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晋国自文公开创霸业,襄公继业,一跃成为春秋强国。但是,襄公死后,晋国中衰,实力一度不及楚国,晋国始终达不到文襄之时的强盛。由于公族专权,才导致了最后的三家分晋。
晋国的公族指的其国内掌权的大臣以及其衍生的庞大家族,这在其他诸侯国中是非常罕见的。以后国家的权柄落入执政的大臣手中,造成后来许多的权臣及家族尾大不掉,逐渐成为国家的隐患。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先轸、魏犨等人,使得这些人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晋国的大部分权力和土地都在这六卿手中,比晋国国君的权力还要大,土地也更多。
到了晋出公十七年的时候,智氏的势力最大,智伯甚至拥有决定谁来当晋国的国君的权力。智氏一族到了智瑶执政时期,智瑶刚愎自用,竟然公然向其他三家索要土地,这三家便是韩、赵、魏。
由于韩、魏实力较弱,只好屈服于智瑶,只有赵没有同意交出土地。韩、魏害怕智瑶以后攻打自己,便答应了和赵氏结盟,结果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氏,智氏灭亡,土地被这三家瓜分。于是,韩、赵、魏便成为了强大的氏族,封地面积直接暴涨,它们被人们称作“三晋”。
土地扩张以后,三晋不满足于现状,继续蚕食晋国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为独立于晋国的诸侯国,给了三家名正言顺的诸侯国身份,也间接允许了他们瓜分晋国。三家废除了晋国国君,最终造成晋国被三家瓜分殆尽的结果。
三家分晋的原因是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先轸、魏犨等人,使得这些人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晋国的大部分权力和土地都在这六卿手中,比晋国国君的权力还要大,土地也更多。到了晋出公十七年的时候,智氏的势力最大,智伯甚至拥有决定谁来当晋国的国君的权力。智氏一族到了智瑶执政时期,智瑶刚愎自用,竟然公然向其他三家索要土...
三家分晋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造成了三家分晋?
所以如果要追根溯源,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晋文公的这个制度,使得六卿又机会壮大,不断发生摩擦,最终晋国就这样亡于内忧,成了三个新的国家。
《资治通鉴》中为什么会把“三家分晋“作为开头?
三家分晋的战国时代来临,残酷的竞争,倒逼各诸侯国开始变法,增加国力,发展军事。国家的概念开始明晰,等到嬴政一统六国时,帝国正式形成。
关于三家分晋目前史学界有哪些看法
至于三家分晋的原因这得从晋国的政治体制谈起,晋国在晋文公称霸之前就已经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了,而当时的一般惯例是大国设有三军:及中军、上军、下军。中小国家只能设立二军甚至一军。而当时晋国虽有大国之实,却仍然只有二军。晋文公掌权后为了争霸的需要扩编成三军,并在三军中分设中军将,中军...
强大的晋国为何最终惨遭“三家分晋”?根源得从“文侯勤王”说起_百度...
司马迁的意思,就是尘世中的一切前因,一切后果,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好吧,不管怎么样,叔虞是得到了唐地为封国。 叔虞是姬姓,“虞”是他的名,他还有一个字,为“子于”,因为他成了唐地的诸侯,史家喜欢称他为“唐叔虞”。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逐晋水而居,改名为晋。 那么,西周 历史 上的晋国出现了...
晋国史话·第三辑(706)三家分晋其六:晋国宗室的最终覆灭
也就是说出公的出亡,实际上是受赵、韩、魏三家的逼迫,跟那个背锅侠智瑶还真没什么关系。 关于出公的继任者,《晋世家》的说法是晋昭公的曾孙骄,其谥号是哀公,其元年在晋阳之战的前一年,也即公元前456年。哀公在位共十八年,于前439年去世。但在六年表的一些注解中,又有人认为哀公实际上是骄的父亲忌,在位...
晋国最后怎么灭亡的?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这时晋国完全衰弱,畏惧权臣,反向韩、赵、魏三家行朝拜礼。韩、赵、魏于是就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只把绛城和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公元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与晋侯并列。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联合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晋国彻底...
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君主去哪了?他是何种结局?
晋国国君被贬为平民监禁起来,然后过了十一年左右,也就是昭侯十年,晋静公被杀害,晋国重振的希望也就此破灭。
赵、韩、魏三家分晋,那么晋国原来的主人去哪了
于是乎,晋献公将权力从宗室之中夺了回来,而晋文公却将这些权利又交给了异姓卿大夫。所以就造成了相同的结局,唯一不同的一点,可能就是宗室篡位,晋国还是自家的,而外人篡位,晋国就变成别人的了。三家分晋,晋国公族封地一减再减,直到灭亡 晋国在晋文公以后,依旧称霸中原。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
三家分晋文言文
虽不知真伪,历史上阖闾和孙武有没有说过这段话,但从古人的角度出发,晋国六卿最后只剩下三家分晋,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韩魏赵三家封建制度的改造,比失败的范智中行三家更彻底,所以在残酷领主争斗中最后生存下来。 2. 善赏功臣翻译文言文 赵襄子解围(晋阳之困)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赦列为首功。 张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