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孔融传原文 译文

如题所述

孔融列传(原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河南官属耻之,私遣剑客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病归家。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丞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 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
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术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欲逼为军帅。日磾深自恨,遂呕血而毙。及丧还,朝廷议欲加礼。融乃独议曰:"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僣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朝廷从之。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选自《后汉书》

孔融列传译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为汉元帝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太山都尉。
孔融小时候就有特异的才能。十岁,跟父亲至京师。当时河南尹李膺自守简慢严整,不随便接见士大夫及宾客,告诉门者,不是当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谊之家都不得告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样一个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门,对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守门的人告诉李膺,李膺请孔融相见。问道:“高明祖父曾经与我有交情吗?”孔融说:“是的。先人孔子与您先人李老君同德同义,又为师友关系。那么,我孔融与您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太中大夫陈炜后到,在坐的人把这告诉了陈炜。陈炜说“:噢,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着他的话说“: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吗?”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天性好学习,博览群书。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恨,侯览隐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达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这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他家。后来事情泄漏出去,国相以下,秘密捕捉,张俭得以跑掉。于是逮捕孔褒、孔融送入监狱。不知他们二个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隐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心甘情愿。”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任命,都不就。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隐讳。河南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谒夺回归府,引罪自责回去了。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私派剑客想追杀孔融,有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如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率而去了。不如以礼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胸怀广大。”何进以为对,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征孔融,举高第,为侍御史。因为与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被征为司空掾,授中军候。在职三天,升虎贲中郎将。遇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因回答所问常有纠正他不对的地方,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郎。当时黄巾侵犯好几个州,北海最为贼冲击的地方。董卓于是示意三府同举孔融做北海相。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讲武,既下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贼张饶等二十万众从冀州返,孔融迎战,被张饶打败。于是收集散兵保卫朱虚县。又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误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推荐贤良郑玄、彭趚、邴原等人。郡人甄子然,临孝存,有名气,死得早,孔融以没有见到为遗憾。命配食县社。其余虽然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没有不以礼对待的。郡人无后代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这时,黄巾又来侵扰,孔融于是出驻都昌县,被贼管亥所围。孔融非常危险,派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马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贼因散乱逃走了。
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操最终企图篡夺汉世,不想与他们搞在一块儿,一怒之下把左丞祖杀了。孔融自己以为有高尚的意气,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疏阔,思想空乏,所以竟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上表荐他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被袁谭攻击,自春至夏,战士仅仅剩下几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逃奔山东,妻子被袁谭所掳。
到了献帝以许昌为都,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升少府。每朝会皇上访问召对,孔融常引正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个名而已。
以前,太傅马日石单奉使山东,及至淮南,多次对袁术不满,袁术轻视他,侮辱他,夺了他的符节。马日石单自己忧愤已极,呕血而死。马日石单的丧还京师,朝廷想加礼葬,孔融独说:“马日石单凭上公的尊贵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直接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石单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奸诈事君。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所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色不变。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又袁术越分叛逆,不是一朝一夕,与日石单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其情况。《春秋》: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皇上可怜旧臣,不忍追相案罪,这是很宽大了,不宜加礼。”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先时,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一定的呢。”后来曹操讨伐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词多侮慢。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渐渐显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说渐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的正确的议论,怕阻抗他的大业。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郗虑又诬陷其罪,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冤枉上状奏孔融。书奏,判处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儿女都被诛。
先,女儿年七岁,男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保全。寄在人家。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遗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
这时,黄巾又来侵扰,孔融于是出驻都昌县,被贼管亥所围。 孔融非常危险,派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马上派兵三千救援他,贼因散乱逃走了。 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曹操最终企图篡夺汉...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及翻译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时,年饥兵兴...

后汉书孔融传全篇翻译
山阳张俭被中常侍侯览所仇恨,侯览把删 去告发人姓名的文书下发到州郡,点名逮捕张俭。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有旧交,逃亡到孔褒那里,孔褒不在家,当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觉得 他太小而没有告诉他。孔融见他脸上显得有难处,对他说:“我哥哥虽不在家,我难道不能帮你吗?”于是把他留在家中。后来事情...

后汉书 卷七十(孔融传)翻译
处,对他说:“我哥哥虽不在家,我难道不能帮 你吗?”于是把他留在家中。后来事情泄漏,自 辅政大臣以下的,都可以秘密逮捕,张俭得以逃 脱,于是把子L褒、了L融一起抓进监狱。二人不知 犯了什么事。孔融说:“把他藏在家裹的,是我,应当连坐。”孔褒说:“他来找的是我,不是弟弟 的罪过,...

后汉书.孔融传翻译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这段文字不是出自后汉书孔融传的,而是出自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后汉书》做的注释当中,引用的一则《融家传》中的文字。

孔融让梨的故事,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为白话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孔融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让梨小古文翻译是什么?
原文:《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让梨翻译是: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

孔融救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懂得谦让。应该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记载于《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原文如下: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翻译过来...

“孔融让梨”原文+翻译+解析?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

孔融丢妻的文言文翻译。
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一向虚妄狂放的孔融却并不肯正视现实,生怕有损自己处变不惊的大名士形象,更不会到一线去督阵。当兵员只剩下几百人,攻城的箭镞像下雨一样密集而降,守军与敌军短兵相接,血肉搏杀的时候,孔融仍故作镇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