十国货币
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熄,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66]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11][66]
农业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而
周元通宝[67]
残破不堪,河北、河南、山东与关中一带都是战乱区。例如公元943年后晋出帝时,春夏裏有早灾,秋冬有水灾,蝗虫大起,境内竹木叶都被蝗虫吃光;再加上军事上人为的决黄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相对的,自汉魏六朝以来,比较平稳的江南、湖广与巴蜀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而十分兴盛,成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华南地区被细划分数国,各国为了提升经济力莫不细心经营,这使得十国的经济力远胜于重武力的五代。[11]
虽然五代战乱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经济。后梁太祖称帝后重视农业,他任张全义为河南尹,以恢复河南地区的生产。公元908年又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5]后唐明宗执政期间,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后周时,后周太祖郭威为了减轻农民压力,于公元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11][68]到后周世祖时,建立均田制,按实际占有田亩征税。这不同于隋唐前期的旧制,而是同两税法之后普遍实行税产是一致的。[5]
南方十国提倡经济发展,并且重视兴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吴越、南唐奖励农桑;闽及南汉促进海外贸易;前蜀和后蜀亦能发展农耕丝织,此均能令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巴蜀地区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国之誉称。经历战乱后,在前蜀王建与后蜀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经营下,政治相对稳定。她们又注重兴修水利,广泛耕垦,在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使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后蜀时期,“百姓富庶”、“斗米三钱”,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钱。而两广地区也让不少人迁居,五十年来,南岭以南无事,使得南汉府库逐渐充实。[11]
吴与南唐、吴越所在的两淮、江南与太湖地区在隋唐时期十分繁荣,是唐朝的粮食重镇。[69]历经庞勋之变与黄巢之乱后也逐渐回复,当地朝廷支持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且修筑水道。吴和南唐在丹阳疏浚练湖,在句容疏浚绛岩湖,在楚州筑白水塘,在寿州筑安丰塘,少者溉田数千顷,多者溉田万顷以上。吴越王钱镠在钱塘江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70]并且疏浚西湖、太湖和鉴湖等,[71]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征田税,使杭州一带成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区在唐朝后期经济力不强,王潮、王审知兄弟领有闽国后,他们劝民农桑,在连江县车湖周围筑堤,可溉田四万余顷。南唐和吴越的农民还修建了一种圩田,即围田。旱则开闸引水
南唐的唐国通宝[67]
灌田,涝则关闸拒水,把低洼的涝地变成良好的耕田。[11]而湖广之地,在东晋南朝以来也十分兴盛。马殷据湖南建国楚国后,不断提升湘中、湘西的粮食产量。在周行逢据有湖南时,人民“率务稼穑,四五年间,仓廪充实”。这些都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成为“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余粮区,到宋朝更有“苏常(或湖)熟、天下足”的说法。[66]
南方除了粮食作物兴盛之外,在茶叶、丝绸与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十分兴盛,且进入专业化的地步。当时茶叶除了种于山区之外,也有建立于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据《四时纂要》记载当时江南茶园时分发达。五代时,楚国马殷对于茶叶、植桑养蚕与棉花十分兴盛,带动楚国的商业与贸易发展。闽国发展经济产物茶叶,又奖励海上贸易,大举提升当地的经济。[66]
文化
史学
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旧唐书》是这一时期撰成的最重要
五代十国·吴越钱王祠[74]
的史学著作。唐代原有吴兢、韦述编撰的前朝国史,历朝实录也比较完备。但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战争,历朝实录多有亡佚,特别是武宗以后六十年的实录未能流传下来。这使唐史的修撰遇到困难。五代时,首先重视了搜集唐史料的工作。后梁末帝下诏征集唐代的家传以及公私章疏;后唐明宗设三川搜访图籍使到成都一带搜寻唐实录,并明令保护唐人碑碣,这就为《旧唐书》的编撰做了重要而及时的准备。[3]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至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刘昫、张昭远等人撰成《唐书》二百二十卷(今本均为二百卷),后世称为《旧唐书》。尽管历来认为《旧唐书》有不少缺点,主要是对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宪宗以前多照抄国史、实录,而唐穆宗以后系编纂杂说、传记,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原始资料,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重视。此外,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时的朝野逸事,王定保撰《唐摭言》详述唐代贡举制度,尉迟偓撰《中朝故事》记载唐末四朝的旧闻,刘崇远撰《金华子》记叙唐末朝野故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记载唐及五代土人逸事,等等。这些五代十国时期的撰著都有不同程度的史料价值。[63]
诗词
诗词五代十国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花间集》;南唐有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南唐二主词》。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恋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63]
绘画
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75]
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岭,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63]
8科技
由于战乱与天灾,五代十国的科技发展不如唐朝,而南方十国的科技发展较北方五代兴盛。然而整体而言,在制瓷雕版、农业水利与火器方面仍有发展的地方。[73][76]
天文
朝廷的历书因为藩镇割据不能遍及全国,人民为了能有历书使用,纷纷采用民间历书。其中唐朝曹士所编的《符天历》流行于唐朝后期、五代与北宋民间,有好几百年之久。《符天历》是以显庆五年为历元,以雨水为气首,以一万为基本天文数据的分母,从而大大减轻了计算工作。由于不是官方颁布的历书,被贬称为小历。[73]
医学
在医学方面,五代出现了官方医官,后唐于清泰年间增设翰林医官之职。北宋后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并设翰林医官院。后蜀的韩保升是本草学家,他详察药品,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在后蜀帝孟昶的支持下,他以唐朝《新修本草》为蓝本,重新编著成《蜀重广英公本草》,史称《蜀本草》,后散失。[73][76]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唐朝末年,雕版印刷比较发达的西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后唐时,开始刻印“九经”。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明宗命国子监以西京的石经为根据,校正“九经”,抄写做注,雇雕字匠人刻版印卖。这项工程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六月才刻印完毕。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后蜀也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后汉时,又将《周礼》等未刊的“四经”刻版印行。刻印“九经”促成儒学经典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63]
农业水利
在农业与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发展。韩鄂一般被认为是唐末五代人,他参考唐朝以前的农书如《齐民要术》等,撰写出《四时纂要》,是继《齐民要术》之后,又一本重要的农书。书中采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编排农民每月应作的事宜,其中以农业为主体。此外也记录许多当代的农业技术,其中还首次记载茶树、棉花、香菇和薯蓣等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人工养蜂。唐朝的茶叶研究到五代时仍然盛行,其中前蜀毛文锡著有《茶谱》等。[73]由于五代时期的河患增多,治河规模和次数都较前代为多。再加上南方十国极力发展经济,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积极建设。五代时已有遥堤出现。公元924年后唐时修筑酸枣河堤,于隔年由符习成功修复。五代还使用“帚工”来护岸、堵口、护堤的水工建筑物。主要是将薪柴、竹木、软草等夹以土石捆扎成帚捆,然后连接起来,具有很好的抗水冲击作用。最后在宋朝成熟并被普遍推广使用。五代时,江南吴国、吴越国与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济运,持续发展唐朝的塘浦圩田系统,并且还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73][76]
9民族
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回纥汗国,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河北东至敦煌,出力很大。9世纪初被迫分3支西迁,回纥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大破吐蕃,史称河西回鹘、甘州回鹘,恢复了北庭。公元788年,回纥改称回鹘。在鄂尔浑河流域受到黠戛斯的攻击被迫分3支西迁,被迫分3支西迁西通西域。五代后唐时占有了营、平2州(今大凌河流域和滦河下游)。一支南至甘州(张掖)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大破吐蕃,史称河西回鹘、甘州回鹘除了统一青藏高原外,11世纪初为西夏所并;一支西迁到新疆东部,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史称西川回鹘;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从10世纪中~12世纪建立了黑汗王朝,公元850年沙州人张义潮将瓜、沙等十一州归唐。[60]
东北方面形势也有新的变化。契丹和奚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10世纪初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契丹帝国。后晋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又攻取唐代姚州都督府之地,大体上即今北京市、河北和晋北。五代末年中原王朝与契丹以河北白沟河和山西内长城为界。[10][60]
西面是吐蕃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苏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纪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称雄漠北。公元840年左右,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时期。[10][60]
西南有南诏的建国。隋唐时代在云南洱海周围地区以乌蛮为主体和白蛮等族长期融合形成了6个部落时在唐开元年间。天宝年间南诏叛唐附吐蕃,史称“六诏”,诏即王的意思。蒙舍地处六诏最南大破吐蕃泫锐性收理毕壕揩,又称“南诏”。唐高宗时置姚州都督府(治姚安)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7世纪80年代吐蕃势力伸入洱海地区。唐朝为牵制吐蕃势力,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902年为郑氏所篡,建长和国。南诏亡。后经赵氏天兴国(928~929)、杨氏义宁国(929~937)建立了大理国。至937年政权落入段氏(白族)手中,建立了大理国。[60]
自汉至五代千余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的越南北方地区于10世纪中叶脱离了中原王朝而独立。直至明初曾一度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前后仅20年。
谁有五代十国资料,政治,文化,军事,人文,地理,个个方面都可以,给我共...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1-2]),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梁时期) 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1-3])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1][3])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
五代十国都有哪些国家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
五代十国历史读物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纪传体,历史事件往往孤立不连贯,不如编年史简单明了,《资治通鉴》专为帝王而写的,有些偏颇而不详细,而《残唐五代史演义》太简略,《五代史演义》比较平淡,最主要的是这五部书都古代人用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在阅读上比较困难。 不久前,有朱长孝的新出的《五代十国》,,在网络中...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哪十国?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
五代十国是哪个时代,具体有哪些国家,哪些人物?
在南方,吴国由杨行密建立,南唐由李昪建立,吴越由钱镠建立,楚国由马殷建立,前蜀和后蜀分别由王建和孟知祥建立,南汉由刘隐建立,南平由高季兴建立。这些政权虽然相对较小,但在当地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谁能给详细介绍一下。
宋建隆二年(961)李死,子李煜(初名从嘉,937~ 978)继位,复都金陵。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吴越国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
隋唐五代又十国的五代十国是哪些顺便详细说一下五代又十国的历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为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
谁能告诉我五代十国的历史???
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
有什么关于五代十国的书吗?
第四本:《十国千娇》 作者:西风紧 书评:五代十国背景,西风狂魔的水准还是不错,剧情严谨,政治军事描写都很好,女主各具特色,既有冷艳高贵的皇后也有质朴的村姑。男主性格复杂,有欲望也有懦弱的一面,没有王霸之气但显得真实。历史后宫文佳作,行文紧凑,情节跌宕,文笔细腻,作者尤擅人物刻画,...
有谁能给我梳理一下五代十国的一段历史?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