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三伏天没空调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如题所述

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每家每户都在想方设法地避暑。在六七十年代,没有空调和风扇,那么那时的人们是如何度过酷暑的呢?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七零后的人在夏夜里会在院子里铺上凉席,大人们在与邻居聊天中度过时光。当下大雨时,他们便抱着凉席跑进屋内。尽管当时的生活简朴,但每一顿饭都让人觉得美味。三伏天,大家基本都在户外睡觉,等到天快黑了,就在院子里洒水,让热气得以消散,水干之后,院子也就变得凉爽了。接着把竹床抬出来,支起蚊帐,抬头便是星空,让人感觉气温不再那么炙热。当时房间地面还是泥土,夏夜之前,便把草席放在地上,用扇子扇风,便觉得凉快无比。白日里大人们忙于农活,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现在的娱乐设备如手机、电视,大家吃完饭就聚在村口聊天乘凉。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围坐在榕树下乘凉,三十年前的小溪清澈见底,每天放学后便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抓鱼捕虾。瓦房冬暖夏凉,奶奶边摇扇子边讲故事,其乐融融。中午是最热的时候,却阻挡不住孩子们爬树掏鸟窝的热情,似乎那时的人精力特别旺盛。那时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夏天最热的时候,大人们通常早起干活,而我还沉溺于梦乡。傍晚太阳落山,便与大人们一起去小溪洗澡玩耍,一天的疲劳在小河里得以消散。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打闹,大人们边聊天边洗澡,时光荏苒,想要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已不再可能。以前房子没有现在这么密集,家家户户都是平房,每天晚上把竹床放进小院,躺在上面摇扇乘凉,好不惬意。七零年代物价低廉,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根冰棍,买回来的西瓜往井水里一扔就成了冰镇西瓜,吃一口便让人陶醉,久久不能自拔。七零后的童年充满欢乐,有冰镇西瓜、小溪、冰棍,时不时还能听老人讲故事,这些都已足够。那时人心单纯,自然觉得凉快。小时候高温天气,孩子们都在水里洗澡,一个暑假下来,皮肤晒得黑油油的,看起来健康瓷实。那时孩子普遍会游泳,水性极佳。以前农村都流行盖泥瓦房,隔热效果好,地下的凉气慢慢渗透出来,晚上甚至需要盖薄棉被。如果天气实在热,一家人就去屋顶睡觉,用伞罩着头,因为母亲说露水对身体不好。仰望着星空,感觉全世界都属于自己。偶尔传来虫鸣鸟叫,成为我最佳的催眠曲。小时候大人看见孩子在屋顶睡觉,等孩子睡着就偷偷抱回房间,担心孩子不老实掉下来。确实,以前气温没有现在高,夏天也没有现在这么热。七零年代、八零年代,夏天会更冷,雪花满天飞,现在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即使同一个地区,夏天下雪也没有以前那么大那么美,冰层也没有以前那么厚。夏天气温经常超过37度,让人感到煎熬。总结来说,以前没有现在这么热,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那时的房子是用泥土和瓦片建造的,有很好的隔热效果。第二,空调的出现使得室内外温差加大,热感更明显。第三,以前有井,阴凉处多,天然降温途径多。第四,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希望大家都能树立环保意识,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让天气不再变得越来越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六七十年代的三伏天,没有空调风扇,那时村里人是如何度过的?
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以前房子材料基本都是泥瓦,非常能隔热。第二,空调问世后,内外温差一对比,热感就会比以前更强烈。第三,以前有井,阴凉处多,天然降温的途径多。第四,近年来温室效应比以前更严重。希望各位都树立环保意识,坚持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样...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在炎热的夏天都是白天不出门,下午或者傍晚才出门,晚上睡觉也是打地铺,睡在院子里,或者是睡在房顶。

儿时三伏天没空调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三伏天,大家基本都在户外睡觉,等到天快黑了,就在院子里洒水,让热气得以消散,水干之后,院子也就变得凉爽了。接着把竹床抬出来,支起蚊帐,抬头便是星空,让人感觉气温不再那么炙热。当时房间地面还是泥土,夏夜之前,便把草席放在地上,用扇子扇风,便觉得凉快无比。白日里大人们忙于农活,邻里之间...

以前没空调是怎么熬过三伏天的
还发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涂有一层釉,触感冰凉,因此在夏天使用时能够带来清凉的感觉。5. 冷饮 古代也有冷饮文化。在夏天,古人会采集冰块,或者制作冰镇饮料来消暑。以上就是一些古人应对三伏天的智慧。尽管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但他们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方法,依然能够找到夏日的凉爽。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那么,那些没电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一、大人们怎么过三伏天其实那时候的夏天,人们基本上是不在屋子里睡的,因为屋子里面太热了,人们会选择在院子里的树下睡觉,或者是干脆到村里“大场”里睡觉,而在我们村,每到夏天的晚上,人们最喜欢去村西大路上睡,因为大睡两边是两排大柳树。这个...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怎么熬过炎热的
但是在那个时期,溺水孩子特别少,应该是和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男孩子从小就长在池塘里,所以溺水的非常少。在任何年代都有任何年代的避暑方式,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三伏天没电,没有空调,但是通过那个年代特有的方式,也熬过了炎热的夏天 ...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怎么熬过炎热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怎么熬过炎热的?虽然六七十年代农村没有空调。,但是那个时候好像天气并没有那么热,人们在过夏天的时候也可以过得很坦然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了,现在夏天的气温这么高,如果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的话,那怎么才能度过整个夏天呢?其实我觉得在六七十年代过夏天还是...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身体素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勤劳劳作,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强。因此人们身体的体温调节能力非常强,能适应炎热的夏天。所以不管三伏天再怎么炎热,只要有一点微风,身体就会感受到,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没有电、没有风扇和没有空调也能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季,因为生活的环境条件不一...

天气这么热,古代人是怎么避暑的?
还有种方法是将冰块放到夹墙之中去,北方房屋一般都是两层墙壁,将冰块放到墙壁之间就能起到降温的效果。不过采冰块的成本比较高,一般只有皇帝和富裕人家才会使用。第三种就是迁移,当酷热难耐的时候就换一处地方休息,清朝时候皇家园林就是这样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专门针对避暑修建的,每年夏天的时候皇帝...

什么是三伏天?古人又如何度过三伏天?
与古代来讲,三伏天是根据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确定,以天为干,以地为之,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干支纪日法,三伏天中的“伏”大概意思就是指天气是非常炎热的,人们都不喜欢出去运动,只喜欢躺在家里面。对于现代科技发达的我们来说,三伏天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在屋子里面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看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