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儿”,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个歌可以念、踢,照歌词动作:“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念完,刚好踢十下,但是踢到第五下以后,就都是“特技”了!
活玩意儿
小姑娘和年幼的男孩,到了春天养蚕,也可以算“玩”的一种吧!到了春天,孩子们来索求去年甩在纸上的蚕卵,眼看着它出了黑点,并且动着,渐渐变白,变大。于是开始找桑叶,洗桑叶,擦干,撕成小块喂蚕吃。要叶丝了,用墨盒盖,包上纸,把几条蚕放上去,让它吐丝,仔细铲除蚕屎。吐够了做成墨盒里泡墨汁用的芯子,用它写毛笔字时,心中也很亲切,因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己做的。
最意想不到的,北平住家的孩子,还有玩“吊死鬼儿”的。吊死鬼儿,是槐树虫的别名,到了夏季,大槐树上的虫子像蚕一样,一根丝,从树上吊下来,一条条的,浅绿色。我们有时拿一个空瓶,一双筷子,就到树下去一条条的夹下来放进瓶里,待夹了满满一瓶,看它们在瓶里蠕动,是很肉麻的,但不知为什么不怕。玩够了怎么处理,现在已经忘了。
雨后院子白墙上,爬着一个浅灰色的小蜗牛,它爬过的地方,因为黏液的经过,而变成一条银亮的白线路了。你要拿下来,谁知轻轻一碰,蜗牛敏感的触角就会缩回到壳里,掉落到地上,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会拉出了声音唱念着: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妈——你爹,给你买烧饼羊肉吃呀!……”
又在春天的市声中,有卖金鱼和蝌蚪的,蝌蚪北平人俗叫“蛤蟆骨朵儿”。花含苞未开时叫“骨朵儿”,此言青蛙尚未长成之意。北平人活吞蝌蚪,认为清火。小孩子也常在卖金鱼挑子上买些蝌蚪来养,以为可以变成青蛙,其实玻璃瓶中养蝌蚪,是从来没有变成过青蛙的,但是玩活东西,总是很有意思的。
剪纸的日子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1978年11月
参考资料: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longyingczykt - 初入江湖 三级 1-30 17:41
你看是不是?
1、灯 趣
春节刚过,我们已开始为元宵忙碌了,折几枝柔韧、带嫩青的竹,买一张粉红纸,用砍柴刀破开竹,火炉把竹弯成孤形,以削得很薄的竹皮,经灵巧双手的绕扎,一盏灯笼架子完成了;接着裁纸、打糊,和糊贴;最后在彩纸上画画儿、写字,有小姑娘已按捺不住,也来凑热闹就剪剪纸,如花儿、老虎、鸟、大喜儿之类,贴到灯笼的彩纸上,一盏灯笼已十分神气挂在那儿了。
我手笨,但我很喜欢看手巧人做灯笼,那是需要巧思和耐心的细活儿。灯笼不是一律都是八角灯,还有造型很美的动物、花卉灯。有的是用萝卜、瓜皮挖制的萝卜灯、瓜灯。几乎人人动手,虽花费不少时间,却把灯节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当然,最让人神驰的还是灯节那夜的万家灯火,漂亮的灯,粲若繁星,把夜点缀得多姿多彩。观灯、赏灯、评灯,把不少人都吸引出了家门。于是,元宵节的灯,成了聪明、灵巧的竞赛,那家被评说灯制作得别致、漂亮,大人脸上就格外有光采,小孩也闹腾得欢,把元宵灯游到大街小巷去,歌儿也唱遍了大街小巷。
记忆中印象最佳的是走马灯,内设机关,一启动,灯屏上的人物就活动起来。不过,这灯不是元宵节观赏到的,是国庆节。那时候国庆许多单位不象今天这么简单:升起一面国旗,挂几面彩旗,摆几盆鲜花,拉一块红布条,书:“庆祝国庆”,就敷衍了事,而是各逞机心,聘请高手制作各式彩灯,悬于门前,最引人入胜的即走马灯。记得一年某单位制的走马灯,屏约为72寸银幕,机关一启动,就有真人大小的人物活动,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片断,配有唱机音乐,十分迷人。
当时文化生活贫乏,似此的灯饰便也博得了人们不少欢乐的笑声。
风 筝
五六月春末夏初,八九月秋高气爽,瓦蓝的天上,丽日高悬,纤云弄巧,正是放风筝大好时节。看,空中不正袅袅地曳动着漂亮的风筝,可以是张牙舞爪的游龙,可以是蠕蠕而动的蜈蚣;或是翩飞的蝴蝶,翱翔的鹰隼。一个半大小孩奔跑着,手里牵扯着细纱,眼睛紧盯住飘腾的风筝,心儿好像也系在白云与蓝天之间。更有几个高矮不等的小孩跟着跑,笑声伴着和暖的风。突然,牵扯细纱的小孩觉得手心颤动了一下,高飞的风筝已挣脱了掌握,向黑漠的天际疾飞而去,瞬间没了影踪,留下满腔惆怅给地上众多小孩。而这群小孩中就有童年的我,那惆怅的愁绪竟纠缠了我近三十个年头,好深长的愁绪!
风筝也是自已扎制的,邻居卖豆浆四哥,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聪明伶俐,是扎制风筝高手。修长,白皙的双手不停地缠绞,纤细的竹枝在他怀里跳跃,造型生动的风筝就扎制出来了。最漂亮是一条小白龙,扎成时龙髯就不住颤动,十分生动,拿毛笔醮上墨,点画双睛,就栩栩如生了。放飞上天,鳞动飞舞,如活的一样。扎风筝不但要造型生动,更要均衡,否则很难放上天,就是飞上去也东歪西斜,很快就倒栽下来。而四哥扎的风筝从来没有这缺点,所以每年我得到他送的风筝总欢天喜地,十分珍惜,小心翼翼地放上天去。
可是,我的风筝很引起小伙伴嫉妒,每次飞上天,他们总要围堵追截地来绞杀,非绞断不可。望着被绞断,不知飘向何处的风筝,我常常气得哭了。
那真是一段十分令人怀恋的日子,即使有惆怅,也是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小人书
多半夏天,放学后,太阳已下山,天上却仍流动着艳丽霞彩,距离完全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我总情不自禁地踅向不远处巷口的那个小人书出租摊。摊主是一个老头,下颔割得十分干净,脸皮却皱得像桔皮,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老太婆,加上经常带笑容,就显得慈祥。他的小人书真多,也不知打哪搜罗来的?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近百种。我从第一本《桃园结义》一直看到最后的《三国归晋》。
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别瞧老头模样善,对钱可从不马虎,从不让赊欠。从他书摊经过,他总满面春风打招乎:“阿弟,《三英战吕布》,真好看,快来看,我给你留着呢。”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要想法去弄这一分钱。我会很热心去帮爸爸买浆油什么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他们讨来这一分钱。
记得有一次上学路上,我检到了一角钱,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抵御不了《孔明三气周瑜》的诱惑,没有把钱交给老师,而用它去租看小人书,一口气看十本,真过瘾。但这事也给童年的我一份沉重的负担,因为始终觉得有愧于心。
我的童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玩具,电动汽车,变形金刚之类更是见都没见过,但我的童年并不缺乏欢乐的笑声。
如今,已经不再年青的我仍然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童年的乐事,并按捺不住写下如上文字,看来似乎很无聊,可是古人曾说,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望之生?说来也是,人生到底有多少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2、今日是七月25日 农历六五日
第一次远离故乡回到家乡。回到故乡已有五天,早早的起了床,随母亲去田间做了些农活。天气变得很热,并不是很闷热。时到中午时,回到家中看了会电视,没有事可做。坐在木窗旁,望着外面的世界发呆,偶尔一丝丝凉风吹过。爽极了!外面知了不停的放喉歌唱怕受不了这热天气 。远处小溪中有几个光个身子的幼童在那戏水,甜甜的笑声回荡整个大地。与知了声音一点也不相称,不一会儿知了声停了,也许累了吧孩子们在家人的使唤下回到各自的家中,大地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火辣辣的太阳放垏拼命洒向大地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已没有我们那时乐趣,大多数都是在家中。
儿时,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特是夏日那些无穷尽的乐趣。
时到夏日儿时伙伴都在家三五成群可乐极了,父母不是很约束我们,在那时,父母都没有离家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都过纯朴的平淡生活。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辈们起早摸黑在那块不知耕耘过多少次的黄土地上不知劳累的劳动,也不知为什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还每天吃些粗茶淡饭有时还饿着肚子。天不亮人们就到田间去了,我虽小也常常帮父母做点小农活。中午时分天气热了,就被父母叫回家怕我晒着,回到家中就有邻居的伙伴展开大闹天宫行动:一起玩迷藏;玩热了,就悄悄的跑到小溪中戏水,比那个游得快,比谁在水中闭气久,捉虾,捉鱼。。。。多有趣;累了,就跑到山坡上去乘荫,在绿荫下玩只有我们自己知的棋子,《就是向空抛石子,用手抓,谁抓得多就胜》捉知了比谁捉得多,玩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要到树上摘果子给大伙儿分享;困了,就在山坡上的草坪上呼呼大睡,睡醒了就回家,有时睡过头了天黑都忘记回家,害得父母到处寻找,这时回到家不免挨上一顿饱打,说真的,父母还没打我就哭了,装着很伤心很委屈的样子,他们也只好把棍子举在空中,严肃的对我说:“羞人,还没有打就先哭 了,连眼泪也没有。”我马上就笑了,父母也笑了一家又和睦相处了,有时太不争气太令他们伤心还是逃不掉的。此时我就朝奶奶那里求救。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打我时我悄悄瞧见她眼中分明无助的泪水,任凭她打可是她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那时我不知为什么心里不是味道,感到自责失落,多想她狠狠的打我哈,《现在懂了 ,父母打在我身上痛在他们心里哈》发誓以后在也不令他们伤心可是年少不更事第二天又如往常一样惹他生气,
晚上人们早早的吃了饭,三三两两乐哈哈搬上小木板凳拿上蔑扇到坝上田间围成圈乘凉。乡下人也只有这时才能静下来不去烦恼那白天的做不完的农活。男人们谈张家的大儿子又参军李家二儿子在外地打工又寄了好多钱回来。。。。偶尔说些乡村黄色野史引得人阵阵纯朴的笑声,笑声回落在整个乡间。女人们又说王家闺女又考上某大学,周家的媳妇如何贤慧,而老人们说些某家的宝宝出生了,牛儿猪儿又生了。。觉得自己又老了啦!而我们小孩子可乐坏了哈一大群你追我跑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坝上田间到处留下我的足迹。
累了就在田间捉蟋蟀青蛙,或悄悄跑到瓜地伦瓜。有次我竞叫他们到我家的地去伦被父母狠打。我们玩得实在太困了就伏在大人们的怀中就奇怪望天上那闪烁的星星央请大人们讲故事。就那时起就知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很离奇吓人的鬼故事,后渐渐入睡。有时还天真的问大人们一些可笑的的怪问题: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天为什么是那么蓝,山为什么是那样青,为什么猪一胎能生十几个而人不能。。常引大人们哈哈大笑,拍打着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的说道:“等你慢慢长大就知了。”后来看到大哥大姐们上学去了我好羡慕常送他们到门口,再后来,我也在父母的压送下上学了至此童年告一段落。
我最爱下雨的日子,山区的雨来得慢去得快,有时刚刚还是放晴突然天暗下来马上大风吹过雷声轰轰乌云密布。。。这时农民们都忙着抢收晒着的农作物。《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有时收完后马上又放睛白忙一下。有时大雨还是来得很快。有时山的对面有雨,而另一面没有,有时四周有雨而唯独中间没哈,而我常常等到大雨来了才回家可常淋得全身湿漉漉的。说真的我们农村孩子最爱下雨的天:一来今年农民又有好收成,二来没有大人叫我们做事烦恼而我们可在雨中赤脚任凭雨水的捉弄哈,脚下不停的玩泥,让泥泞的泥土从脚缝溜过,那种感觉现在回味无穷,男人们玩纸牌,女人们在家中可以静静的织鞋底,有时我望着雨水从屋檐像线一样流下到地上就成水圈发出嘀哒的声音,呆了。
后来雨停了空中挂着一条彩色的布带,老人说谢谢老天爷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一定又是个丰收年,后来慢慢知那条七彩布带叫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最爱白天下雨夜晚放晴,因为白天有雨的日子我可以听雨声。夜晚我可以看星星月亮 。
和平2001年7月24日于故乡
回答者:faityli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30 18:30
有好几篇,可以到下面网址查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玉米‰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30 19:44
你可以从这个人的blog上看,
http://blog.sina.com.cn/u/4522f041010007b7#sort_0 回答者:wangzhg1218 - 兵卒 一级 1-30 21:04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Jicrosoft - 秀才 三级 1-30 21:58
建议到图书馆找找……
很难找啊……
回答者:c_z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1-30 22:03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