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它的历史地位是如何的?

如题所述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文学价值:《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 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2]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通鉴》亦有高度文学价值,曾国藩撰成《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其中选录《资治通鉴》11篇。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武大历史学院就有个深度剖析《资治通鉴》的班,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7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书籍,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3个回答  2013-08-07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所著。为历朝历代帝王统治者必修典籍,由此可见此书的历史地位了。
第4个回答  2013-08-07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9]
司马光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他提出的天地是万物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主张各民族平等,爱护生命的主张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进步作用。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中国分裂的时期,但是他却受到各政权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尊敬。元朝在统一进程中司马光的思想是主要指导理论,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蒙古的人”耶律楚材,父亲耶律履和荐举他任职的承晖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都是杰出人物,耶律楚材主张的仁义改变了早期蒙古残暴政策,推动了蒙古进步、文明。建立元朝的蒙古杰出君主忽必烈出征时也让贾居贞给他讲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贾居贞也同样是名臣,反对攻日本,父子皆是副宰相。木华黎的后裔相威也担任宰相,向忽必烈敬献《资治通鉴》蒙古译本,可见木华黎家族对司马光思想理论的重视,就像木华黎对史氏家族的重用那样。史氏家族最有影响的史天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最喜欢《资治通鉴》,他是汉人中任职最高、最有实权的大臣,他担任右丞相封镇阳王,汉人中少数封王的很多原是国公,只是去世数十年后延祐年追封,很多地位比史天泽低的都封公爵,史书载只有史天泽未封国公,只封王。忽必烈时代有人谗言说史天泽势力太大,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史天祥主张仁义,救助过吾也儿、木华黎最亲近的史天祥和解救严实的史天倪都担任要职统领蒙汉众军,都主张仁义爱民。元朝是各民族联合政府,是中原文化向各民族和世界传播的时期,先进和文明的理论、科学也被各民族接受。司马光的理学思想也得到推广,也正是这一时期司马光逐渐开始被尊为儒家三圣,在许谦的著作中,他称司马光去世为理学发展阶段的标志,与古代把孔子去世作为经学发展阶段标志同样,认为司马光与孔子相仿,说元朝统一前的战乱是因为司马光去世后,伦理败坏的结果。元朝在统一不久后就开始在全国发行蒙文、畏兀儿文的《资治通鉴》,如同司马光提倡的民族平等、统一、仁义的理想那样,元朝早期社会发展进步是建立在进步思想、文化基础上的。尊敬、崇拜司马光,认真学习《资治通鉴》的元朝杰出人物都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资治通鉴》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它的历史地位是如何的?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文学价值:《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

《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里?
宋代的司马光编撰了具有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的巨著《资治通鉴》,而南宋散文家如胡铨、陈亮、叶适等人的政论文,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推动了散文的实用价值提升。古文运动的成功,促使笔记杂文如洪迈的《容斋随笔》和王明清的《挥尘录》等大量涌现。明初,宋濂的传记文如《秦士录》、《王冕传》等...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后代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一、《资治通鉴》的地位《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所以文字优美,趋势生动,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并列为古代之史家绝笔。《资治通鉴》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资...

资治通鉴的地位
书籍价值:《资治通鉴》的地位在于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司马光以其严谨的治史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历史资料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分析,尽量排除了虚假和不可靠的材料,使得书中所载的历史事实真实可信。同时,司马光也在书中加入了自己的评述和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解读,使得《...

为什么喜欢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历史见解。文学价值:《史记》和《资治通鉴》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文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笔生动,叙事精彩,人物形象鲜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治通鉴》则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谁写的?它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首先,《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所以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然后《资治通鉴》这本书。它是与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为目录的记录的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的,然后一直写到了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

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
这部史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的成熟和发展。《史记》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事实,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它的叙事风格独特,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资治通鉴》则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史书跨越了十六朝一千多年...

对“资治通鉴”的书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在我们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你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那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历史学家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有...

《资治通鉴.》有什么价值?
可能这里面就有想象的成分和文学的成分。但是像《资治通鉴》因为写的是皇帝的言论,那就谨慎的多了。就说这本书在史学价值上是相当之高的。要研究古代历史的话肯定要读它。再一个就是说从它的历史阶段来讲,从周朝一直到宋朝时期,用的是一个编年体。什么叫做编年体?比如周为列王23年发生什么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