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离开空调好像就不能活了,比如黑嫂家闺女,整天吵着开空调,说风扇扇的风不凉快。
碰上偶尔停电,她仿佛跟没了魂似的,要么是赶紧让骑车带她出去兜风,要么赶紧找个有电有空调的地方让她呆着。
她们这代农村孩子,是无法想象过去那种没有空调和风扇的日子,她们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人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空调和电扇,人们到了三伏天可怎么过啊?
其实岂止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农村的很多人仍然没有用上电扇,空调就更不要想了,那时候的电也不是常有。
黑嫂是正好抓住了这样的尾巴,在黑嫂记忆里,自己家比较穷,所以是在十来岁,也就是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了风扇。
那么,那些没电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
一、大人们怎么过三伏天其实那时候的夏天,人们基本上是不在屋子里睡的,因为屋子里面太热了,人们会选择在院子里的树下睡觉,或者是干脆到村里“大场”里睡觉,而在我们村,每到夏天的晚上,人们最喜欢去村西大路上睡,因为大睡两边是两排大柳树。
这个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白天多是午休,人们上午干了一中午活,到了吃中午饭时,人们一手端着碗,腋下夹着凉席就去了村西头。
在树下打开凉席,坐在上面吃过饭,碗放凉席一边,人坐在上面抽烟聊天,整个村的人基本都会在,大家聊天的内容也大多都是庄稼的长势什么的。
聊几句的,他们就会躺下,直接用一块砖或者是自己的鞋当枕头,睡一觉醒来后,到下午三四点,又夹着凉席,端着碗回家,放到家后去地里接着干活。
到了晚上,大家更是齐聚这些大柳树下,当然了,这里以男孩子和男人居多,女孩子和妈妈都是在家中的院子里睡。
有人说那时候好啊,没有蚊子,在院里睡也不咬,其实并不是,那时候怎么会没蚊子呢?也很多,但被咬和太热之间,人们选择了被咬。当然了,一些措施还是有的,比如在睡觉的四周放上大蒜啥的来驱蚊。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妈妈手里拿着大荷叶扇不停的扇,一来凉快,二来驱蚊。
无数个夏天就这么过来了,有人说那时候的夏天不太热,这纯粹是胡说八道,那时候的孩子,谁不是出一身痱子啊?
那么,孩子们怎么过三伏天?
二、孩子们怎么过三伏天记忆中,那时候的农村沟渠特别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村几乎是被水围着的,南边有卫河,是直通天津的,据说民国时都是跑火轮,但黑嫂小时候河道已经变小,但水并不小。
村边有一条河穿过,边上的坑沟里到处都是水。
每到了夏天,特别是下过雨后,蛙鸣蝉噪,叫个不停。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大人和孩子们斗争的时候,孩子们老想泡在水里,大人们又不允许,怕孩子们出事。
但这影响不了孩子们的决心,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有几个不会游泳啊?他们几乎是整天泡在水里。
但是,这些是仅限于男孩子的,女孩子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她们是不能去河里洗澡的,男孩子们可以随便洗,但女孩子不能。
所以,夏天时,女孩子还是挺受苦的,她们要么承受着这样的酷热,要么就是在家里洗一下。
有的时候,她们也会跟着妈妈,还有村里几个妇女,趁着天黑,找个背人的地方,跳进河里洗一下。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少的,首先是家里父亲不允许,然后就是女人不会水,怕发生危险。
最后:农村的现在和过去已经有了太多的不同,村西大柳树下,再也没有人午休和晚上乘凉了,人们也放弃了晚上睡在院子里。村里的沟渠里也不在有水,曾经光着屁股向河里跳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是三十多的中年人。
有人说会感到伤感,但黑嫂认为并没有必要,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农村的进步和发展,以前的睡在树下是无奈之举,当我们用电方便,乘凉不愁时,为什么要怀念那些时光呢?人要把眼光向前看,过去的终归过去,到来的始终到来。而未来是什么样,黑嫂认为是可期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白天避暑:大人们起早贪黑趁凉快做农活,大中午高温时间段就要乘凉避暑。避暑主要是靠天然池塘或者小河里,大人带着小孩子游泳。当时的乡野孩子个个会游泳,水性从小锻炼,不像现在孩子游泳要去游泳班学习。不过当时的孩子们只是自学成才,没有蛙泳、自由泳和蝶泳的概念,都是清一色“狗刨”,大人小孩都能...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通风性能比钢筋混凝土室好很多倍。当时,虽然没有空调风扇。
儿时三伏天没空调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三伏天,大家基本都在户外睡觉,等到天快黑了,就在院子里洒水,让热气得以消散,水干之后,院子也就变得凉爽了。接着把竹床抬出来,支起蚊帐,抬头便是星空,让人感觉气温不再那么炙热。当时房间地面还是泥土,夏夜之前,便把草席放在地上,用扇子扇风,便觉得凉快无比。白日里大人们忙于农活,邻里之间...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一、大人们怎么过三伏天其实那时候的夏天,人们基本上是不在屋子里睡的,因为屋子里面太热了,人们会选择在院子里的树下睡觉,或者是干脆到村里“大场”里睡觉,而在我们村,每到夏天的晚上,人们最喜欢去村西大路上睡,因为大睡两边是两排大柳树。这个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白天多是午休,...
六七十年代的三伏天,没有空调风扇,那时村里人是如何度过的?
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以前房子材料基本都是泥瓦,非常能隔热。第二,空调问世后,内外温差一对比,热感就会比以前更强烈。第三,以前有井,阴凉处多,天然降温的途径多。第四,近年来温室效应比以前更严重。希望各位都树立环保意识,坚持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样...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在炎热的夏天都是白天不出门,下午或者傍晚才出门,晚上睡觉也是打地铺,睡在院子里,或者是睡在房顶。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没风扇,是怎么熬过炎热的呢?
三伏天时,一般在白日辛苦劳作,晚上在树下乘凉。老百姓们拿着蒲扇,坐在树下聊天。晚上一阵风吹过,人们会感到凉爽。人们晚上还会在屋顶上睡觉,不会感到闷热。六七十年代的村里,一般都会有小河或者连接小河的大坑。那个年代,水源充足,水质清澈,可以洗澡。人们在劳作后,会到小河里洗澡,起到很好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怎么熬过炎热的
但是在那个时期,溺水孩子特别少,应该是和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男孩子从小就长在池塘里,所以溺水的非常少。在任何年代都有任何年代的避暑方式,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三伏天没电,没有空调,但是通过那个年代特有的方式,也熬过了炎热的夏天 ...
六七十年代农村三伏天气没电,没空调,怎么熬过炎热的?
要记住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即使气温太高的时候。很多人也可以去水里去游泳。因为那个时候的河流还是非常多的,很多的河流都是人们经常下去游泳的。所以一旦遇到高温天气在河里游泳,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农村的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度过一个夏天的。如果是城里的人,那也非常简单,...
以前没空调是怎么熬过三伏天的
1. 扇子 扇子是古代消暑的必备工具。虽然它的降温效果有限,但携带方便,使用起来也十分便捷。古代人在扇子上也有不少创意,比如据传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大型消夏装置,书中描述说:“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这可能是早期风扇的雏形。2. 凉屋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