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孔子儒学通过积极的建功立业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这一超越态度集中表现为“三不朽”,导致后世中国人重视功名利禄,希望流芳百世。
其二,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回避死亡问题,导致中国人讳谈死亡。
谈谈孔子儒家的生死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其一,孔子儒学通过积极的建功立业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这一超越态度集中表现为“三不朽”,导致后世中国人重视功名利禄,希望流芳百世。 其二,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回避死亡问题,导致中国人讳谈死亡。
如何理解生死观
生死观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基本观点,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观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活着的人与物,并不盼望追逐来世的幸福。这种现实的世界观始于孔子。孔子认为人应该关注存世之人的责任。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去追寻死后会发生什么。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孟子提出自我认知,荀子则提出无神论。荀子说人们...
孔子怎么看待生死的呢?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者,他的生死观就更有研究的价值,他提出了“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这是他对生死问题的正面直接回答,他所要表达的是“生”与“死”是同一过程,“死”是知的,但“生”是可以探索的,尽管依旧充满着迷茫,至少了可探知的对象,通过对“生”的知晓,从而对“死”做出应有态度...
你是如何看待儒家的生死观
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你对孟子的这种生死观的有什么看法。
儒家的生死观建立在人生观的基础之上,因此将人之生死统御于人生道德价值的追求之中。儒家甚少谈死,更多的是谈生,谈如何活着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达到儒家所期望的理想的道德人格。即使是谈到死亡,也是将之纳入到一定的道德义务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重生不重死,只...
儒释道生死观
中国古代文化的儒释道三家,以各自独特的生死观深刻诠释了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儒家强调天命敬畏,提倡修身以期待生命的延续;其生死观如一道防线,为痛苦的人生提供了一种解脱的可能,但人性的贪痴驱动对灵魂归宿的追求,象征着人类尊严与梦想的体现。道家则以不畏天命的勇猛精进态度对待生死,如庄子的"...
论生死观
孔子倡导的"学而优则仕",以成就事业为生死的最终归宿,体现了儒家对于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道家则主张顺应自然,视死亡为回归宇宙的自然法则,如庄子的"道法自然",教导我们以平静之心看待生命的流转。市井小民的生死观则带有浓厚的生存本能,他们畏惧死亡,渴望生命之火的延续。然而,西方社会的生死观也有...
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百度知 ...
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是宝贵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仁”,在生死关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仁”。“杀身成仁”实则就是后世常说的“取义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文天祥的态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就是谭嗣同的态度……...
古代人对生死的看法
中国古代之生死观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对中国影响也最大。儒家很重视人德生命,《尚书·洪范》中说"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关于寿命就有两条,即"寿"、"考终命",除此,还有"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直接涉及身体的有"凶短折"和"疾"。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身体的善终...
孔子的生死观有着哪些特点
生死是人生命中不可逃避的重大问题,认识生死是我们的生命课题。儒家是我国古代的主流学派,其对生死的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者,他的生死观就更有研究的价值,通过对“未知生焉知死"释义的探讨,对孔子在《论语》中体现的生死观做粗略的分析, 以期对生死做一定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