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9分)
(1)材料一王安石变法,北宋统治面临危机;(3分) 材料二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分) (2)同:用教育来推动改革;重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政府办学。(3分) 异:中国:以培养官员为目的;教育与科举、选官相联系,功利性强;(3分) 德国:重视儿童教育;强迫教育;教育立法。(3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对应材料一,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从北宋面临危机角度思考作答;宗教改革的原因从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碍的因素去归结答案。(2)对应材料一和二,从材料一中“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 “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以及材料二中“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来归结相同点;不同点中国从培养变法人才、选官与变法结合角度思考,德国从重视儿童教育以及立法教育等视角分析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