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0-30
首先要建立一个接下来一天的学习指南。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学习或复习完所有的学习资料。列出所有需要学习和复习的资料,比如课本上的某些内容、笔记、试题等等。列出学习任务还不够,还要区分哪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是要立马完成的,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下平时你会被哪些事或物影响,导致你计划无法完成,然后想好应对策略。
为了井井有条的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还要明确自己的时间效率,或者说学习效率。也就是感受时间的长度和你自己在时间段内能做多少事(单位时间效率)。例如:设定十分钟,看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先“预估”完成某项任务(读书、写作业、记忆等等)的所需时间,然后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你了解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或安排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建立了学习指南,并明确了自己的时间效率之后,就可以切实的做个学习时间计划表了,也就是明确个时间段的一个任务。比如我近一段时间每日的时间安排:早上6点30分起床、洗漱、吃早餐;7:00-8:10点训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提高阅读效率、记忆力;8:20-8:50上班途中,听音频课......如果针对突发状况,可以根据前面一步获得的能力,在脑海内估测时间,简单地做一个时间/计划安排。在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除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也要有,例如制定每50分钟休息10分钟的策略。
一天当中,人的大脑有好几个学习和记忆的高峰,一般来说,比如这些时间段:首先是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整夜的休息,此刻学习一些难记的东西较为适合。其次是上午8点至11点,此时的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合做题或思考理解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其三是下午3~4点,这个时候大脑也比较清醒,精力较为充沛。其四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加深记忆。第五是睡前的一两个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容易易遗忘。
如果你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的地点,那么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首先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你全神贯注的学习和做事,所以尽量寻找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比如一间安静的房间、图书馆或咖啡店都是理想的选择。其次,决定与谁一起学习,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多人学习很可能会浪费时间,所以要多注意把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一天,一个少年正埋头在阁楼上学习,母亲几次喊他下来吃饭都不见动静,只好把饭菜端上去。少年一面看书,一面下意识地将盘子里的东西夹起来往嘴里送,很快就将它们一扫而光。母亲走上来收拾盘子时问:“鱼子酱的味道如何?”“鱼子酱?”少年感到莫名其妙。“你刚才吃的呀!”母亲也莫名其妙。“它是鱼子酱?”少年深感遗憾。要知道,这是他最爱吃的食物,母亲今天特意为他做了一盘。谁知光顾看书,竟不知道吃的是一盘向往已久的鱼子酱。 故事中的少年就是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者朱利叶斯。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朱利叶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跟他抓紧时间有关。对此,贝多芬和莫泊桑也深有同感,贝多芬说:“我的一切成就取决于我对时间的珍惜”。莫泊桑感慨:“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成就功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了。” 实现高考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时间。你可能会说,高三了谁不知道“惜时”呀!我和班上的同学开夜车、加班加点学习那是常事,睡眠和休息时间都被减少了,体育锻炼甚至被取消了呢。 其实,同学们如此“惜时”,短时间内学习成绩能上去,可时间一长,大脑和身体就吃不消了,就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头昏脑胀、精力无法集中等。学习效率反而严重下降,真是得不偿失。高考复习就像长跑一样是有氧运动,因此,我们不能采取短跑的冲刺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该遵循“持久和高效学习”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时间安排方面要立足长远,保证高考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处于良好水平,至少不能有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提高效率,做到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惜时”是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真正的“惜时”是节约时间而不是延长时间。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高效复习的两条原则。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生活高效,这两条原则是: 第一、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它要求我们一张一驰地安排生活,换言之,我们要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保证了大脑得到休息和身体机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第二、交叉安排,高效学习 这要求我们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课程,也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因为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活动会使大脑某些活动区域的细胞活动过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得部分疲劳大脑区域得到休息,休息的大脑区域则进行工作,这样既没有妨碍大脑的休息,也保证了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 具体说,交叉安排表现在: a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 b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形式。 7-1>7 还是7+1<7 7+1会小于7.因为人休息不好,就工作不好。有的同学以为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哪怕当时自己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会认为坐在座位上就算学习,就对得起父母,自己也就问心无愧。其实这个时候思想跑马,根本没有学进去,也没有得到休息,造成了7+1<7的困境。 7-1会大于7.如果你善于安排休息时间,会有利于大脑和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另外,许多同学休息以后发现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坚持刻苦学习,对于自己的休息会感到有些内疚,产生学习上的紧迫感,可以造成激发学习动力的客观效果。他们在学习时会更专心,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7-1反而可以大于7. 作息时间规划的五个步骤 我们把上面的思想落实到自己高三阶段时间安排上,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写作业、睡眠、吃饭、上下学、体育锻炼、看新闻联播…… 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学、上课…… 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 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为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