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是怎样提出“旁观者效应”的?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

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小。拉塔尼和罗丁(1969)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让参加实验的被试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以为女士从椅子上重重摔下来的声音并大声呻吟:“哎呀,我的天呐!我的脚……我……我……不能动……它。哎呀,我的裸骨。我……拿不开……这个……东西。”

事情的全部过程大约持续两分钟。观察被试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第一种情境下,被试单独在场,结果又7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二种情境下,事情发生时有两个陌生人在场,结果又4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三种情境下,被试与一位消极的实验者助手在场,他对被试说不用帮忙,结果只有7%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那些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也没做的人,显然认为这件事并不是紧急情况。“只是轻微的扭伤”,有人说。“我不想让她觉得尴尬”,另一些人解释到。这证明了旁观者效应,当了解到注意到紧急情况的人增加时,人们施予帮助的可能性变小,所以对于受害者来说,处于人群中也许是不安全的。

在做了这个实验后,拉塔尼和达利都询问被试,在场的他人是否会影响他们?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场的人所产生的奇妙影响,但被试却总是否认这样的影响。

他们只是回答说:“我知道有其他人,但我的所作所为与他们不在时是一样的。”这些答案强化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观点,我们通常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扩展资料

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旁观者效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2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

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小。

扩展资料

心理学旁观者效应的启示

启示一: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们就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这时候大多数人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因此在危急时刻,人们的从众心理会加深,会先观察其他人的行为,然后会跟随大多人的反应做出相应的举动。

启示二:

虽说人们责任感在逐渐降低,有些人还是很热心肠的,但对于突发事情,大多数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份责任感被平均分配给在场每一个旁观者,即责任被扩散了,就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旁观者效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1964年,一名28岁的女子在其纽约的住所附近被歹徒持枪杀死,据报道,她有38个邻居目睹此事,但无一人出手相助或报警。之后媒体不断对这一事件加以渲染,从而引发了民众广泛的议论。
这些讨论引起了两个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Darley)和比伯·拉塔奈(BibbLatane)——的注意。他们研究了所有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无人帮助吉诺维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的邻居多达38个——人越多,就越没有人去帮助受害者。因为责任被分散了。
心理学家毕竟不是慷慨陈词完就了事的社会评论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紧接着就是做实验来验证这种解释。科学上把这种未经验证的解释称为假说。
达利和拉塔奈找了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做被试。按照惯例,他们隐瞒了实验目的。实验者告诉这些大学生,找他们来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大学生活。实验的过程是,每位学生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相互之间用实验者提供的通讯工具通话,这种装置每次只允许一名学生讲话,其他所有学生都能听到他的讲话。每个学生有2分钟的讲话时间。
实验者把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处于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这是这个实验的关键所在。第一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只能与另外一个人交谈(二人组);第二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与另外两个人交谈(三人组);第三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与另外五个学生交谈(六人组)——当然,这又是实验者的“骗术”,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学生作为真正的被试,其他声音都是录音。
实验开始后,被试首先会听到一个男生在讲话,他谈了一些自己的大学生活,然后提到自己有癫痫病史,尤其在压力大时容易发作。他讲完后,轮到下一个学生讲话,在第一组中,就是轮到被试讲话,而在另二组中,可能是另外一些“学生”讲。一轮下来之后,又轮到第一个“学生”讲话,此时突发事件发生了——该“学生”开始讲话不久就“癫痫发作”,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求救的声音:“……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帮……助癫痫……”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三组的被试会有怎样的不同反应?
实验结果是:当被试相信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概率大大减小。第一组(二人组)有85%的被试实施了帮助行为——离开其所在的房间,向实验者报告情况——而第三组(六人组)只有31%的被试这么做。被试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也有显著差异:第一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不到一分钟,而第三组接近三分钟。
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无论是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还是提供帮助的及时性,都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多而迅速递减。两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简称“旁观者效应”。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日报,《狗狗的语言,你懂吗?》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2170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心理学家是怎样提出“旁观者效应”的?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由心理学家巴利和拉塔内提出,也叫责任分散效应。        当人们遇到危险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会为困难者给予帮助。因为如果他见死不救,罪恶感和内疚感会让他觉得很难受。而如果有许...

心理学家是怎样提出“旁观者效应”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一个心理现象,首次被证明是在1964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atane和Darley提出并进行的研究,他们的实验是在人们都在一个房间内时,观察受害人是否会得到帮助。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关键的心理障碍,在困境中的人们由于期望其他人能够采取行动,因此不愿意采取行动。 旁观者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

旁观者效应是什么?
2. 起源:旁观者效应最初由社会心理学家达顿·达菲和约翰·达罗布实验发现。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更多的人在场时,个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别人会做出帮助行动,因此降低自己的行动动机。3. 影响因素: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场景(是否有人需要帮助)、人数(是否有其他人在场)、心理压力、个人价值观等。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指,在一个紧急事件中,当有多人在场时,个体可能会考虑到其他旁观者的反应或状态,而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是自我责任和群体压力。旁观者可能认为自己只是群体中的一员,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同时由于人们的群体从众心理,大多数旁观者在没有其他人行动的...

旁观者效应是指什么?
将旁观者称为施暴者,主要是指在某种程度上,旁观者的行为可能间接地促使了施暴者的行为发生。这种观点源于一些社会心理学理论,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和旁观者效应。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中,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狱卒和犯人。原本预期参与者只是角色扮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狱卒变得...

心理学中为什么会有旁观者效应
其中,“旁观者”指的是那些不直接参与到紧急情况下的人中,而是在旁边观察的人。而“效应”则是指这种观察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在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通常出现在紧急情况下,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因为考虑到其他人的反应和可能的后果而变得更加犹豫和不确定...

旁观者效应是真的吗?
旁观者的这种“冷漠”确实是一种心理现象。在 1968 年, 社会心理学家 John Darley 和 Bibb Latane 就提出了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其他人在场会抑制围观者采取行动。当一群人围观一场不良事件时,人们会觉得自己的救助责任被他人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因此,旁观者越多,个人越...

每日一定律之华盛顿合作定律
然而,心理学家巴利和拉塔内提出,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或许并不全然出于冷漠。他们进行了一项试验,揭示了"旁观者效应"现象。在试验中,参与者们在听到假病人呼救时,一对一通话的情况下的介入率远高于四人同时听到呼救的情况。这表明,在紧急情况下,旁观者可能因其他人的在场而选择观望,而不是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