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字写的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写好字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认同。但目前小学生的写字能力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书写速度慢。低年级写得慢情有可愿,可到了高年级,学生写字仍在一笔一画地‘刻’,这种书写水平怎能应对日益加重的学习任务呢?书写速度慢,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其实不可小视。书写速度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书写速度慢,原本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却要用两三个小时去完成,从早到晚忙于课业,负担重,休息少,影响身心发展;由于书写速度慢,他没有多余的时间游戏,没有多余的时间交友,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看课外书,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扩展受到限制;抄写慢的人抄写时关注的是字词怎么写,而不是句子的意义,不能一边抄一边思考,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一个字、一个词要重复观看才能抄下来,生字、生词就不能变成熟字、熟词,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总之,书写速度慢,是孩子学习跟不上,成为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特别到了高年级,有许多学生的作业是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一到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也就龙飞凤舞,自己都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因此考试失分。其三、执笔方法错误,书写姿势难看。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中会正确执笔的又有几个呢?有的甚至手腕都弯曲着,写字仿佛雕刻。书写时“三个一”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是趴在书桌上写,让人看了心酸。 在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的今天,为什么的学生写字能力越来越下降了呢?据我所调查,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写字教学大被老师忽视的倾向。课程计划规定的每周一节写字课,含在语文课中,实际操作时大多移用,时间难以保证。就算我们学校有专职的写字老师,但由于班级多,学生不喜欢练习,目标很难得以落实,每周一节的训练又有什么效果呢?再说,相对于识字、阅读、写作等领域来说,写字教学的评价不说空白至少也是苍白的,基本上没有考试,也很少计分。对写字教学有组织的群体性研究活动更是鲜有耳闻。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师生教学精力向其他领域倾斜。这种倾向,越到高年级越明显,最直接的佐证是:学生的其他知识、能力、水平都随年级递增,许多学生的书写水平却每况愈下。一项能力,竟致于越练越差,除了轻视,还能作什么解释? 2、教师的写字能力不强,训练不得法。这几年毕业的师范生学历越来越高,可写字基本功却不敢恭维。有些教师自己在黑板上都龙飞凤舞的,怎么要求学生写好呢?有些老师只一味的要求学生练字或在字贴上描红,练什么,怎么练都一无指导,学生自然就越练越没劲,越练越潦草了。 3、越位教学,拔苗助长。现在幼儿园的教师在小班开始就要求幼儿写字了,正确的执笔姿势不要说幼儿教师没有强化,就是强化了也因为孩子太小拿不住笔而变形的。到了小学,老师看到学生都会握笔了,自然也就不去注意了,就让他们写生字,写句子,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教学的总目标第6 条中说“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制订)明确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基础,对此应该勇敢地负起相应的责任来,切切实实地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呢? 一、少写多导,打好书写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写分开,多认少写”,正是考虑到汉字书写困难的特点。新教材第一学段按难易程度编排书写教学的内容,与识字教学相关但不同步,识多写少,识早写晚,目的在于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打好书写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拔高要求,提前让学生写那些虽然认识却还显得难写的字。适当降低书写难度,不仅有利于写好字,也有利于写快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写字就得从基础抓起。 1、 正确执笔 执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速度。以往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写字姿势的理解只停留在“三个一”上,对最为关键的执笔方法,往往是不提及的。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曲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约成50 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还未到学龄就急于送去学写字,满以为早起步,就能早成才。这样做未必妥当。年龄太小,手部肌肉发育程度不够,大脑支配手指小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