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得尽心者得天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25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的历史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最有名的是项刘之争。秦末时期,原来的楚国贵族项羽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趁乱起兵,依靠自己的军事天才和贵族的优势成为各个反秦独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另外一个势力是刘邦,他从小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用语粗俗,毫无王者风范。但是项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后,便随意屠杀诸侯,杀死各路义军的总统帅楚怀王。对民众苛刻,连投降的四十万秦朝士兵都杀得一个不剩。对谋士的建议充耳不闻,刚愎自用。而刘邦因从小和平民生活,爱惜民力,待人宽厚,而且自知没有太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对投降士兵愿意留下的收编,不愿意的就让他们回乡,十分受人爱戴。在长达五年的战争中,虽然刘邦多次失败,但是仍然不断得到民众的支持,所以能够不断地反扑。残暴不仁的项羽在被刘邦打败后,就众叛亲离,所有的军队在一夜之间都离他而去,最后被迫自刎于乌江。而刘邦因为得到全国人民爱戴而最终登基称帝,开创了统治中国长达412年的汉朝。

什么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古代成大事者无论是治国还是平定天下,都是讲究以德为本,施仁义于天下,不急功近利,不求之于诡诈,体现出一种大丈夫的气质。他们首先在君臣之间讲究仁义,推心置腹,结以恩泽。对人民则讲究恩德,以民为重,取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这是成大事男人道德修养的必备素质。《东周列国志》所描述的脍炙人口...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什么意思
表面意思就是:得到人心、人民拥护的人就能得到天下,得到在人群中的号召力就自然会得到财富。 “得人心者得天下”是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一问中明确提出的观点。 原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为什么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为先有民才有国家,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得做的事情都深入民心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得天下后维护统治更是不容易,执政者对人民来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孟子·离娄上》写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

为什么说“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例子?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少康杀掉寒浞夺得夏朝皇位之后,因为,他尊重民意,愿意与百姓交流。最终,夏朝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少康也成为了夏朝著名的国君。因平民爱戴少康,在他死后,得以享受高规格的祭奠仪式。夏朝末年,统治阶级“无能”,没有处理好与平民...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三千年前中国哪个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的进步在不断地更替,不断地变化,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到什么时候,拥有民心的君王,他的王朝肯定会长久很多。有道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君王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即为天下趋势,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了。

刘备是一位奸诈之人么?历史上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另有一件典故也很有趣,就是刘备携民渡江。其实刘备怎么可能去投江?完全是虚招,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团结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曹操的奸诈狡黠,天下皆知,而刘备的假情假意,却没有人识破。不是百姓天真善良,是因为刘备假情却真流露,让人难辨真假。刘备是一代枭雄,是...

古文中关于治国需要得民心的句子有哪些?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自三国时的司马懿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原文见《孟子•尽心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原文见《孟子·离娄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原文见《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在知人,在安民。——原文见《尚书•皋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里?
这句警示名言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下》。此句阐述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成功要素,以及三者重要程度之关系,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读] 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

项羽失民心 其有关民心重要性名言
1得民心者得天下。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能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这些都 天天说,没查出处。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

为什么刘邦能赢
刘邦能赢的原因如下: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善于用人、招贤纳士,得到了韩信、萧何等人的拥护;有吕后的尽心辅佐,背景较强大;项羽过分骄傲、软弱、心善;刘邦占据物产富饶,易守难攻的三秦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