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如题所述

《水浒传》当中经常有梁山好汉前去酒店吃饭,然后也不问价钱,吃完饭只将一锭银子放下,店小二从来都不去清点银子,直接就让梁山好汉就走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给了钱,不够吃这一顿的饭钱?

要说起这个问题,就得稍微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货币政策了。上古时期,国家为了促进物资的流通,方便老百姓日常货物的交换,就使用一些稀少的东西作为货币。最开始是使用玉石,不过玉石很快就开采的差不多了;然后又使用黄金,但是中国的黄金储量也不是很多;到了后面,就开始使用白银了。

与此同时,因为玉石、黄金、白银的价值都很高,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也难聚到几两黄金,所以民间还有自己通用的比较低廉的货币,那就是铜钱。如果打个比喻的话,黄金、白银好像是现在贵宾卡、会员卡之类的,而真正的铜钱则相当于我们普通人使用的一块钱、两块钱。

宋朝的时候,银子和铜钱的换算关系大约是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那么当时宋朝的购买力如何呢?一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一枚铜钱又能买多少东西呢?由于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就是粮食,所以我们可以用粮价来衡量货币的购买力。

在《水浒传》发生的年代,也就是宋徽宗时期,宋朝的米价波动范围在1000—4000文/石米,1石相当于现在的76公斤左右。我们取米价的一个中间值,也就是2500文铜钱可与买76公斤大米,而现在的大米价格大约是10元/公斤,所以76公斤差不多需要760元,1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左右。

而宋徽宗时期宋朝面对内忧外患,粮价肯定是大涨的,如果是在太平时期,这1两银子的购买力可就更大了,比如宋朝米价最便宜的时候,100文可以买1石米,这就相当于1文钱等于现在的人民币7.6元,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600元,梁山好汉随便拿出几两细碎银子,往少了说也是几百元人民币,往多了说能有数万元,梁山好汉无非是吃了点儿酒水和牛肉、羊肉之类的东西,放在现在最多也就是几百元,店小二当然不需要去清点银子的数量了。

实际上《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写的,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都是要超过现在的1千元的,因此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是不会出门带着银子出去的,他们往往带几个铜钱就可以出去买点儿包子或者吃一碗小吃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只有《水浒传》里面或者电视剧里面那些“英雄好汉”或者“皇亲国戚”、“富商大贾”他们才会出门把一块一块的银元宝拿去消费。

而实际上他们给出的银子的价值往往都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消费金额的,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作为“消费”付给店家的——因为你也看出了,不论是“英雄好汉”还是其他付银子的人,他们在给钱的时候从来都不询问商品的价格,只是随意地从身上拿出钱来就给。意思就是——不用找,我有的是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因为古代都是使用铜钱,一锭银子远超过饭钱,所以留下银子,店家不用看就知道超过饭钱。
第2个回答  2020-10-20
这个可能是因为店家的饭钱一般来说都只是用铜钱支付或者是碎银子,而有的客人吃完饭就放下一锭银子肯定是够的,所以店家也不会出去要。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而实际上他们给出的银子的价值往往都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消费金额的,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作为“消费”付给店家的——因为你也看出了,不论是“英雄好汉”还是其他付银子的人,他们在给钱的时候从来都不询问商品的价格,只是随意地从身上拿出钱来就给。意思就是—&...

古人下完馆子,放一锭碎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饭钱不够咋办?
从古自今,粮食永远是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且维持一个人必须生存的粮食数量也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古时候的货币和当时的大米价格进行换算,然后对比现代大米的价格来估测1块碎银子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样也就能够测出鲁智深的1块碎银子能不能够他吃的狗肉了。《水浒传》的故事...

古代人吃饭一般放下银子就走,为什么店小二也不清点?
因为一般这种吃完饭直接甩出一锭银子作为结账的人,根本就不会差钱,而且这一锭银子基本上都会超过这一桌饭菜的价钱。再者来讲,在当时社会即便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一般来说也不会选择用一块银锭来作为饭钱,一般来说以银子作为普通货币的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作为店小二是根本不敢去得罪这样的人。所以...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从不数银子...
当然了,如此不真实的场景里有一点是很真实的,那就是在古代一锭银子的购买力非常强,所以主角留下银子,店小二根本不用考虑这锭银子够不够饭钱,除非像“海天盛筵”那般奢靡,否则一顿普通甚至稍微豪华一点的饭,最小的一两银锭都足够了!其实在古代,民间流通的货币最主要的不是银锭而是方孔圆钱。银...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因为没有必要阻拦,古代的一顿饭不会比现代下个馆子贵。因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给力,只会多不会少,所以店小二才不会阻拦。古代的酒楼饭馆电视剧里常常能看到一个大侠风尘仆仆地来到一个酒楼,一坐下就点了一桌子酒肉,大快朵颐之后,丢下一锭银子就扬长而去。电视剧看多了,给人的印象是古代人吃顿...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也是勒紧裤腰带都常凑不齐,每次过去“交割”,都常惹得金国官员骂娘。看过这类景象就知道,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宋朝白银收入过亿”“宋朝白银远超元明清”的“高论”,多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放在这样的年代里,哪位“大侠”能在饭馆里“吃完饭放下一块银子就走”,分明是“来错了时代”。

古人去馆子吃饭,放一锭碎银子就走,为什么店小二不拦?
如果店小二既不阻拦也不清点,对于开门做生意的人说,这钱肯定是只多不少了。如若银子不够,你当店家真不会操着扁担追你半条街吗?这里说的戥子是宋代出现的,不仅可以称银子,还可以用来称金子或中药等贵重物品。戥子可以精确到厘,一厘大约是31.25毫克。一般情况下,古人在市面上最常用的是碎银子...

古人吃饭后为何往往丢下一锭银子就走,他们就不怕饭钱没给够吗?
等到主角们吃饱喝足,便往桌上放一锭银子,也不问刚刚那顿饭吃去多少钱,就直接走了,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就不怕饭钱没给够吗?首先我们来简单说说“银两”的历史。银两是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单位,出现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是全国流通的货币,大体可以分为4种形式,即:...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从不数有多少...
根据我对古装电视剧的了解去推测,古人之所以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也不问多少钱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视金钱如粪土,他们明知道一顿饭要不了这么多钱,但是还是要给,大侠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是常有的事,自己的钱都是抢来的或者很多行走江湖的人都不缺钱,真正缺钱就不会出来了,所以...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却不阻拦?
其实古代很少有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的,一般那些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的人都是些非常有钱的人,他们放下了的那些碎银子远比他们吃的那顿饭值钱多了,所以店小二恭送他们都来不及,就不用说阻拦他们了。你肯定是平常古代电视剧看多了,所以觉得那些古人非常的潇洒,大吃大喝一顿之后直接在人家的桌子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