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边”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①历史进化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历史观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改革向前演进的.因此他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如对战国时期吴起的改革,商鞅的变法促进历史前进的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说吴起改革的政绩是"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变法的政绩是"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秦始皇的问题也是如此,司马迁曾称"秦为暴秦","无道秦","虎狼之秦",但对秦始皇实行改革的功绩还是肯定的,"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反映出一种厚今博古的思想和一个历史家"通古今之变"的眼光.
②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项具体制度由盛而衰之理.历史的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往往"盛"中包含了"衰"的因素.如《平淮书》中记述武帝盛世太平,但孕育着衰败的因素——富贵者役财骄溢,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明司马迁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注意说明历史的转化,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它"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孔子之所以借历史来寄寓理想,是因为孔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也是寄寓理想于其中的,而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20
目的是想探求天(天帝)与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

参考:
原文
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堪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译文: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我内心的抱负还没有完成,如果选择痛快而体面的死刑,我未完成的著作就不能公诸于后世。……近来,我在做一件自不量力的事,试图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其中的事实,综述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目的是想探求天(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独创一个记载历史和评价历史的门派。这个事业刚开始,就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极刑而不抱怨。我写完了这部书,就算将它埋藏在名山中,最终也会被人们发现,在世上广为流传的,这样我便抵偿了如今所受的侮辱,为此让我遭受万种凌辱,也不会后悔!)
第2个回答  2006-05-20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第3个回答  2006-05-20
意思是:一个人要达到这种程度,你一定要是一个博学多长的人,能够知晓世事的变化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边”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指他研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贯通古今的历史变迁。司马迁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表达了他对历史研究的深刻见解。对“究天人之际”的理解: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意指探求天地与人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后的...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边”是什么意思?
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感应"学说相...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安书》选段: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译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世道盛衰变迁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出处: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边”是什么意思?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究天人之际"意味着探讨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继承了唯物主义传统,强调天与人事分离,反对天道对人事的干预,认为社会现象由人的活动决定,天和人是独立的实体。这与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通古今之变"是指通过历史的演变来理解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什么意思?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是: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司马迁说他撰述太史公书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

《报任安书》中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翻译为: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选段: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有所褒贬,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之口,这是他总括自己修《史记》的目的和意义,...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意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之《报任安书》。意思是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的各种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褒贬,寄寓理想形成自己独特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