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讲解
记承天寺夜游的练习题,要问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12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2分)小题2:(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分)小题3:“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
记承天寺夜游的习题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 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的答案
1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心中只想到张怀民一人,认为与他是知己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好像在等着他来似的,心有灵犀,与知己赏月,志同道合 理由:4.他有远大抱负却无用施展才华的机会,仕途不畅,无奈而闲,但虽被贬仍有闲情赏月,足以表现他的乐观旷达,淡泊宁静的情怀。问...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阅读下列文言文甲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传
1. 阅读下面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1。⑴门 ⑵考虑、想到 ⑶于是(就) ⑷睡觉2。⑴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⑴ ④ (2分) 示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1分) 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记承天寺夜游》的答案
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5.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6.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 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A 5、A 6.乐观、豁达 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8.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课后题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记承天寺夜游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