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民居委会发展历史

越详细越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目前,改革开放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将分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和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有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等等。
与1987年的试行法相比,1998年正式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增加了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条款,增加了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代表会议等条款,补充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文。在村委会选举程序方面,增加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等规定。并增加了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程序等条款。这些重要补充和完善规定,吸收了各地农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对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居委会的历史
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80年 1月19日重新公布。据此,首先在市辖区和下设区的市设立了居民委员会,以后又逐步在镇和乡政府驻地的小集镇设立了居民委员会。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基层群众自治的起始时间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1982年12月,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实行村民自治,坚持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我国村民居委会发展历史
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

村委会与居委会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
村委会是村民委员会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拨乱反正
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时期。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居委会80717个,居民小组123.5万个。同城市居民委员会相比,村民委员会出现得比较晚。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和宜山县的一些村,自发地把农民组织起...

五桂山镇村(居)委会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变化
居委会历经三次搬迁,初期位于南桥石莹桥村,后来移至石鼓马槽村和现在的驻地。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居委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着桂祥苑小区和非农业人口,负责居民行政事务。现任负责人包括陈北坤、陈少权等。桂南村位于五桂山主峰之南,1944年起属于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历经多个行政区域变化。村内...

棘洪滩村社区居委会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建设
进入九十年代,棘洪滩村积极引入外资,引进了14家外资企业及内资企业,如四方机厂等,累计合同外资2.5亿元,实际利用1.3亿元,内资2.2亿元。社区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工商户增至200多家,私营企业崛起。2004年,社区总收入20885万元,居民人均收入9301元。在社区建设方面,旧村改造投入170万元,改善道路,...

隆南居委会历史沿革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的隆南居委会,距离镇政府驻地南大约0.5千米。该地区划分为13个村民小组,由1100户人家构成,总人口数为4640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末,朱氏家族从福建铜山县(现在的东山县)迁移而来,最初他们居住在名为野水的地方,后来逐渐迁移到黄隆。在1961年,隆南居委会从原黄隆...

渔池居委会历史
历史的痕迹在渔池居委会的基石上悄然显现。据史书记载,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王姓人士王有三与其太君李氏共同从市美迁徙至此,建立了最初的渔池村。他们的子孙王传、王世龙、王世虎、王世豹四位先祖繁衍生息,逐渐壮大了这个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85年5月,渔池村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居委会,村委会,社区,自然村,村民小组什么区别?
四、村民小组(原生产队)是在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划分的行政编组。它是我国乡村农业区域最基层的行政编组,直接管理农户。一个行政村包含多个村民小组,而一个自然村也可能包含多个村民小组。综上,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同一层级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镇。自然村是自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