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四岁了 但他性格很内向不喜欢和其它同学一起玩 该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合作能力发展情况,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而只是一味地通过孩子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自己想像有差别的行为,而给孩子扣上“内向”、“不爱交往”、“害羞”、“霸道”、“自私”等帽子。殊不知,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交往能力,尤其是同伴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是有着其生理及心理发展原因的。
下面,大家就一起跟随我们,来探索宝宝合作能力发展的秘密吧!
1、年龄特点学前儿童期(3~6岁)的宝宝开始进入社会化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明显扩大,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的圈子。这个时候的宝宝开始逐渐喜欢合作型游戏,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但是,这一年龄的宝宝仍然处于去自我中心的阶段,交往的主动性增强,并且不再盲目地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但是仍然习惯于在合作型游戏中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合作技巧也处于逐渐学习的阶段,因此,免不了会出现案例中晨晨表现出来的这些现象,家长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孩子在同伴合作过程中迎接冲突与协调方面的挑战时出现的问题。2、先天气质类型每个宝宝从婴儿期起就有自己的气质表现,比如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或者是从养育角度而分成的难养型、易养型、发动缓慢型三种。但不管怎样,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都有其优势与弱点,比如易养型的宝宝虽然随和、适应能力强,但是行动轻率、感情不稳定;难养型的宝宝虽然敏感、感情丰富,却容易发脾气、任性;发动缓慢型的宝宝虽然冷静、情感深沉,但是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作为家长,当你有兴趣或通过观察发现了自己宝宝的气质类型之后,尤其是你认为不是很喜欢的气质类型后,千万记得不要因此而产生焦虑情绪,一看到宝宝对进入新环境而产生的不适表现就立刻觉得宝宝内向害羞,进而采取一些对于宝宝来说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适得其反的举措,比如强迫宝宝加入其他游戏群体,反复给宝宝讲道理,故意设计自己认为有助于提高宝宝交往能力的游戏等等。其实,虽然气质天生,但个性却可以后天塑造,如果想培养出拥有优秀交往能力的宝宝,考验的是家长的养育态度是否与宝宝的先天气质类型相符合。3、交往技巧三岁以前的宝宝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展完善、活动范围有限,因此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有限。学前儿童期的宝宝(3~6岁)开始扩逐渐大活动范围,发展自己的社交认知行为,这是社交技巧形成的关键时期。宝宝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巧,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合作行为。但并不是每个宝宝在这个阶段都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与之前父母的交往行为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就需要家长在交往语言的训练、交往规则的灌输、交往技巧传达等方面多做功课了。此外,家长还需要多给宝宝提供实践机会,拓展他的社交圈。但是,有些宝宝整天呆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具备社交技巧。这些宝宝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就常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缺乏合作意识。4、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和忽视型,每种教养风格都对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着特殊的影响。权威型的父母会给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宝宝的行为适当限制。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宝宝的爱,并认真听取宝宝的想法。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会进行友好协商并听取别人的想法,这些做法将有助于他们形成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专制型的父母则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给孩子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通常比较害羞,不愿意采取主动活动。纵容型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和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进行管制,这就使孩子依赖性增强,控制冲动的能力较弱。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控制,只提供物质支持,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其中,专制型和忽视型这两种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出现适应障碍,缺乏交往技巧,合作能力差。家长应选择合理的教养方式,促进宝宝合作能力的发展。5、重要他人对于3~6岁的宝宝来说,父母与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态度对他们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宝宝在集体活动中处理冲突和协调人际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常常是通过效仿父母和教师而获得的。父母和教师要为宝宝提供一个好榜样,在家庭和幼儿园活动中多表现一些合作行为,让宝宝通过模仿获得较强的合作能力。 随着宝宝进入中班,他们开始越来越喜欢玩合作类型的游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宝宝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却往往不尽人意,争抢、吵闹、退缩等各种现象困扰着不少家长。那么,关于宝宝的合作能力培养,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在《布奇乐乐园》官方网站的“爸妈训练营”频道里,对爸爸妈妈提供了如下好方法,来培养宝宝的同伴交往能力: 一、交往语言的训练。许多宝宝在合作游戏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受排斥,多与不善使用交往语言相关。对于这一点,家长可以把宝宝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交往型语言分成如下几类,进行分项训练:1、礼貌用语。这是加入新的游戏群体,获取游戏伙伴认可非常重要的一项。许多家长在宝宝刚呀呀学语的时候都教过“谢谢”“再见”“你好”等,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些语言的使用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机会越来越少或重视程度越来越低。“欢迎”、“你好”、“你早”、“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作用非凡,在小朋友的交往圈子里也如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记得多将这些平凡词汇进行运用,递给宝宝一个苹果,养成他说“谢谢”,你回答“不客气”的习惯,长此以往,自然就会在同伴的合作游戏中自如运用了。2、商量用语。许多宝宝之所以成为同伴游戏中的“小霸王”,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多与此类语言的不善运用相关。因此,多多练习很有必要。家长要把宝宝当作朋友,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采取商量的口气如“你觉得……怎么样?”、 “你……,可以吗?”“我们这样玩,好吗”等。宝宝在家长的影响下,会逐渐学会在同伴交往中采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3、拒绝用语。“好脾气”的宝宝由于不懂得拒绝别人,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吃亏如玩具被抢走、因此,拒绝用语是宝宝交往中需要掌握的语言。家长要鼓励宝宝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对别人说:“对不起,我不想……。”;“对不起,我不和你玩了。”宝宝只有学会恰当地拒绝,才能保护好自己。4、请求用语。对小朋友总是呼来喝去的宝宝总是被排斥在集体之外,不受大家的欢迎。学会请求,可以让宝宝得到同伴的帮助,拉近彼此的距离。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寻求帮助的能力,让宝宝掌握请求用语如“请你帮帮我,好吗?”、“你能帮我……吗?”。当宝宝需要帮助时,如果用命令的口气,家长就不予理睬,直到宝宝使用请求用语,再提供帮助。渐渐地,宝宝会懂得请求用语的重要性,自觉在同伴交往中运用了。5、赞美用语。当宝宝学会挖掘别人身上的优点,就能更好地接纳别人,从而与别人友好相处。家长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宝宝对周围的人进行恰当地赞扬。比如邻居家的壮壮穿了件漂亮的衣服,就对他说:“壮壮的衣服真漂亮!”;妈妈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就对妈妈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等。宝宝在赞扬别人的行为中也会获得别人的喜爱,从而顺利地开展自己的集体生活。
二、交往技巧的培养。1、教宝宝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宝宝只有学会并遵守交往规则,才能成为一个懂规矩、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宝宝依靠单纯地学习是不能理解这些规则的如轮流玩、遵守游戏规定等,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宝宝去实践。比如,小区里有一个秋千,在孩子中是最“抢手”的玩具。一天,乐乐正在上面玩得高兴,小天也吵着要玩,还试图把乐乐给拽下来。小天妈妈告诉他:“谁先到的就谁先玩,要有“先来后到”的规矩,一会乐乐不玩了就轮到你玩了。”小天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妈妈的话。过会儿,乐乐把秋千让了出来,小天开心地玩了起来。通过这次冲突的解决,“先来后到”的观念深深印在了小天的脑海里。2、进入新群体的破冰技巧。在实际生活中,宝宝经常面临着加入新的游戏群体的情况,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方法,往往采用抢夺、打架等攻击性行为,试图加入新的游戏群体之中,因而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其实,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通过故事影响、场景模拟等手段教给宝宝一些必要的破冰技巧。比如,在《布奇乐乐园》4-5岁版的有一期综合读本《好好玩,不吵架》的故事中,有这样的一他情景,几只小白兔正在堆沙堡,阿迪也想加入,但遭到了拒绝。聪明的阿迪想了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呢?阿迪看了看手里刚刚从沙滩边捡回来的漂亮贝壳,灵机一动,对小白兔们说:我可给你们的沙堡做几扇漂亮的窗户,还可以帮助你们挖一条护城河。其结果是,小白兔们高兴地邀请阿迪加入了他们的游戏中。 在这个故事里,阿迪通过自己的智慧,用积极、合理的方式解决了可能会造成的同伴冲突。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所谓亲社会行为即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良性有益的行为,包括“帮助、分享、安慰、合作、谦让”等。一个喜欢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1�7�1�7�1�7,喜欢与其他人进行分享的小朋友,一定会在群体中获得好的人缘。因此,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如上这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仍然可以是通过如下三种方法进行:1、潜移默化。强调生活中的细节教育,强化榜样的示范作用,比如看到老人上电梯,妈妈可以主动帮助按按钮,也可以抱起宝宝让宝宝来按。2、设置情境。利用故事书或者其他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宝宝深入体会他人的感受。3、及时鼓励。每当宝宝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妈妈应当立刻给与明确的鼓励,以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意识。
四、注重家园合作。除了给宝宝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时,家长还需要利用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缺乏合作意识的宝宝,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让老师全面了解宝宝的性格和行为特征,这样教师才能对宝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宝宝发展合作意识。
宝宝合作意识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宝宝身心的和谐发展,还为他们适应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家长要重视宝宝合作意识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宝宝的合作能力,使宝宝拥有良好的个性。 </SPAN></SPAN>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独生子女的通病。要找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和他培养感情,不要让他太依赖你。让他试着多接触新鲜事物。激起他的好奇心。带他去幼儿园看看。
第2个回答  2013-08-06
我个人觉得:幼儿的性格和习惯形成与从小与之经常在一起的养护人的抚育方式方法及其幼儿活动范围的人文环境等关系密切,其实只要其身心健康成长就好了。性格应该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否则就没有张三李四之分了哈。个人愚见,不做参考哦
第3个回答  2013-08-06
趁现在孩子小,一定要帮她改变这个被动的性格,越小越容易改。可以跟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一下,看看哪个小朋友比较开朗,而且比较大气,你再约那个家长,有时间的话,你就带孩子去他们家和他的孩子玩。让孩子感觉到与小朋友一起玩是开心的,而且孩子不会感觉害怕。渐渐地等孩子适应了,你再扩大朋友的范围,比如各种性格的孩子,慢慢的让孩子学会和任何一种性格的人相处。这个过程不能急,一步一步来。
第4个回答  2013-08-06
他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吧 去找一个与他有一致兴趣爱好的小孩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