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题所述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论。并发人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使命。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观念
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将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上。不应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成为被动的听众,并机械地模仿,丧失自主学习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存在差异。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方式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的先决条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生活环境及阅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个性,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信心、勇气,激发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因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音乐课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每位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当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也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重视和运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1.创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的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直接根据画面来处理歌曲的演唱。绝不能把“唱会歌就行”这单一的项目当作课堂重点。
2.创造性的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其实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性格特征。他们好动,喜欢将思想感情借助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欣赏时让他们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尝试着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敏捷度和对乐曲旋律、节奏的感知,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3.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在联想、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度。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活泼的特点,选择短小的歌曲,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内容,根据音乐的发展想象音乐的形象,编讲故事,随歌曲来设计动作。
在求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变通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同一节奏或同一歌词创编不同的曲调,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当学会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上台表演,扮演与情景相适应的各种角色,使音乐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思路,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各种表现力。
四、创设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要在一定的群体中学习,即使是个别学生的独立创新活动,往往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和影响。因此,群体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有利于群体创新能力的开发并能产生一系列效应,主要是合力效应和互补效应。合力效应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聚集起来的合力,产生更大的效果。互补效应可以包括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优势互补等很多方面。在一个合作交往的理想集体中间,个别学生和群体的创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一起配合,不受老师“先入为主”的观念限制,让他们一起不时地迸发出新的火花。
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可把过去居高临下的做法改为与学生进行谈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维特征、兴趣、个人爱好等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鼓励语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他们的各种创造欲望来激发创造冲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在开拓、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育中实施。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参与合作的能力,使音乐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可以为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的创新人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8
一、运用情感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它能使人心灵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柏拉图)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征的。它通过“诉诉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感受和体验、鉴赏和评价等能力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的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而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则说:“把人类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圣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不论国度、民族、种族、音乐都可以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工具。
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表情开始,并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有音乐,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学会唱歌,学会演奏之后硬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音乐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摇头晃脑,又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乐的表情是发自内心地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抒发,是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换为音乐形象的再造艺术的过程。也正是在这种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的音乐实践中使学生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运用感知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感知即“听、感、动”的总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就无法学习音乐;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
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与掌握富有音乐灵魂的活生生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音的高、低、长、短时就必须首先让学生用听觉去感知、听辩出音的高、低、长、短;在学习音符名称与其时值关系时,不是靠单单的讲解去认识,而重要的是用耳听、用手、用脚的动作体会各种音符的时值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调式时则需通过耳朵的听辨,感知某一调式的特点,而后总结出什么是调式,重要是从听觉中明白。
音乐都不是直接可以讲明白的,必须在听的基础上有所真正的感知与体验时才明白。中小学音乐教学所接触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形象化的音乐作品、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
三、运用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参与音乐鉴赏,都需要人们展示出生命的活动。实践创造也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特征。
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性,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失去了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由于一些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产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心理状态,就谈不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兴趣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快乐式”教学赋予音乐教育强大的生命力。通过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实现。
四、运用形象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内容的。音乐艺术也正像其他艺术一样,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学一样,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给人以最大的审美享受。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来用音乐表现。虽然音乐没有“对现实的直接描绘”,但尽管如此,在音乐中仍然具有极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着现实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乐中得到鲜明的、最激动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语言、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变化来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从而达到音乐教学中形象美的审美教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