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是否是真的?

如题所述

冯其庸先生在《项羽不死乌江考》中,考证了乌江自刎说的源流。他说,《史记》、《汉书》均没有提到项羽“乌江自刎”。即使唐朝人著《史记正义》,转引古书《江表传》时也只提到“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也还没有“自刎”一说。项羽乌江自刎之说,到唐代似乎还未有文字可稽。

冯先生介绍,他看到的最早记载项羽乌江自刎的文字资料,居然是元代中期剧作家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杂剧。很可能正是杂剧寓教于乐的功能,“乌江自刎”的传说才得以广泛传播。1986年,他去乌江调查时,访问了当地农民。农民竟然采用了元杂剧中艄公说的“渡马不渡人,渡人不渡马”这两句话来讲霸王。他最后认为,杂剧台词流传至今,可见杂剧的传媒作用之广泛强烈。

冯其庸认为,项羽应该是自刎于东城而非乌江。《史记》中写项羽“身死东城”的肯定性文字至少有两处。他认为,项羽乌江自刎先是民间传说,后来形成了杂剧,这样就广泛传播开来了,但它毕竟不是史实。他两次实地调查,深感东城到乌江还有两百四十华里。项羽垓下突围时出来了八百余人,但到东城激战,项羽一行还剩二十六人。这时汉军数千人围之数重,项羽已是步行持短兵接战。再走完比渡淮后到东城的路程还长的这段路程,项羽实在无能力了。

此外,对于有人认为史记虽载项羽“身死东城”,但乌江很可能在东城治下,故而也可称项羽“乌江自刎”。冯其庸认为,秦汉旧制,东城辖区并不包含乌江。《灌婴传》里记载“下东城、历阳”,如果当时东城辖地包括乌江在内,则司马迁只要说“下东城”就够了,没必要再说“历阳”。正因为当时的和县在“历阳”境内,不属东城,所以要说“下东城、历阳”,表明连下两城。

查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淮汉以南诸郡”图,明确标着“阴陵”“东城”“历阳”,秦时,这是并列的三个县。再看“西汉”“扬州刺史部”,明确标着“阴陵”“东城”“全椒”“历阳”四个县。可见到了西汉,“东城”与“历阳”之间又新增一个“全椒县”,“东城”与“历阳”已经完全不接壤了。而项羽自刎东城时,当然还属“秦”朝建制。——摘自冯其庸《项羽不死乌江考》

链接

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记者探寻“三大悬疑”

8月18日下午,计老师和记者一同踏访了项羽败逃定远路线中的两个景点:阴陵遗址、虞姬墓。

计老师告诉记者,公元前202年发生的楚汉垓下之战,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着脉络清晰的记载。尤其是项羽垓下之后的败逃记述,体现了司马迁谨严而缜密的叙事风格,限于篇幅,司马迁对事件的叙述表现出详略取舍的大手笔。但在读史时,应该坚持读书而不唯书,并注重实地调查以印证史书记载。遇到疑团而能用心解析,史书的简约记载就可以纵深读“厚”,这样就更容易逼近历史真相。

悬疑之一 阴陵之战究竟怎样?

民间传说: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古城村)旁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山上曾有过霸王庙和虞姬祠、楚泉、汉泉,现残存遗址仍在。记者走访:

阴陵遗址位于定远县城西北的靠山乡。《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这是司马迁对项羽从垓下败逃到东城路线的描述。时间上应该包括后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盖着垓下到东城数百里路程。这期间的败逃、追击过程本应该十分惨烈,内容也应十分丰富,但司马迁的记录仅用了118字。不过,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细节:阴陵之后,项羽随从由100多人骤减到28人。对此,《史记》上不见原因,成了疑团。计正山却告诉记者,他的研读结果是,项羽精兵的骤减,很可能是因保护虞姬而出现了重大损失,换句话说,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阴陵才死去。

项羽随从数量的变化耐人寻味:深夜逃脱垓下,项羽带着800多人,“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成功渡过淮河后,剩下了100多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虽然汉军次日“平明”才发现项羽逃脱,因项羽在阴陵迷路而耽误了时间,汉军终于追上项羽。之前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项羽一行应保持为100多人。而阴陵之战后,项羽人马和灌婴的五千骑追兵只有两次遭遇战,损失不大。但跑到东城时,项羽仅剩28人。跟随项羽南逃的理应都是精壮人马,人数突然骤减,原因何在?

据计正山分析,人数骤减,应该出现在司马迁没有详细记载的阴陵之战中。项羽平生很少打败仗,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发生了多起。从对照之后东城战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于打仗、勇于突围的项羽在阴陵战斗中显然吃了大亏。很明显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后腿,这是什么事情?项羽爱妃——虞姬的保护就成了最大嫌疑。除了在史书字缝中读出疑惑,计正山还注意参照了当地传说和遗迹来加以论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4
据史记记载:对
第2个回答  2013-09-04
霸王才配的上自杀!一个他不可能被擒,二个他就算回了江东,还能再续昔日雄风吗?肯定没能吧 那对于一个有着霸气的人能够忍受吗?普通人自杀是懦弱,可耻,而项羽不同,他不能够在一个被自己鄙视或看不起的人所掌控的天下苟且偷生。陈王败寇他选择死,而不做寇,是真正的霸王,那是也只有项羽能配得上。所以本人认为他自杀是绝对真实且可靠的谢谢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