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历史选择题,答案选D,怎么进行排除,为什么这么选。

《纽约时报》赴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期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其实这样的题目 首先它个你的几个地点、时间就是你去排除错误答案的关键;这就相当于线索,以这为判断依据。报纸的报道肯定是这几个城市发生了新闻时间才回去报道。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它涉及的地点只包括 广州、天津以及北京,所以可以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涉及武汉、南京,但并没有直接与北京挂钩,却题目中北京的报道数量最多,假如是太平天国应该南京的报道最多;C八国联军根本没有涉及武汉嘛 D的话 武汉是爆发地 是为了反对北京的清政府 所以这两地的报道量最多,而南京是后来局势稳定后 孙中山在南京的临时政府所在地,5个月的时间必然包含事假发生时的武汉 北京 以及后来的南京。报道量也是一个关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7
主要从事件的发生地点来排除。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广州。具体事情就不细说了
B 太平天国主要在南京一代
C 八国联军侵华从天津到北京一线
D 只有辛亥革命,则是以武昌起义的成功为标志,在南京建立政府,然后袁世凯在北京佣兵背叛革命,题中给的三个地点全中~

回答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07
这个问题出的不是很准确。

目前分析来看,应当选D。综合运用排除法和出题人心理分析法,分析各个答案与题目间的逻辑关系:
A:维新,单只康有为,陈独秀不算是维新
B:很显然错误,太绝对了,而且不符合两个人的目的
C:康有为和资产阶级没关系吧,所以排除。

故选D(陈独秀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而康有为举例孔子是为了从而减小变法阻力,而给变法施加阻力的无疑是旧思想,所以这是共同点)
望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07
这种题需要快速检索你的知识,也需要一些技巧,考试时没有那么多时间;

要先找题干要点: 三地(武汉/北京/南京) 持续5个月
首先武汉相关的可以排除A和C
太平天国虽然1853年攻克武昌,随后占领并定都南京,但是持续时间不止5个月,前前后后武昌攻防战都有多次.
所以选D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3月国民政府离开南京; 北京市清政府所在地,所以更相关.
第4个回答  2013-03-07
答案应该是D。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武汉三镇、南京没有多大关系,这两个地区完全可以不关注这件事;
B、太平天国运动与这三个地方都有密切关系,但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了,不太可能惊动《纽约时报》和中国那三个城市这么卖力的宣传;
C、八国联军侵华,只涉及到北京、天津,与武汉三镇、南京没多大关系,这两个地区完全可以不关注这件事;
D、辛亥革命完全涉及到了这三个城市(其中以武汉三镇为最),2011年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且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推翻了专制政权,这应该是现在中国社会,特别是美国津津乐道的。
第5个回答  2013-03-07
很明显是D
首先抓住一个主线:这个事件发生在武汉三镇、南京、北京这三座城市
其次抓住本次事件前后时间是5个月。
首先第一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为重要事件,所以关键词是英法、北京、圆明园之类的,而不会出现南京、武汉三镇等字眼。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是广西金田起义开始发生的,太平间攻陷南京,并定都为天京,再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直到最后天京陷落才正式告终。关键词应该是金田、南京、洪秀全等字眼。
最后,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天津、廊坊、北京等地遭到义和团的反抗,最后以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为结束,关键词怎么也扯不上武汉三镇、南京等字眼吧。
符合事件的两个条件:5个月+武汉三镇、南京、北京的就只有D
第6个回答  2013-03-07
首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代表这个时间主要在这三个城市发生。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期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代表这件事情主要持续了五个月。
可想而知,A,B,C均不对,他们的时间远远超过五个月。

一个高中历史选择题,答案选D,怎么进行排除,为什么这么选。
其实这样的题目 首先它个你的几个地点、时间就是你去排除错误答案的关键;这就相当于线索,以这为判断依据。报纸的报道肯定是这几个城市发生了新闻时间才回去报道。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它涉及的地点只包括 广州、天津以及北京,所以可以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涉及武汉、南京,但并没有直接与北京...

高中历史题求解析 选D 谢谢啦~
首先排除A 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隶属于存异 然后分析题干 1972尼克松访华历史前提“当时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力有所下降,而苏联则正处于她的最巅峰状态,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美苏争霸问题上表现的非常咄咄逼人。当时的中苏关系处于一种互不信任的尴尬阶段,双方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互陈重兵,严密戒备。美国需...

一道高中历史题,选D,不是很理解,求解释
是选d,德国是不完整的君主立宪制,保留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首相只为皇帝负责,皇帝权利最大,,故a正确。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中最核心的制度是代议制,故b正确。美国没有封建专制的历史,是被殖民,美国发动独立战争,胜利,建国。而德国经过了2次国内战争中,皇帝都起到...

高中历史选择题,求教。
选D的原因很简单,看这句——“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因为孙中山革命当时属于二十世纪初,当时第二次技术革命完成,资 本 主 义国 家进入帝 国 主 义时代,世界进入垄断时代,虽然制度是民 主 的,但对一般百姓来说并没有享受到制度带来的利益——没有社会保障,打压...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07北京代综)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完成16—17...

高中历史选择题错误率很高怎么办?
1、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2、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

高中历史的选择题,已经有答案,求选项解析
第一题因为说的是农业,排除D。宋朝的时候人口是往南往东迁徙的,所以是迁入区。排除B。此处只是对比了南北水利的增减情况,南方因为人口的迁徙,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提高,水利是用来灌溉的,水利的增多表明农业生产的需要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选C。跟政府无关,根本就没提。28应该选B吧。领事...

高中历史选择题,为什么选D,不选C?
这是一个很烂的题。不选C倒是很好理解,因为,只有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汉朝早期用黄老之术。这个问题选D的话,材料一,并没有说,二世只召集儒生来问啊,肯定也要召集文武官员来问。召集儒生只是多方面咨询,不用想的过多。材料二的问题呢,这个连材料也没有啊。就这么...

一道高中历史题,31题求详细解析
历史选择题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础,但个别题目很让学生头疼,尤其是在经过筛选只剩下两个选项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往往无从下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对付难题的六种方法。一、排除法。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排除的依据有以下三类:⑴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

高中历史选择题蒙题口诀 蒙题技巧是什么
根据材料排除法。太绝对的不选,显而易见的不选。高中历史选题蒙题的口诀的是什么 与众不同法 如果选不正确的,那么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的,先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先排除该项,然后在其他三个选项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