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看过鲁迅的一些作品,昨天从网上看到了关于318惨案的情况。上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鲁迅写的文章。比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没有参加,但他依然是英雄。朋友告诉我他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请愿是无论哪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我一直没有找到鲁迅什么时候说了这句话。希望有知道的告诉我在他写的哪本书里。或者没有写在书中,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希望不知道答案的不要回答。特别是象水云深浪这样留很长句子的。谢谢。
发生在3月18日的历史事件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制造的枪杀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和共青团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总工会、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反帝大联盟、广州代表团等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计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
3月18日发生了什么大事
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天津大沽口事件后, 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3月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所谓最后通碟,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1926年3月18日, 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60多个团体和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
三一八惨案历史评价
《泰晤士报》对三一八惨案的描述是“野蛮且惊人”,鲁迅则将其视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中国知识分子,如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等,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多家媒体如《语丝》、《国民新报》等也加入声讨行列,邵飘萍的《京报》深度报道惨案实情。在北京圆明园附近的“三·一八烈士墓”,为纪念牺牲的烈...
关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2〕 刘和珍(1904—1926) 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杨德群(1902—1926),湖南湘阴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学生。〔3〕 程君 指程毅志,湖北孝感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4〕 《莽原》 文艺刊...
三·一八惨案的影响
“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是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学人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
三·一八惨案的纪念
北京工业大学师生在1926年3月21日举行了祭奠仪式,28日举行了追悼大会和纪念碑奠基礼。这座纪念碑建立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的工业大学校园。三棱形的纪念碑上,三面分别刻有“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六角形的碑座上刻有烈士的生平。1970年代,工业大学早已迁走,当地因施工建设而将...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点评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
三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
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发生地点:北京 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前的广场
纪念刘和珍君的故事梗概
1、《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
南通三·一八斗争纪念地地址在哪里?
南通三·一八斗争纪念地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西桃坞路8号15附近,即友谊公寓南区友谊商城。该纪念地是为了纪念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卖国罪行的群众运动,即三·一八惨案。该事件中有数百名群众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屠杀,其中包括许多南通籍烈士。为了纪念这些烈士,南通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