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

有些人对佛教的某些方面提出质疑,有些佛徒会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呢。既然佛教大慈大悲,要人心胸宽广。怎么就不能接受人家的一些疑问能?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否有罪过

阿弥陀佛!人于有疑惑处产生疑惑是正常的事情,相反于有疑惑处不生疑惑,别人提出了疑惑而责难,但又不能解释这反而是令人反常之事。赞叹楼主思维之功德!我这里仅就我自己的内心情况做一下交流,有时候我也会说类似的话比如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这个阿弥陀佛,不该是外在的阿弥陀佛!而是我心中的佛!或者是我自己,或者暗指讲话的对象,比如说“阿弥陀佛!再见!”其实我就把那个对象当成阿弥陀佛来暗喻其佛性如同阿弥陀佛一样。所谓之罪过罪过,并不是说阿弥陀佛有罪过,而是说我自己的眼根,而根不清净。“罪过罪过!是我自己的分别心,或许你做了件事情坏事,当然你确实是不正确的,但我对你起了嗔心,谁罪过?是我罪过!是我自己的分别心罪过!”一般对其他人我们是说:“阿弥陀佛!善在善在!”,如果遇到内心无法接受的事情,则是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样的过失,或不要对这个犯错的人起嗔恨心!才说“罪过罪过!”,假设我将“罪过罪过!作为指责对方的一种说法,那恐怕我自己倒是罪过了!”因为我们尽量不言众生过,如果因为自己学了佛就对众生看不习惯,处处用佛法要求别人去做到,这是在自寻烦恼,所谓各自要自己修行,而不是说对他人说长道短,导致两舌或恶口的,口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7
佛法是大慈大悲的,是开阔无比的。但是,修习佛法的每个人,见地,修行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种种现象,那也是正常的。

不要一言说佛教徒,以为都是一样的。里面有初学,有老学。有学不透的,也有没有学透的,更有如何学,还是很顽固的。。。。

因此说释迦牟尼佛,是在很伟大。在地藏经里面说释迦牟尼佛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里,调伏刚强众生。

这是五浊恶世。都是非常刚强,顽固的众生。因此,只有相互宽容才可以。

-----------------------
你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罪过。不要以为什么都是罪过。如果说绝对的罪过,起心动念皆是罪过。我们回答问题也是罪过。其实不是这样的。放心好了。
第2个回答  2013-05-24
有可能这个质疑是被提问人无法接受的。

正常来说,提问容易解答难,初中程度的难题,拿给小学生解,他就无法回答。

如果确实想追寻真理,可以大大方方地找寺庙的法师提问,普通的居士,佛教修养可能不够好,不敢或无法为人解惑。

佛门提倡“三皈依”,皈依佛、法、僧,对佛法有疑问,但是现在无缘见到佛,去请教修行好的僧人(有正见的佛弟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第3个回答  2013-05-24
佛和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也是应该尽量大慈大悲的,
你可以多了解了解佛法,佛教讲因果,有了因,才有果,并不是谁来怎么样你,是你自己种的因
对佛教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因为对大家来说可能不是真正了解的东西,但是有的是在没理由的侮辱,诽谤,这属于谤法,也是个因,等业果成熟,果报就来了,并不是佛教来把你怎么样,也不是佛菩萨把你怎么样, 说罪过罪过也是提醒你,这是在制造不好的果报,
对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人都喜欢妄加评论,没有任何依据,或者为了表现自己,并不是在乎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真的想很客观公正的评价他,首先你得了解他,如果你提出你的看法,也要尽量保持好中立的态度,这样才有讨论的可能,
当然,大家不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带上自己的主观情绪,维护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信仰,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候甚至很偏激,这也都是佛法不提倡的,但是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也总是有渐渐的一个过程,暂时没做到也是很正常的,佛法里面,解脱了的人都是正遍知,实语者,其他的都是凡夫,凡夫不是佛菩萨,也不是阿罗汉,代表不了佛法的根本,
第4个回答  2013-05-24
因为佛教是叫人心胸宽广,而不是其自身要心胸宽广——就像你对别人说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而不是你自己应该怎么怎么做一样。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人为了获得而行善,这很契合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人生观念——为自己才付出,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所谓人生哲学找到理直气壮的出处。
第5个回答  2013-05-27
因为有些问题,本身就是问错了的,没有答案,无法回答。
例如:虚空的花,是什么颜色?喜马拉雅山顶的那颗芒果树有多少年了?佛陀死后去哪里?
有些问题常人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是从佛法角度看,那就是戏论。因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回答你?
当然,有修为的人,为给你一定方便知道。言辞不犀利的人,恐怕真无法回答。

佛教为什么衰落了?
3. 第一个问题是佛教的简单化。有人错误地认为,只需念佛号便足矣,无需其他修行。这种观点忽略了佛法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修行法门。实际上,这种简单化处理会导致佛法智慧的缺失。4. 第二个问题是佛教的形式化。许多人过于注重宗教仪式,如早晚课、法器演奏、唱赞等,却忽视了这些仪式背后的深层含义。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积极代表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前者看得虚无,易流于断见;后者看得实在,易落入常见。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误解:第一,出家制度。出家人放弃世俗生活和对感情、财富、地位的追求,从世间标准看,给人消极的印象。其次,生活方式。出家...

佛教问题
1.地球上的人如果遇不到佛,是缘,不是佛菩萨舍弃这些人。《佛法灭尽经》中说7000年后,佛法完全消失。这不是佛舍弃人,而是人舍弃佛。譬如现在,多少人都是舍弃佛菩萨的啊!2.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在久远劫前是师兄弟,《法华经》等佛经都有记载,佛经上确实记载,释迦牟尼佛是因比弥勒佛精进...

问几个佛教问题
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个...

佛教问题
2.佛经的早期翻译过程,即直接意译,以魏晋玄学道家名词来解析。然则二者属不同语系,不同文化区域。虽然有一些相似的意趣。但是各个有许多不共的专有名词。全部以玄学解析,则失去佛教的独特性,一些大师在传教,译经的时候,有意或者无意的造出许多名词,以显示佛教的独特性。随着佛教的流传,一些名词...

佛教问题?
佛教教导我们,心即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佛性。前生与今生,佛性不变,只是我们迷失于世间的琐事中。事业与文章可能短暂辉煌,但最终都将归于平淡。神仙与富贵,都是虚幻的追求,真正的智慧与平和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会心之处即为佛地,泉水清冽在于山间。戒律是通往佛性的阶梯,佛是智慧的...

佛教高手何在?问两个佛教问题
1,天界来的觉悟者到人间来度化众生,他是谁呢?答案:你知道的,都不是,你不相信的,都是;磨练了你意志和成长的,都是;令你增长邪见,傲慢,自以为是等的,都不是。。。2.为什么没有觉悟的猪?不是没有,是你没有觉悟,所以不知道谁是觉悟,坦白说,他们用他们被人类主宰,杀害,等等表现来...

关于佛教的一些矛盾疑问
先不说成不成佛的问题。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南西北,莽莽撞撞,心中焦虑疑惑,即便有暂时的快乐,心里很快又会迷茫。可是当你转过向来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轻轻爽爽。这就是迷和悟的区别。迷就是凡夫,悟就是佛。3.佛经里是用物质世界的种种形象描写的精神世界,在翻译的过程...

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
9、佛教以前是可以吃肉的(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专为已杀),现在南传佛教(部份东南亚地区)和藏传佛教都还可以吃肉。8、打个比方来说这个问题,投胎转世,就象人搬了家住一样,房子的款式(转世后可能男女,肤色,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哦)虽然不同了,可住在里面的主人还是没变,他有着同样的...

佛教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简短点
生死是佛教最根本的问题!人的神识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人是六道之一(天 人 阿修罗 地狱 饿鬼 畜生 ),如不修行人只会在六道里轮回 分段生死 只识今世 不知前生 轮回无了期!!!佛教人向善断除执着 分别 妄想 进而了生脱死 成菩萨 成佛 广度众生。佛教人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