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诗经。郑风》)诗歌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本诗对“风雨”“鸡鸣”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吹雨打冷清清,喔喔鸡儿不住声。
盼得亲人来到了,心头潮水立时平。
急风吹雨雨潇潇,听得鸡儿咯咯嚎。
盼得亲人来到了,心头百病一齐消。
一天风雨黑阴阴,为甚鸡儿叫不停。
盼得亲人来到了,喜在眉头笑在心。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三章叠咏,诗境单纯。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从诗艺、诗旨看,《风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姚际恒《诗经通论》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又有循序渐进的微妙表现。关于时态的渐进,姚氏说,“‘喈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民间尚有“鸡鸣三遍天将明”之说;《风雨》的三章相叠,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瘳”,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诗经原始》)实当此之谓。

象征意象,一诗多解。
《风雨》的诗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见情人”;联系诗境,前说更合情理。然而,汉代经生的“乱世思君”说,却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这样,“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之君子了。这虽属附会,却也有其文本依据。因为,“君子”,在《诗经》时代,可施诸可敬、可爱、可亲之人,含义不定。因此,把赋体的白描意象理解为比体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发“乱世思君”的联想;而把“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审美规律。故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励。

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郭沫若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期的《星空·归来》中也写道:“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从现代接受美学看,这种立足本文的审美再创造是无可非议的;而《毛序》的这一“附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3
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这种日子里怀念情郎,心情很难好起来。但诗人没有描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突然的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也能产生深深的同感。
  这首诗完全是通过侧面描写,也可以说是这位女子的一段幻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正如前文所说,女子望夫心切,在风雨中看到了自己的丈夫,虽然全文没有涉及到一丝的负面情绪,但我们能够想到,若是梦醒,女子会是如何的失落。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女子内心的那种落寞。可以说是有着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对而言,若是直接就写女子是如何渴望见到丈夫,则必然达不到这种效果。这样的手法被业界人士称为反衬——通过侧面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这样,这首诗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独望镜中峨眉细,望夫石边数凄凉”的悲情女子形象。追问

本诗对“风雨”“鸡鸣”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雨》(《诗经。郑风》)诗歌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诗经原始》)实当此之谓。象征意象,一诗多解。《风雨》的诗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

《诗经》90.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描述了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苦苦思念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意外之喜。凄凄 :寒凉。喈喈 :鸡鸣声。云 :语助词。胡 :何。夷 :平,舒坦,指心中平静。胶胶 :或作“嘐嘐”,鸡鸣声。瘳 :病愈,此处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晦 :黑夜。

国风郑风风雨描绘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一个见面场景
《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他们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相思的心理活动...

古代爱情诗风雨原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风雨凄凄的日子里盼到情人时的喜悦心情。古诗中写男女相思之情,一般来说表达得比较委婉,我们常常可以读到月夜怀人的诗篇,比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游子思妇在静谧的月光下,悄然地诉说自己的离恨闺怨。然而这首风雨怀人的诗却是另一种风格,在一个风雨飘飘的动荡背...

(先秦)《诗经·郑风·风雨·褰裳》赏析
准确地描绘了溱洧河畔男女相会时的情景。两首诗都以风趣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的感情。《风雨》以风雨夜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君子的喜悦与感激;《溱洧》以女子的直白表达,展现了其对男子感情的期待与失望。这两首诗均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先秦时期男女间情感的真挚与热烈。

诗经风雨的历史背景
人们的生活非常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诗所描绘的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慰藉,可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总之,这首《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是一首描写恋人相互思念、相互慰藉的诗歌,产生于春秋时期郑国的某个乡村或城市,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先秦佚名《诗经·郑风·风雨》全文翻译赏析)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赏析 诗歌大意「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宁静 !

微读《诗经●郑风●风雨》
然而,当"既见君子"的那一刻,所有的阴霾都被驱散,"云胡不喜",那喜悦如同破晓的阳光,穿透了晦暗,照亮了她的心田。这首诗以风雨起兴,描绘了女子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由哀转喜的情感变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兴的手法,以风雨的凄惨反衬重逢的喜悦,展现了夫妻间深沉的情感纽带和生活的微妙变化。

《郑风 风雨》 特点
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的...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1. 出处:《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郑风》是《风》的一部分,反映了春秋时期郑国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风雨》是《郑风》中的一篇,描述了男女之间在风雨之夜重逢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相见时的喜悦之情。2. 诗句解析:“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