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无故降低我的工资怎么办?

公司突然间降低我的工资,说因为我的工作岗位有变,工资自然会调降,但我就没有收到过任何的通知,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公司无故降低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者提起劳动仲裁

无法自行解决的工资事情,请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根据《劳动法》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扩展资料:

工资(Wages)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

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构件之一是员工,之二是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之三是薪资一般是货币形式·。

因此,工资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并非任何劳务报酬都是工资,例如被邀请做报告所得的报酬就不是工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1,首先公司内部解决,在公司找直接上司,人事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看事情能不能得到解决,

2、对公司处理结果不满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扩展资料

相关的程序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十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

第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第十三条 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第十四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5

1,首先公司内部解决,在公司找直接上司,人事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看事情能不能得到解决,

2、对公司处理结果不满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扩展资料:

立法内容

人保部立法规范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条例交人大审议

无论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就应该获得同级别的工资待遇。

2009年10月27日上午,北京市启动劳动关系管理实务培训系列课程,首期解读工资支付的法律规范。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资支付统一立法工作,同工同酬将是重点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各地制定实施了本地工资支付有关法律规定,北京现行的是2004年发布的工资支付规定。

本次立法其中主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工资的内涵。此前各项工资有关法规中,工资都等于货币。而今后将加入例如期权等内容的相关规定。

二是同工同酬将写入法规。此前工资有关法规规定了按劳分配,今后将加入同工同酬。这表示,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后,企业的非正式合同工即劳务派遣工等,与正式工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并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都应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即报酬在同一工资区间内浮动。

任何用人单位都应该执行。

员工工资

同级员工应享同级待遇同 工同酬并非工资数相同

人保部将出台工资支付条例。该条例将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包括劳务派遣工在内,只要工作的岗位、职级、内容相同,应做到“同工同酬”——不仅工资待遇相同,社保、福利等也应一视同仁。

“所谓‘同工同酬’并非要求他们的工资数额一样,而是允许在同一工资区间内进行浮动。比如都是总监级别,单位的薪酬体系可以自己确定是在5000至8000元区间内,还是定在6000至9000元的区间内。”

扣减条例

扣减工资禁超月薪两成

以前实施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曾经规定,企业具有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除名、罚款等行政处分或处罚权力。

“但这部条例已于去年废止,由《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代替。”该培训讲师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用人单位不具有“罚款权”。

他建议,单位应依法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如果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或出现考勤不达标、违纪等情况,可依据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经济方面的扣减。

但扣减款项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扣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因迟到、没完成工作量等原因被单位罚款,劳动者可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和钱包。“罚款”是种行政处罚,用人单位不具“罚款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资支付条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8

面对公司无故降工资这种事情该如何应对?首先大家应该要了解什么是工资范畴,要弄清楚公司扣除或降低的是哪些项目的工资?就目前来看工资组成的部分,按照我国的法律相关规定,就是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这六个部分组成。

特别是针对于今天主要包括的就是高温作业临时补贴,因此高温津贴属于津贴的一种形式,也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但是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减少或者是取消也是属于降低工资的行为。同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也要知道对于降低工资这种行为是否在自己当初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有明文规定?如果对于工资方面在劳动合同上有明文规定,如果单方面的降低工资就是违法的,但如果已经经过了双方的协商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在面对那些无故且并不合理的降工资行为时,大家应该要学会合理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首先就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改变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表示反对并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那么就应该按照合同继续走。如果用人单位不按原合同发放工资,劳动者就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其次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的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那么劳动者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同时大家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首先对于单位单方面降低工资的行为不应该妥协,第二就是工资一个月之后取得当月的工资凭证,证明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满足这条件之后就可以申请法律保护了。

第4个回答  2018-08-03
  协商不成可通过以下法律手段解决:
  1、提起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冲裁追究用人单位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追究用人单位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