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如题所述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十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门内有轩屋三间,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轩北不远处,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问泉”,与轩屋和一边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园墙隐约于山石花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满生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来到主要建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则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人工构筑的小园与大的山水景色协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园不可缺少的借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园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臭变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自然山水中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锡寄畅园的二泉水等。有地园林中,泉水源头本身就是很好的一景,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济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有的园林中较大的水面被作为城市的调节水源和畜水库,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等。城市园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古园中的闸桥、闸亭都是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江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常用这种办法救活水源。

酷爱游赏风景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景观“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草木如名节,久而后成。”意思是说台榭建筑只要有了钱,马上就可以造起来。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却不是立刻便能长成,需要十几年或数十年的生长。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园林植物的重视。绿是生命之色,园林中要是没有植物,一片灰黄,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花草树木是使园林景色富有生气、活泼可爱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气息。在苏州的一些城市园林中,至今人们还能欣赏到“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的野趣(拙政园中部池上两岛)和“漫山枫树,桃柳成荫”的城市山林风貌(留园西部小岗)。

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另一个表现是不求品种的名贵和齐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见树种,如榆、槐、杨、柳、银杏等都是园林的座上客。就是一些较低等的植物,如石上的青苔,罗网般缠绕在假山石峰上的络石,山脚石缝裂隙中长出的书带草,伏在地上生长的小灌木、箬竹,在园林中也是随处可见。它们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残留的斧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园林自然活泼景致的很好辅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第2个回答  2013-07-30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第3个回答  2019-09-28
以前从网上搜来并稍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感谢那些网友的贡献吧。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一、基本原则:
1、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3、神似胜于形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诗情画意的江南水墨山水画。
5、有法而无定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具体的一些造园手法:
1、对比的手法:大小、高低、远近、曲直、虚实、步移景异、开门见山、欲扬先抑、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有限中见无限。
2、三远:平远(远望近山-远山)、高远(仰视山下-山巅)、深远(眺望山前-山后)
阔远(近水阔远山遥)、迷远(烟雾笼罩隔水)、幽远(景色飘渺)
3、常见构景手段:
(1)抑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障景:山石、影壁;
(3)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
(4)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5)漏景:通过漏窗半隐半现的景色;
(6)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构成天然的画面和景色。如:尺幅窗、无心画;
(7)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远借群山、邻借楼宇,仰借日月云霞、俯借水、影、应时四季雨雪花鸟均可入景。
(8)对景、移景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23

我读《红楼梦》144浅谈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

中国造园中,有哪7种造景手法呢?
1.抑景:先扬后抑,欲扬先抑,采取抑景的办法是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2.添景:风景点在远方,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3.夹景:风景在远方,视线两侧空荡无物,显得单调乏味。4.对景:造成在甲点观赏乙点,从乙点观赏甲点的构景方法叫对景。5.框景:园林中建筑的门窗...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有哪些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 (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 (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 (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

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
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借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

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造园技巧有哪些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圆方法和特点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建筑手法,比较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主要有 (一)“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园林的主人主要是摹仿自然,用人工力量来建造天然景色,表现出了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感觉。但是这个过程中造园主又并不是一味的简单摹仿,而是对于大自然写意的一种艺术创作。叠山...

什么是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
4、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