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它开头就是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也是我们普遍接受的说法,我们也都愿意相信人刚生下来,应该是善良无害的。当然也有一个说法是人性本恶,虽然和我们最初所熟悉的相悖,但是听起来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能只能说关于人性这件事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吧。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提出来的,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都愿意承认的。荀子也有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性本恶。这是他们相互争论的地方,估计最后是孟子获胜了吧,不然也不会是人之初性本善更让我们所熟知。但是人性本恶其实也很有道理,也只能是说他们的观点不太一样吧。
说人之初,性本善,想想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哪有什么观念要去做坏事,当然只知道自己先好好玩耍,自己开心就好,正是因为之后没有正确引导,后来才出现了一些坏人。说人性本恶,其实想想也很有道理,小孩子总是想搞破坏,不听话,给人捣乱,正是通过爸爸妈妈的教导才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们后来不是也觉得关于人性这件事,我们可以用更加中立的一个说法去表达吗?我们后来人就觉得,人之初,哪有什么善恶之分,只不过是一张白纸罢了。经过教育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好坏,我觉得是挺有道理的。总之,人性本恶这个说法是荀子提出来的,他能提出这个观点,当然也是从人性中实际探索出来的。
有一定道理
人之初 性本善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是善良。
这句话感觉不一定对,应该说,人一生下来,为了生存,就会哭泣,为了生存,是排他的,直到满足了ta的愿望、达到了ta的目的,ta才会不哭。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善良地先让着别人的,相反是先要满足了自己的生存,才会考虑到是否让着他人。只是才生下来,手无缚鸡之力,对任何人和事物就算想攻击,也没有那个能力。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每个人的禀性本来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
这句话感觉是对的,本性都是相近的,都是先让自己能生存下来,哭着有吃的,ta饿了就会哭,因为ta还暂时学不会其它方式的表达,家长也还没有开始教ta。等到了会表达的年龄,如果发现用语言表达还是达不到目的的时候,ta还是会用哭来达到目的,因为婴儿期的那两年,ta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达到目的,而且ta会知道,用这种方式是很容易达到目的的,所以就会习惯性地采用这种方式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教了,这就是家长应该做的。如果一个孩子,ta第一次开始用打家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时候,家长没有制止,反而默许了ta,并且还答应了ta用这种方式所提出的要求,那么ta以后就会在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就开始用打的方式。还有很多坏习惯,都是在家长的不关心 或者默许 或者纵容下,形成的,你给ta足够大的阻力去发展这些坏习惯,ta就不会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去养成这些坏习惯。这个过程虽然是漫长的,虽然累,慢慢的,ta发现ta所养成的好习惯,给ta带来了不少好处,ta也习惯这样做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会越来越好。
所以人要想不自私、不贪婪、没有暴力倾向、遵守纪律法规等好习惯、好性格……必须不断地通过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教育(习惯、性格的形成是家长的教育占主要部分),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不断地警醒自己,才能做到的,并不是天生就能做到的,稍微一松懈,可能就会让其滋生。人很难拒绝诱惑的,诱惑越大,所需要的定力就越大,而定力是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反思、警醒,才能形成坚定的信仰。
“人性本恶论”最早是谁提出来了?
人性本恶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荀子提出的。详细解释如下:人性本恶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恶性,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来改正。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荀子。荀子在他的著作《荀子》中明确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包含了一种恶的成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教...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谁
中国先秦的思想家荀子最早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荀子与时俱进,为了实施儒家根本的社会理想,他对儒家学说做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调整,提出了“法后王”的主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荀子就将孟子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说”变成了“性恶说”。既然人性本恶,那就必须用严格的法制来予以约束。因此,法儒荀子强...
人性本恶是谁说的 人性本恶出自谁之口
1、"人性本恶"这一观点最早由荀子提出。2、荀子对儒家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化,尤其在人性方面,他倡导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包含恶的因素,并否认了天赋的道德观念。他强调人的后天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形成的重要性。他的学说常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比较,并对儒家经典的整理工作做出了显著贡献。3、荀子最为人...
人之初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说的。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的?
1. 性恶论是荀子提出的哲学观点。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在没有经过教育和修养之前,倾向于自私和恶。2.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鲜明对比。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坚信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来修正。3. 荀子在其著作中阐述了性恶论,这一理论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讨论中独树一...
提出人性既善又恶的思想家是谁?
最早提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点的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荀子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
荀子首次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这一观点与孟子的“人性本善”相对立,为我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辩论奠定了基础。荀子对人性进行了定义,认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未经后天学习与教化的原始状态。他进一步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归结为后天教化的结果,即“伪”。荀子明确指出,人性中的“恶”...
为什么人性本恶
人的本性是“恶”的,而非“善”,这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荀子之所以主张人性本恶,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人性本是“善”的,那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何在,也就是说人无需开展教育,就可以自行遵纪守法,规范行为,社会的秩序也就会良好、有序。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人有好坏之分,...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谁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的
人性本恶是指人类天生具有自私、贪婪、残忍等负面特质,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规范来约束和抑制这些恶劣本性。人性本恶的观点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中国的孟子就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论断。他认为,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自私自利的本质,需要通过外部的礼法和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