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是什么?我要全面的答案~

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这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虽然民族资产阶级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经常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政策的,也愿意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这就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可能,即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这也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
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精神是:对他们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改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对他们进行长期改造的耐心;树立改造必定成功,社会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心。
国家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改造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来训练干部、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改造和过渡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其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向前迈进一步就是社会主义;其二,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最能够接受的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而且也是工人阶级可以参与资本家企业管理的最有效形式。其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是民族资产阶级最后的阵地,它可以让民族资产阶级和平地交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使中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9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哈斯饿咧 - 初入江湖 三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0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社会主义改造应运而生。二、社会主义改造的操作步骤 1.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在革命中,人民群众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资本主义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意义
1.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改造落后的农业经济。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2.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论述题 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_百度...
国内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小农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3...

论述题 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_百度...
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详细解释这个历史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复杂,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是什么
(2)从经济方面看,国营经济的力量已经相对强大,并在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3)从实践经验方面看,已经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验,也积累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经验。(4)从国际环境看,帝国...

社会主义改密造的历史背景
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3. 尽管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它们在一定...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与目标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和国家面临着如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逐步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开始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标是彻底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

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能在中国顺利进行?
二、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时期的背景 大背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起先,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