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简洁米明了哦,要快

指出文学具有多价值的特点,只能说是对其功能特点的一种平面描述。它反映了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实际影响,但是并没有揭示出文学价值的实质和特殊性。因为,所谓的文学的价值,应是指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起的特殊作用,它必须为文学所独具,是其他社会意识既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具有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文学价值的特殊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所以对文学价值的准确把握,必须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它是文学的审美本质所规定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文学艺术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因此,从根本上讲,文学的基本价值就是审美。所谓基本,含义有二。

其一,审美是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

其二,审美是各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

文学的各种价值所以必须以审美中介,为根基,并且最终以审美为归宿,取决于文学的特殊内容和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也为文学的社会作用得以正常发挥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从内容和传达内容的方式上看,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有自己的特殊内容,有为显现这种内容而形成的特殊形式。要把握这个对象,主体只有借助于与之相应的接受方式才有可能。它包括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与联想的活跃,融于审美感受中的理解,以及和对象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等等。接受活动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过程。它是读者把握文学对象的审美内涵的唯一通道,也是作家个人对人生的领悟和理解、把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化为读者的精神财富,从而使其现实化和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马克思在论及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时,曾经强调指出:“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象我的本质气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对象与主体的现实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建立在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互相选择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经过审美的中介,并以审美为基础,读者才有可能把握艺术形象,理解文学作品,进而获得认识、教育、娱乐或感情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的认识价值往往表现为启迪、领悟,教育价值往往表现为潜移默化,娱乐价值往往表现为寓教于乐,情感价值往往表现为净化升华,具有不同于非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和交流感情的特点的原因。

那么,不以审美为基础,越过审美环节,读者就不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认识、教育、娱乐和情感上的满足吗?当然不是。但是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不经过审美所获得的认识或教育,一般总是肤浅的。它可能使人们只注意到文学作品的表层现象,无视它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意蕴,有时甚至会产生某种误解和歪曲。如果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文学,规范创作,则势必会把文学混合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最终导致文学本性的丧失。如果仅注意情节,理解必然是表层化的,它不可能深入到通过审美才能达到的那种认识层次,不可能发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从而深入思索人生价值的所在,所获得的教育和享受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一般地讲,就是情节性、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脱离了审美环节也同样难以把握,因为文学传达信息的特殊方式已经内在地规定了主体的接受方式。

对那些不调动情感体验,不经过形象感受,企图直接从文学作品的现象描述中寻求认识的读者来说,要理解抒情性较浓的诗歌和散文,甚至象王蒙的《海之梦》、张承志的《大坂》、何立伟的《白色鸟》,以及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类小说,就相当困难了。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所表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氛围。它们几乎没有给构成认识的推理活动提供什么事实材料,而是直接袒露心灵,倾吐感情,用心象形态的艺术形象诉诸于读者的感受、体验和情绪。这时候,人们只能在审美的感情交流过程中获得领悟,受到教益,产生愉悦。在这个角度上讲,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等等,都不过是审美活动的衍生物。

不过,这还不是读者接受活动的终点。由于文学的性质,经由审美而得到的认识、教育或娱乐,只有超越了作品的现象层次,即不粘滞于作品所描绘的个别的、具体的内容,达到对其内在审美意蕴的领悟,理解那种“大于其本身”的意义,完成对美的认识,受到审美的教育,获得具有美感性质的愉悦,才算真正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又是以审美活动为归宿。

诚然,由于文学毕竟包含着再现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的成分,所以也不能排除有人主观地把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单纯地认识的对象或教育的手段。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学一旦被置于这种关系之中,它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文学功能的表现了。因为此时的文学已被读者当成一种形象的思想资料或历史材料发挥着作用。作品的这种被人为地引申之后所形成的社会效果,当然也就不能视为文学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的功能体现了。这个问题与怎样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2
文学的审美要从作品的意象,作品的词句,作品的文学价值,作品的积极向上等方面来衡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请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1、体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的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文学价值决定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包括审美、思想、核心价值理念等,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2、文学作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请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的认识价值往往表现为启迪、领悟,教育价值往往表现为潜移默化,娱乐价值往往表现为寓教于乐,情感价值往往表现为净化升华,具有不同于非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和交流感情的特点的原因。那么,不以审美为基础,越过审美环节,读者就不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认识、教育、娱乐和情感上的满足吗?

请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文学的审美要从作品的意象,作品的词句,作品的文学价值,作品的积极向上等方面来衡量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其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上。首先,文学通过语言艺术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共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递。例如,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能够深刻感受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他们身处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变迁。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

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3. 审美意蕴层: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感官的愉悦,这是文学的审美价值之一。同时,文学作品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它们通过文字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情感体验。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唤起读者的生命激情,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对未来的热爱与憧憬。

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学表现形式,因而说文学包含一定的历史性;而作者的思想影响着作品传达的思想,而作者的思想则是自身价值观的体验,而自身的价值观,来自于他所信奉的哲学;审美是说文学是一种艺术

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

简述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文学的本质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它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以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影响。文学的功能主要包括:1. 文化整合:文学有助于整合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沟通和理解,促进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个体,使他们能够共享知识和价值观,从而消除隔阂...

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

“文学”是什么意思?文学作品有哪些分类呢?
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它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正如早期的德国现象学学家Moriz Geiger指出的,“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