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二、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
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五、疑:
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扩展资料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
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五盖: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盖乃烦恼之异名,有障、覆、破、坏、堕、卧之义,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云(大正27·249c)︰‘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
嗔,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怒,生气:怒,喝,诟,斥,睨。
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着,怪,责。通俗的说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在佛教中有比较深的见
痴的基本释义 痴 chī 部首:疒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8 总笔画,结构:半包围 〈形〉 (1) (形声。从疒,从知,知亦声。“知”义为“说的准”、“一语中的”。“疒”与“知”联合起来表示“说话没有准头”。本义:胡诌,讲话没有逻辑,思维混乱。引申义:不聪慧;迟钝) (2) 同本义 痴,不慧也。字俗作痴。——《说文》 (3) 又如:痴哑(痴呆喑哑);痴呆呆(傻乎乎) (4) 疯癫,癫狂 [mentally deranged] 此人素有痴名。——《明史·海瑞传》 (5) 持久不止 [lasting]。如:痴雨(久雨。指天气久不放晴,长年阴雨)
慢,可形容速度慢,做事慢等等。
疑的意思是①不相信:疑惑/怀疑/疑虑/疑神疑鬼。②不明白的;不能断定:疑问/疑义/疑案。疑:是人们一种最直接的反映状态,即面对不知所表现出来的困惑、迷茫、不解。
扩展资料: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五盖: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盖乃烦恼之异名,有障、覆、破、坏、堕、卧之义,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云︰‘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
参考资料: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
学佛人修行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是远期目标,另一种是近期目标。那么,修行的远期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成佛。近期目标又是什么?是为了我们在人间能够消业障、增福慧,近期目标就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这个人生,马上消掉身上的业障,然后要增加自己的福德和智慧。
一个人学佛怎么样才不会走偏呢?首先要学得自在,就是自己学佛后能够觉得很开心、自在,自由的人才会自在,所以叫自由自在。因为你不自在了,所以你不自由了,你的心就会被某一样东西卡住。要记住,有很多人越修越不自在,修到后来脚不知道怎么放,话不知道怎么讲,觉得自己左被别人看,右被别人说。当一个人修到不自在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怪怪的念头出来,什么念头呢?“我为什么要修啊?我这是为谁修啊?我修心为什么到现在还烦恼?”实际上,这就叫横生枝节想不通。
修行的人修到后来想不通,横生枝节,如果今天想不通这个事情,明天想不通那个事情,你的思维就会出现障碍,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想法。反之,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想法的人,一定修得正,因为他觉得这个无所谓,那个无所谓,他在修,我也在修,没有关系的,我修得不好,他会原谅我,他修得不好,我会原谅他,这个无所谓的,本身就是在修行,好了,这样你就会越修越自在。
如果你经常这样想不通,你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你慢慢地就会有障碍。什么叫障碍呢?障碍比阻碍要大很多,比方说,孩子的思维有阻碍,最多是一点点想不通而已,如果这个孩子是智障思维障碍,就算残疾了吧?等到你的思维有障碍之后,你最后就会魔思不断,就是乱七八糟的思想都出来了。魔是什么?就是想不通,魔是黑暗的,而佛是光明的,所以,暗中一直想不通,心里一直难过,又不肯讲出来,就叫魔思不断,这样就会扰乱你们正常的修心环境,一定会让你们的心里不舒服。
当你觉得自己修不好,自己怎么越修越烦恼的时候,实际上,你的修心环境已经被扰乱了。你到观音堂来,不想看见这个人,也不想看见那个人,你觉得这个人是假的,那个人也是假的,好了,你心中的环境就被扰乱了,接下来你的心中就会有很多的魔障出现。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看人像菩萨,心中有佛,看人像魔,心中有魔,所以,看谁都看着顺眼的人,那是菩萨,看谁都看不顺眼的人,那就是心中有魔。学佛人不要看别人不顺眼,一定要咬牙好好地学佛。
学佛人要戒掉三毒。三毒是什么?就是贪、瞋、痴。这三毒很厉害,贪心害死人,恨心害死人,愚痴心害死人。很多人因为想不通,然后做了一件愚痴的事情,最后一辈子被关进监狱里。很多人就是看着别人有钱,他自己心里难过,为什么自己没钱?好了,他就去贩毒,抓起来就被枪毙了,一生就结束了,所以人要懂得一定要去掉贪、瞋、痴三毒。
要学会戒定慧,这叫三学。学戒律看上去比较难,实际上并不是最难的,学慧是最难的。能够严守戒律的人,戒得了自己不发脾气,不去恨人家,不去看不起别人,这个人慢慢地就会有定力,如果你定不下来,就是因为你还没有戒好。你就没有智慧生出来,就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守戒,而且你的瞋念会很多。一个能够定下来的人,再怎么样被别人讲,他照样笑嘻嘻;再怎么样被别人骂,他也是善待,没有压力。有什么压力啊?天塌下来啦?经常想一想,人生如梦,就是这点时间,为什么还要被这些人间的五欲六尘压得喘不过气来呢?
学戒,首先要懂得身口意不违背本性,嘴巴不骂人,身体上没有不好的行为,脑子里没有对别人不好的意念。学定,要不离自性本性。什么叫自性本性?就是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你只要用你的良心、本性定下来看一看、说一说,那你一定就会得到本性的安定。一个人怎么样能够得到本性的安定呢?首先要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当你恨这个人的时候,当你想不通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他这么痛苦,如果是我呢?我会不会这么痛苦呢?也会。”“他这么难过、烦恼,如果是我呢?我也会这么烦。”这个就是不违背你的本性去理解别人,因为你把什么事情都想明白了,你用自己的本性来处理所有人间的事情,你的本性就会定下来。学佛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用良心本性来做自己的护卫。
随顺得慧,这点很重要。什么叫随顺得慧?因为你什么事情都顺着别人,什么事情都不跟别人拧着干,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你的智慧就来了,你就不会跟别人去闹,不会跟别人去吵。你看打官司、闹离婚,跟家里搞来搞去就是不顺了,他顺不了别人,所以他没有智慧,才会把家搞得一团糟,所以他才愚痴。一个人越是愚痴,就越是恨,恨了之后,就会更加愚痴。大家要明白这些道理,把很多事情放开,你就会想得明白,把别人都当傻瓜的人,自己一定是最傻的。所以,一个人要随顺得慧,随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随缘,顺着这个事情的发展去做,那么你一定会有智慧。
比方说,你们的老板喜欢这么做,你就跟着他这么做,接下来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跟老板拧着干的人都被老板赶出去了,你却留了下来,老板知道你理解他,老板就用你,你各方面都好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很多事情要随顺得慧。
世间的法律再多,也约束不了想不犯法的人。佛法戒律再多,也约束不了一心想学佛向善之人。佛法戒律多不多?多,怕学的人跑了,但是也约束不了真正想学佛的人。一个人有信心一定要学佛,再难也会学佛,这才叫道理。向善的人就不怕戒律,我今天学佛了,戒律再多我不怕,因为我想修心,我想学菩萨,学菩萨就要把人间的不好习气全部去掉,所以,再多的规矩、再多的戒律,我都不怕。比丘尼有300多条戒律,比丘有200多条戒律,师父现在对你们大概只有几十条戒律:坐要有坐相,笑声不要太响,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脑子不要乱想等,不就这点事情吗?叫你们要尊敬师长,叫你们一心学佛多念经,就这点戒律。要懂得,再多的戒律也约束不了我们一心向善的学佛之人。
-----恭录: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博客 戒三 毒 随顺得慧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的意思:1、在佛法中,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2、“贪”往往是与财、利联系在一起的。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也告诉众生,不可生贪念,所谓“一念烦恼起,百万障门开”,凡夫俗子为了达到各种贪婪的愿望...
贪,嗔,痴,慢,疑.分别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分别代表的意思是:贪指的是贪爱、贪恋,贪婪。嗔指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一、贪 贪指的是贪爱、贪恋,贪婪。过于贪恋物质...
贪,嗔,痴,慢,疑.分别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影响修行的5中星微,具体如下:1、贪。贪即欲望。是所有生物与之俱来的本能和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几乎是无法存活的,正因为有了欲望,人类不断地向前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不过掌握适度的分寸,尤为重要,因为过了头,就变成了“贪”。2、嗔。嗔是嗔恨。就是...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一、贪 贪是指对世间事物产生过度的欲望和追求。贪欲会蒙蔽人的本心,使人陷入无尽的追求和执着中,难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二、嗔 嗔是指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产生的愤怒和怨恨情绪。嗔怒会扰乱人的心态,使人陷入情绪的波动中,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智。三、痴 ...
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指五种烦恼或负面情绪。1. 贪:贪指的是对世间事物的过度贪求、渴望。在佛教中,贪是指对于物质财富、感官享乐、权力地位等一切可以引发欲望的事物的过度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人们忽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贪是许多痛苦的根源,因为它让人们陷入不断追求更多、更好的境地,从...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指五种负面心理状态。一、贪 贪是指对物质或经验的过度追求和渴望。在贪的作用下,人们常常不顾自身真实需求和实际情况,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利成就。贪欲过重会导致人们失去内心的平静,产生不满和焦虑。二、嗔 嗔是指愤怒和怨恨的情绪。当遇到不如意或不如意的人时,容易产生嗔怒的反应...
贪嗔痴慢疑意思
贪嗔痴慢疑意思 贪是指对财物、权力、地位、名誉等过度追求和执着,常伴随着强烈的欲望。这种贪念使人无法放下,不顾一切去追求更多的满足。贪心是一种内心无法摆脱的欲望和执念,使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更多的利益和价值。贪往往是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结果。过度的贪婪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人们...
佛家与道家常说的:贪,嗔,痴,慢,疑 五毒分别代表什么,请详细点
1. 贪——贪心、爱慕、执着 贪是对物质或精神事物的过度追求和执着。在佛教和道教中,贪是五毒之一,指的是对财富、地位、名誉、感官享受等的强烈欲望。它使人沉迷于物质世界,忽视精神修养,导致心灵迷失和痛苦。2. 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嗔是对不愉快的事情的强烈反应,表现为愤怒、不...
贪嗔痴慢疑分别是什么意思
1、贪是指贪恋,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2、嗔是指生气。虽然有时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3、痴是指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4、慢是指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凡有...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详细解释:贪指的是贪婪、渴求的欲望。它包括对物质财富、感官享乐、权力地位等方面的过度追求。贪欲会蒙蔽人的内心,使人陷入无尽的追求和欲望的漩涡中,从而忽视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嗔指的是愤怒和仇恨的情绪。当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阻碍、攻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