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人们会对熟悉的东西有好感

如题所述

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
人类有一些基本的偏好,比如喜欢熟人而不是生人,喜欢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领域,喜欢和谐而不是不一致,这些偏好在每对夫妻身上都有所表现,并且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种偏好在我们的自我界定中根深蒂固,我们建立了关系、制度、城市、系统和文化,而它们对我们的价值观是一种制约,让我们对可替代方案熟视无睹。我们的故意视而不见恰恰源于此:在天性之中,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这正是我们的大脑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大部分人会与跟他们非常相似的人结婚:相似的身高、体重、年龄、背景、智商、国籍和种族。我们也许觉得跟自己相反的人会很吸引人,但不会和他们结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这种现象几十年了,他们称之为“正选型交配”,实际上只不过就是表示我们会跟和我们相似的人结婚。当爱情降临时,我们的视野便不再那么宽广。
我们知道人们会以貌选人,这也是你为什么要上传照片的原因。实际上这是基于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信息会起作用。因此,我们会问很多私人问题,你喜欢整洁的程度如何,有多守时,还有一些是关于价值观的:你如何评价宗教信仰、利他主义和志愿活动?
价值观是一个人所坚持的信念,即使在艰苦困顿时也不会改变,也是你最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东西。当然,兴趣爱好也值得重视,但是爱好会改变。你可以学着喜欢散步,但价值观一旦确立就难以改变。
与伴侣相似的地方越多,就会更喜欢对方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让我们感觉舒服的人,因为他们与我们非常相似。我们可能会对和自己不同的人产生好奇,但最终我们还是不会“接受”他们。
我们多半与我们非常相似的人结婚并生活在一起,这些发现总是让人感到烦恼。在数据面前,最普遍的反应是驳斥:我不是这样的人,我的丈夫也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如此地愤愤不平呢?
因为我们都想相信我们做出的是自己的选择,它们不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会愚蠢到选择我们自己,我们应当是更自由的灵魂,相比数据所体现的内容,我们应该具有更宽泛、更兼收并蓄的经验。我们不愿意相信自己对那些与我们不相似之人的吸引视而不见,我们也不喜欢看到我们陷进了与自己的个性一致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思维和社交网站发挥着相似的作用: 一生之中,我们都在寻找好的伴侣,当我们找到一位时,就会很开心。而且跟我们相似的地方越多,我们也就倾向于更喜欢对方。这种思维习惯不仅适用于真正举足轻重的事情(比如选择妻子),也同样适用于毫无意义的事情。
即便是在我们姓名中的大写字母这样的琐事上,我们仍然信守我们最熟悉的东西。在对1998~2005年期间发生的最狂暴的飓风进行的一项整合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飓风的名称和人们姓名的首字母相同,人们就最有可能向这个飓风的救助基金捐款。
在其他的实验中,当被要求从几对字母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字母时,参与实验的人趋向于从他们的姓名中选择字母,而且非常肯定。这些发现让人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字母本身毫无意义,做出选择之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发生。然而,参与实验的人还是被他们每天都会看到和签写的字母所吸引。
熟悉的面孔会使人感觉更亲切
事实证明,熟悉不会导致蔑视,而是产生舒适的感觉。在20世纪80年代,密歇根大学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组有64名学生,每周向他们展示一位男大学生的照片,连续展示4周;另外一组学生也有64名,他们每周会看到不同面容的照片。
4周以后,两组学生被要求对以下问题做出评价:如果将来遇到他们已经看过其脸部照片的那些人,他们认为会有多么地喜欢他们。他们也被问到他们认为照片中的那些人与他们的相似度有多大。
同一张照片看了4周的学生更强烈地认为这些人是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会喜欢的人。他们还认为这些面庞属于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除了照片外没有其他证据)。换句话说,熟悉的面孔感觉更亲切,只是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可以佐证的证据。女性对于该实验的反应与男性完全一致。有一个类似的实验,使用了不规则的八角形,也产生了同样的反应模式。熟悉让我们感觉安全和舒适。
相似的感觉会带来安全感
即使在我们寻找情感体验时,比如当我们听音乐时,这种反应模式也适用。第一次听一首新曲子时,你很难完全地欣赏它,只有反复听几次之后,才会让你喜欢上它。
部分原因在于,如果你试着听音乐,比如第一次听马勒(Mahler)的第八交响曲,就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接受。但是,一旦我们听上它几遍,我们就会习惯,并且喜欢上它。那么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想听其他风格的音乐了,只想听更多同类的乐曲。
我们对每一首歌的几百种属性进行打分,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歌曲之间相互匹配的地方。之后便是我们对你的建议了。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喜欢一首音乐,就会很可能喜欢另外一首具有共同特点的乐曲。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我们喜欢自己,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了解自己,对自己很熟悉。所以我们会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者是那些我们想象着可能和我们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人,他们也会感到熟悉和安全。
这些熟悉和安全的感受使得我们更喜欢自己,因为我们不再感到焦虑。我们有了归属,我们的自尊得到提升,我们感到了快乐。人们都喜欢自我感觉良好,也希望有安全感,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中,而相似性非常有效地满足了这些需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心理学:为什么人们会对熟悉的东西有好感?
因为某些熟悉的好东西带给我们的好感,就认为所有熟悉的东西都会有好感,这就是以偏概全,就是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所形成的印象。比如你很讨厌一个人,你再次见到他时,你一定会一如既往的讨厌,而不会有什么好感。其实,熟悉的坏东西绝对带不来好感,它们带来的应该是恶心。你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当你...

心理学:为什么人们会对熟悉的东西有好感
因为我们都想相信我们做出的是自己的选择,它们不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会愚蠢到选择我们自己,我们应当是更自由的灵魂,相比数据所体现的内容,我们应该具有更宽泛、更兼收并蓄的经验。我们不愿意相信自己对那些与我们不相似之人的吸引视而不见,我们也不喜欢看到我们陷进了与自己的个性一致的泥潭而难以...

人为什么会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
信任是一切的源泉,你越熟悉,所以认知越深刻,所以信任感越强,所以越喜欢,属于安全感的范畴 喜欢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信任,喜欢就会减分,没有喜欢,信任就会减分

日久生情,从心理学角度怎样解释?
1. 曝光效应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作曝光效应,它指的是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有着明显的偏好。比如说,一个刚开始不那么喜欢的物件,看久了会越来越顺眼;在逛超市时,也总习惯选择那些包装眼熟的商品。恋爱也是一样,当一个人频繁地出现在你眼前,不断地介入你的生活的时候,你们之间的人际吸引力也...

...东西,就不经意间发现周围出现了很多一样的东西 这...
1. 心理学中的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曝光效应”或“熟悉性原则”。2. 曝光效应指出,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产生好感。3. 这意味着,如果你新获得了一种物品,你会频繁地看到它,从而对其产生熟悉感。4.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熟悉感可能导致你注意到周围有许多类似的事物。5. 大脑将这种重复...

有哪些心理学效应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下面介绍几个心理学效应,希望有你最喜欢的~1、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也被称为“多看效应”,是指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有些人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提高自己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吸引力,就要多与这个人或这些人接触,也...

为什么我们在看到或听到一些熟悉的东西时会有些兴奋?就好比我有一个叫...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人的一种认知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关心的对象中而能忽略其他背景。该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使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让你熟悉的事物使你兴奋,其实重点在于:那些事物是你心里特别关注的。

为什么对某些事物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却又没有接触过.
这种情况按心理学专家分析,是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为人对于方位,物体,感觉,事件等的记忆是分类进行的,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被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入一个新的场景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不同的记忆系统与...

为什么你爱的人喜欢的东西你也会受她影响慢慢喜欢上?
因此,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于增加男女之间的吸引力是必要的,而长期的异地关系可能会对喜欢程度产生不利影响。二、相似性与互补性 人们通常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这种相似性可能包括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地位、年龄和经验等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吸引是情感上相互亲密的...

生活中的五大心理学效应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人际吸引难道真的如此简单?有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做佐证: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