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我只知道有安徽桐城的张廷玉。

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富察·傅恒、图海等。

1、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3、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4、富察·傅恒

富察·傅恒(约1720~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

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

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5、图海

图海(?—1681年),马佳氏,字麟洲,世居绥芬河(今黑龙江省东宁市)人,隶满洲正黄旗。清朝初期名将。

天资忠悫,性情敦笃。顺治二年(1645年),起家笔帖式,迁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

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因事夺官。康熙帝即位,起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拜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充《世祖实录》总裁官。

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随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尔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抚远大将军,率领周昌降服王辅臣,平定吴三桂叛乱,封为三等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征还,卒于任上,追赠少保兼太子太傅,谥号文襄。雍正初年,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廷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察·傅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太庙是古代供奉君王牌位的宗庙,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叫“重屋”“世室”“明堂”,到了秦汉才正式称为“太庙”。再到后来,太庙不仅会供奉皇帝,也对少数人开放,比如皇后、宗室、大臣。

什么叫配享太庙?就是说臣子去世后,名字刻在一块木头上,然后放在皇帝的列祖列宗牌位旁。这代表着什么?后代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给先皇牌位磕头的时候,顺便把配享太庙的臣子也跪了。这在古代可以说是为人臣者的最高荣誉,比黄马褂、三眼花翎的含金量高出几个层级。

含金量高就意味着门槛高,能够获此殊荣的人自然少之又少,连再造大清的曾国藩也没进太庙,一般也就三种人能够拿到配享太庙入场券:

一、皇帝在世时宠爱的皇后,并且有较大的家族影响力,品行端正。比如司马炎的武悼皇后杨芷,出生弘农杨氏,这个家族在汉朝就已经是大豪门;在教养方面,史书记载杨芷“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皇后配享太庙,只在魏晋时个别政权存在过,并非后世主流。

二、得到皇帝认可的有功之臣或宗亲。这类人需要有台面上看得到的功劳,或开疆拓土,如常遇春、徐达、沐英、清初铁帽子王,或有拥戴之功,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或在文治方面有大建树,如司马光、赵普。

三、皇帝极其信任的人。这种人,既无盖世之功,但就是会做人,会与皇帝建立密切关系,让皇帝在生前就离不开,比如张廷玉、和珅的弟弟和琳。

配享太庙,并不代表着可以一劳永逸,如果家人不争气,还是会被撤销牌位,比如和珅倒台后和琳就被撤出;房玄龄的儿子谋反,也导致房玄龄配享太庙的资格被取消。

随着帝王的变更,臣子的历史评价往往是动态的,这也会影响配享太庙的资格,比如武士彟,在世的时候没什么特别功劳或关系,但生了女儿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被追加进太庙,后来武则天去世,武士彟又被撤出太庙。

再比如王安石,在生前就争议不断,名声时好时坏,虽然进了太庙,但随着评价的降低,也被撤出太庙。

有两个人需要特别提一下,一个是司马光,他是北宋名臣,《资政通鉴》的作者,王安石的政敌,属于保守派。别人往往只能配享一个皇帝的太庙,而他却能拿到两张入场券,同时配享宋神宗和宋哲宗两个皇帝的太庙。一人占两坑,唯涑水先生,也不知是不是小时候砸缸修来的福气。

还有一个是张廷玉,他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也是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不过这张入场券拿得有点曲折。在雍正年间,张廷玉深受信任,被皇帝许诺,将来配享太庙。一个臣子一旦位极人臣,想平安着陆的难度系数太高了,张廷玉也遇到这个问题。

等到了乾隆继位,张廷玉在皇帝面前的信任度就受到动摇,一大把年纪了,还多次被乾隆责罚。

退休前为了配享太庙问题,张廷玉还跟乾隆过了几招,最后输得爵位也没了,家也被抄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也被剥夺了。后来,张廷玉回到桐城老家,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乾隆念在他是先皇老臣的份上,还是让他进了太庙,不过张廷玉已经感受不到了。

配享太庙,不管是对配享的本人,还是其家族,都是一项莫大的荣誉,但也像是虚名,可以带来关注度,并不能为后代带来实实在在的权利与富贵。传之后世的是爵位、财富与家学,以及官位恩荫附带的利益。

第2个回答  2006-05-24
清朝太庙分配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具体说东殿供:

武功郡王礼敦
慧哲郡王额尔衮
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
礼烈亲王代善
睿忠亲王多尔衮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豫通亲王多铎
肃武亲王豪格
克勤郡王岳托
怡贤亲王胤祥
超勇襄亲王策凌
科尔沁博多勒噶台忠亲王僧格林沁
恭忠亲王奕欣

西殿供:

超等英诚公赠王爵扬武勋古利
一等大臣赠一等信勇公费直义英东
一等大臣赠公爵额宏毅亦都
内大臣、二等果毅公图忠义尔格
正黄旗满洲都统、一等雄勇公图昭勋赖
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学士追封一等忠达公追赠太师图文襄海
太傅、保和殿大学士、三等襄勤伯鄂尔泰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张文和廷玉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一等武毅谋勇公、赠太保兆文襄惠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追赠郡王傅文忠恒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赠太保阿文成桂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闽浙总督、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福文襄康安

这之中只有张廷玉是汉人。

此外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除怡贤亲王胤祥 、
恭忠亲王奕欣是特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

参考资料:http://www.cqzg.cn/html/200603/39412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5-24
整个清朝自开国以来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而且张廷玉是惟一的汉臣,其它11个都是满族八旗人。
第4个回答  2020-03-19
大学士张廷玉。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傅恒。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图海。怡亲王胤祥。

清朝配享太庙名单,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富察·傅恒、图海等。1、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

清朝配享太庙的都有谁?其他朝代有太庙一说吗?
这之中只有张廷玉是汉人。此外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除怡贤亲王胤祥 、恭忠亲王奕欣是特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 其他朝代也有太庙,最早兴起于唐朝 ...

清朝配享太庙的王侯及功臣问题求解答
西庑配享功臣,依次为英诚武勋王杨古利,直义信勇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忠义果毅公图尔格,昭勋雄勇公图赖,文襄忠达公图海,襄勤伯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傅恒,福康安,协办大学士兆惠,大学士阿桂,共功臣十二人。清朝太庙分配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东...

盘点清朝太庙二十六位功臣,张廷玉必须上榜
清朝配享太庙的26功臣中除了有汉臣张廷玉,还有两位蒙古亲王,巧合的是这两人都是来自成吉思汗嫡裔的博尔济吉特氏,其中一位是喀尔喀蒙古的超勇襄亲王策凌,另外一位就是来自科尔沁蒙古的晚清名将博多勒噶台僧格林沁。策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抗击准噶尔部的叛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次大败准噶尔...

清朝太庙供奉了十三个大臣,是哪些
清朝太庙供奉了十三个大臣分别是:舒穆禄·扬古利、费英东、钮祜禄·额亦都、图尔格、图赖。图海、鄂尔泰、张廷玉、乌雅·兆惠、富察·傅恒、章佳·阿桂、福康安。1、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清朝哪五个大臣配享太庙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2、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

配享太庙的北魏配享太庙的大臣
平文皇后,王氏昭成皇后,慕容氏献明皇后,贺氏道武皇后,慕容氏道武宣穆皇后,刘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武敬哀皇后,贺氏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文成元皇后,李氏献文思皇后,李氏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常山王,拓跋遵陈留王,拓跋虔安定王,拓跋休太尉、宜都公,穆崇宜城王,奚斤白马公,崔宏太尉、柱国大将军、...

清朝太庙爵位最低的是谁
清朝配享太庙的共二十六人,其中最低爵位是三等伯爵,有两人:鄂尔泰、张廷玉。1、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什么叫“铁帽子王”?
回答: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多罗顺承郡王:...

配享太庙的清朝配享太庙的大臣
清朝历史上,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除怡贤亲王胤祥和恭忠亲王奕欣是特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铁帽子王也并非都能入选太庙。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武功郡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