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
写张謇事迹的作文500
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
清末张謇是什么阶级代表人物?他主张政治改期吗?
这年七月初四日张謇所作的《寄呈松禅老人》一诗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心情。 诗曰: 楼台无地相公归, 借住三峰接翠微。 济胜客输腰脚健, 忧时僧识鬓毛非。 尚湖鱼鸟堪寻侣, 大泽龙蛇未息机。 正可齐心观物变, 蒲团饱吃北山薇。 是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恢复垂帘听政。翁同龢此时正在南昌侄子...
张謇对南通的贡献
此时的心情充满了悲怆。科举生涯中,他尤其痛心的是初考秀才时,因属冷籍(一家三世中未有人入学者称冷籍)子弟,不得不冒籍化名应试,由此备受刁难勒索,甚至被扣在如皋县学,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自行检举,要求处分,所幸当事官员爱才,才未受处罚,然而已为此欠债千金,债还了十年还未还清。所幸的是他对科举没有由执迷而...
张謇夜读三更的故事
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
翁同、李鸿章、张謇三人的关系恩怨是非
张謇与翁同关系,学界烂熟于心。张謇甲午年恩科大魁,与翁氏力荐有莫大关系,而此前翁氏为求张謇脱颖,竭尽心力,一二再四五,古来少有,其情动人。后来张謇为报师恩,真情涌动,亦有故事日记可索,至建望虞楼为 *** 。而今苏通大桥已成,南通常熟咫尺之间,望虞楼已成历史,到了回望反思之时。
作文:游张謇故居600字
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
张謇的人生轨迹发生过哪些大的转变?
张謇主张 “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关于张謇小时候勤奋学习的代表性事例,快,要飞一般的速度
聪慧过人,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是所谓“冷籍”。当时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为了取得应试资格,张謇15岁时由他的一位老师...
三位晚清巨商胡雪岩、盛宣怀、张謇,其中谁更厉害?
张謇和盛宣怀、胡雪岩又不同了。他比胡雪岩晚生了30年,和胡雪岩一样出生在贫寒人家,他15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人们觉得这孩子聪明,而考了二十几年,他42岁的时候才考中状元,而且这个状元还是慈禧太后破格提拔的。张謇中了状元之后,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极为复杂的心情之下接受人们的庆贺,长年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