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我一直认为演义塑造的刘备形象是一个败笔,演义里面的刘备远没有历史上刘备有魅力。既然要对比,那我们先说说不同点吧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最大的不同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在性格方面,演义把刘备的性格“软化”了不少,许多时候刘备都会哭来哭去,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而刘备可是一个君王啊,一个天天哭的人怎么会让人觉得是枭雄呢?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蜀汉给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是有德,而这烈就是从刘备的性格中体现出的刚正、刚烈。诸如刘备遇到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便鞭笞督邮,继而洒脱而去;听见许汜贬低陈登,立刻讽刺许汜要是换他,直接让他这种人睡地上;最体现刘备这种性格变是汉中之战,不惜动用益州全力也能攻下汉中,那种魄力,演义里的刘备根本体现不出来。再接上刘备小时候就敢说想当皇帝,长大后喜犬马,到处结交豪侠,显然就是个豪杰。可惜在罗贯中笔下成了一个懦夫,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历史上的刘备做到了,而演义我只看见屈没看见伸。(或者可以说最后夷陵之战是演义刘备的一大爆发,但这种一反常态的形象变化,只会让读者觉得奇怪,可看历史的话你就能明白刘备本身就不是能随便招惹的人,杀了人家兄弟,能不找你报仇吗?)再说说能力方面,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在罗贯中心中刘备就是个配角,嗯,诸葛亮的配角。演义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刘备的事迹转给了别人,比如之前说的鞭督邮,还有博望坡之战,汉中之战。而后这两者着重表现刘备能力的事迹都被他人抢走,演义中博望坡之战成为了诸葛亮的首秀战,而历史上则刘备用计策击败夏侯惇和于禁的。演义中汉中之战刘备就挂个名,戏份都被诸葛亮黄忠抢了遍,可历史上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是个管后勤的,黄忠则就是个先登(是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指挥的,黄忠只是先登),真正的总指挥官却是刘备。罗贯中在汉中之战一直给诸葛亮黄忠加戏,而淡化刘备的能力,以至于我都觉得刘备就是个挂名领袖,给他人做嫁衣。于是演义中性格懦弱,能力低下的刘备只能高喊仁义道德的口号,而且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仁义要摔阿斗,演义的刘备不是一个君王,也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道德标杆,还散发一股虚伪迂腐之气。所以鲁迅才会说“刘备之长厚近似伪”。满口仁义道德是成不大事的,有时候人就要狠一些。民族英雄祖逖刚刚渡江时因为西晋不提供粮草,只能暂时纵容部下抢掠;刘备最初也是力所能及的帮助领民,对于来抢劫的饥民则用暴力击退,后也从饥民抓壮丁。刘备可不是刘翊,无条件无限度的行“仁义之举”,这在乱世中只会败亡。陈寿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一点都没有错,刘备不是只会高喊仁义的腐儒,他性格刚烈,意志坚定,礼贤下士,也有着不俗的能力,这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至于夷陵之战,其实刘备恰恰是看透孙权这个人才兴兵讨伐,关羽的败死,让刘备深刻认识到孙权这个盟友不可靠,只可惜诸葛亮还对孙权抱有幻想。诸葛亮虽然各项才能都比刘备强不少,但论识人能力诸葛亮实不如刘备。以前刘备入蜀的时候,孙权就派鲁肃吕蒙向荆州宣战;之后又背盟偷袭关羽;继而诸葛亮病死,孙权又在巴丘屯兵;钟会伐蜀的时候,东吴也派人趁火打劫。这样的盟友,在刘备看来还不如早点灭了他更好,于是夹杂着愤怒和如此的考量刘备掀起了复仇之战。至于当阳之战,是百姓自发跟随刘备的,虽然确实拖慢了速度,不过正如刘备所说成大事者以人为本,试想如果此时刘备丢弃百姓,那名声不就一落万丈了吗?俗话说考试不及格是能力问题,不参加考试这是态度问题,换在这里也一样,被曹军追上并战败是军力不济,可要是抛弃百姓那就凉了人心啊。
历史上的刘备:比演义中武勇敢战,以勇知名,为人所荐。讨伐黄巾,多有战功。比演义中善于用兵,火烧博望,破夏侯惇。曹公虽来,汉川我有。比演义中有豪侠气,怒鞭督邮,挂印而去。激赏陈登,嘲讽许汜。比演义中有枭雄气,谋袭刘璋,于涪高会。置酒作乐,君臣俱失。比演义中有政客气,公瑾英武,不为人臣。凉州若定,方与荆州。所以,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像他这般经历和地位的人,又岂有不复杂的?);演义中的刘备则在历史原型上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如果说前者是个多面的立体,后者则是罗贯中从这个立体上截取的一个平面,并且被打磨得光可鉴人。罗贯中为何这么做呢?私以为,是为了比衬诸葛亮,进而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需知三国演义的男一号,毫无疑问是丞相,作为丞相最佳CP的刘备,和男一号一起,撑起了作者的古典政治理想:宽仁的君主,无条件地信任贤明的大臣...就这样,多面体刘备被罗贯中用水果刀削成平面刘备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既然要对比,那我们先说说不同点吧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最大的不同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在性格方面,演义把刘备的性格“软化”了不少,许多时候刘备都会哭来哭去,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而刘备可是一个君王啊,一个天天哭的人怎么会让人觉得是枭雄呢?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最大的不同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在性格方面,演义把刘备的性格“软化”了不少,许多时候刘备都会哭来哭去,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而刘备可是一个君王啊,一个天天哭的人怎么会让人觉得是枭雄呢?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蜀汉给刘...
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刘备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假,还有百分之九十是夸张。在《三国演义》里刘备贵为中山靖王的后代;又被汉献帝认为表叔;又是当年十八路诸侯中最寒酸但是的确存在的一路诸侯;还是后来汉献帝衣带诏的持有人。所以这些身份资本累加起来,再加上匡扶汉室的抱负,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光辉的人设扶保这刘皇叔成就...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演义试图把刘备描写成仁义之君,但是就像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演义中的刘备仁义而近伪。其实正史中的刘备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真正的刘备,善于识人,善于拉拢人心,有城府,有抱负,所以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誓死追随;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这在正史中也有很多体现;刘备大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
正史和演义中的刘备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焚香结拜,三人对天立誓,结为异姓兄弟实现人生的理想。在随后的岁月中,三人没有食言,生死不易、肝胆相照,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基友三人组。不过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中,有“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记载,但均无桃园...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曹操说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感觉这个人就会哭,靠手下的小弟才能打下的天下。演义毕竟是演义,讲究精彩,为了突出关张和诸葛,刘备就被弱化了,就像演义里诸葛亮出山,火烧博望第一功,其实是刘备烧的,诸葛亮当时还没有出山。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真实的刘备有什么区别
三请诸葛亮等由于这些都加入了极多的戏剧成分,使原本看来只是人物传记的三国志成为了一部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小说的作者则加入了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成分使角色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而在三国志的人物传记中,只是细说了刘备发迹的一些经历并评论刘备不失为一方诸侯明主 ...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与正史有什么差别?
借的方式不一样。“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州的“借”与“要”展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要债的快被逼疯、欠债的一味耍赖,不管做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对刘备显然不利。正史对“借荆州”也多有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历史记载的刘备有哪些差别?请详细回答。比如举例...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从年龄上说,关羽>刘备>张飞。2、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3、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
请问《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正史记载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现实中的刘备是个枭雄,没有那么弱,也没有那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