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才知道佛法没有在佛经里面 在生活里面

我今天才知道佛法没有在佛经里面 在生活里面

我这样说对吗 心里有疑问 我想问问同修 错了别心疼我 很批我

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功德,以下是达真堪布的多个开示,祝您法喜充满:

达真堪布:在生活和工作中圆满身心

现在很多人信佛、学佛了,家庭、身体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太大的转变,甚至身体越来越不健康,家庭越来越不和睦。有些人信佛、学佛以后,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干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或者到庙里、山上,什么也不顾,光念佛诵经。有些人一说学佛不能贪执,就开始不讲卫生,不讲营养,也不活动了。最后身体承受不了了,垮了,出现了各种疾病,然后灰心退步了。

这些不如法的行为,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好。很多人都说:“你们学佛人怎么还有这么多病?你是个修行人怎么还有这么多灾?”这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为了健康,该休息还得休息,该吃饭还得吃饭,该活动还得活动。若是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学法修行呢?为了能更好的学佛修行,我们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精进修行,才能解脱成佛。

家庭方面也是,一说信佛、学佛,然后就什么也不顾了,孩子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今天跑这个寺院参加法会,明天又跑那个寺院接受灌顶。连最基本的佛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东跑西颠,结果搞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现在为什么一些学佛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甚至离婚的这么多呢?就是学佛修行不如法。

作为修行人,应该利益众生,更应该利益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作为修行人,不应该伤害众生,更不应该伤害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连自己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都没有度化,这都是不如法的行为造成的。如果你真有智慧、真有修行的话,家庭不可能不和睦。若是你对他们有真正的慈悲心,有真心的关怀,他们还能不满意吗?

我们能用实际行动让众生感动,让众生得到教化,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了缘,不管是什么样的缘都要了;还债,不管是什么样的债都得还。缘没有了,债没有还,怎么能了脱生死?什么叫了缘?真正尽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这叫了缘,也叫了债。如果你把自己的生活、工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都当作修行,还能不顺利吗?

若是你真有修行,真学佛了,应该是身体越来越健康,家庭越来越和睦,工作越来越顺利。因为我们要解脱,就要从生活、工作中解脱。一切顺利了,一切吉祥了,这叫解脱。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一切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达真堪布:生活就是修行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到处都有,佛法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

我们天天都在念:“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单位里怎么没有佛呢?你的家里怎么没有佛呢?都有佛!哪里都是净土,哪里都有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通过修行都能成佛。

怎么修?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修,不要将生活和修行分开。

现在很多人把它们分开了,“这是我修行的时间、这是我工作的时间、这是我休息的时间、这是我吃饭的时间……”那你还不是真正有修行的人。

学佛修行的时候,不一定要在佛堂里念经,也不一定是在坛城里做课,在单位、在家里也可以修,在哪里都可以修。主要是发心,发善心、发慈悲心、发菩提心、发清净平等心,任何时候都用这样的心去做一切事情。这就是修行!

把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如果不发心,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造业;
如果发心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罪过。
发心了,就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修行。

不要自私自利,要把饶益众生的心发出来,工作、生活和修行什么也不耽误。
不要总为自己,要发心为他人、为众生。
只要把这颗心、这个念头一转就行了!

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们要消业、断烦恼,就是断自私自利的心!
你得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不要那么虚伪、不要那么自私。

把生活和修行融合在一起,把日常生活、工作变成修行,这是最快速的方法,也是最殊胜的方法。什么不是修行?

你做饭、吃饭,也是修行:
吃饭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
你现在发心为众生做饭、吃饭,这就是行善。

你做家务,也是修行:
我们的本性不垢不净,现在家里脏、有灰尘,这都是你的业障和烦恼。
你做家务就是在擦业障、抹烦恼,多好的修持方法啊!

你工作也是修行:
不要只为了工资来工作,你发心把自己所有的力量和功德都献给众生,这是最好的修行。
你好好的工作,好好的做事,工资自然就能拿到,这是你自己修来的福报。

你真明白了佛法中的这些道理,生活和修行就不会有任何的矛盾和冲突。
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一点点也不耽误你的生活,一点点都不耽误你的工作。

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修行,要有这样的观念。

你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你的生活是为了生存;
你的生存是为了修行;
你的修行是为了成佛;
你的成佛是为了众生。
实际上,这一切还是为了成佛,这么学,才能圆满。

你吃和我吃,不一样:
一个是为众生吃的,一个为自己吃的;

你活和我活的质量不一样:
一个是为众生活的,一个是为自己活的;

你工作和我工作也不一样:
一个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众生。

有了这样的发心,吃也有功德,穿也有功德,走也有功德,坐也有功德,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功德。一切都是修行!

有修行了,你才能享受得了这个生活。
你真正能这样去做了,生活不耽误修行,修行不耽误生活;
工作不耽误修行,修行也不耽误工作。
任何时候都能增加福报,任何时候都能增加智慧,多好啊!
工作还能顺利,家庭还能和睦,身体还能健康,一切都会吉祥如意。

上师的教育、佛的教导都是佛法,别忘记。
千万千万不能把相续和佛法离开,不要把生活和修行分开,分开就是过错。

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相续,随时随地都发好心、发好愿: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上师三宝、为父母众生!

当我们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为都变成修行了,都变成功德了,这才是圆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5
随喜你的功德,穿衣戴帽,吃饭走路都是在修佛。金刚经第一品世尊已经给我们世现。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修行。
《释迦牟尼转》中讲述世尊:那天深夜,他对沉睡的娇妻和孩子投下最后一瞥,便永远离开了他的王宫,时年29岁。
就是他敢于放弃皇位,财富和美妻而求法,假如征求家里人意见,那佛法就没有了,不会传到汉地。
此后六年中,他用遁世、刻苦的方法寻求拯救。他极其刻苦,几乎饿死,但并没有获得属灵的光照和内心的平安。追随他的五个子弟也相继离开了他。最后他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要坐在那里不动,直到找到他所寻求的东西。
说明因缘和合,他终于找到适合自己能证悟的方式或法门,才有此成就。
父母离尘垢 子孝方成就,世尊成就后,给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讲法,让自己的儿子罗睺罗拜大目犍连为老师,佛叫舍利弗收他出家,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叫目犍连为他剃头,舍利弗为说沙弥十戒,是僧团中沙弥之始,罗睺罗比丘是密行第一。母亲和孩子都成就,这说明只要最终是大善,那我们就去做。
世尊80岁高龄去世,病逝于公元前486年。遗体火化后被分成八份,由八个地区、国家分别建塔纪念。火化后骨头的剩余物,梵文叫saria(意即“死人的骨头”),中译为“舍利子”。世尊完全可以带本体成就,但为了让弟子舍弃自己肉身,让弟子不依赖自己,世现给大家病逝,选择涅槃圆寂。
世尊离开前告诉阿难 要以法为师,以戒为师,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大慈大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2个回答  2013-04-24
应该在自性里吧,禅宗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生活是我们验证境界的方式,不是佛法的来源。人人自性具足三藏经典,佛法不要向外求,向内求才是正路,至于生活,皆是自性的变现,自性如如不动
第3个回答  2013-04-27
当然对啦!六祖亲口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生活里处处都是佛法,连人都做不好,还怎么做佛啊?
第4个回答  2013-04-25
阿弥陀佛!师兄,一切万法,一心具足。这个心,就是我们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的佛心自性。此性一切万法具足,无有盈缺,随缘显现无量妙用。若识得此法,一切生活、修行,一切经文言音,皆不离佛法。若不识得此心,生活中不见,修行中不见,遍寻天涯海角,亦不可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骑驴找驴,说的就是我们不明心之凡夫!

我今天才知道佛法没有在佛经里面 在生活里面
家庭方面也是,一说信佛、学佛,然后就什么也不顾了,孩子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今天跑这个寺院参加法会,明天又跑那个寺院接受灌顶。连最基本的佛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东跑西颠,结果搞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现在为什么一些学佛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甚至离婚的这么多呢?就是学佛修行...

佛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简而言之,从在世间的角度而言,佛法对于生活而言,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好的生活。所谓的“种福田、长善根、开智慧”即是如此。从出时间的角度而言,佛法就不止对生活而言,而是对生命而言了,它教会我们了生死、求解脱、行菩萨道,最后走向成佛之道,也就是讲我们三维度的生命层次提升到更高...

是不是不是只有经书才是佛法,生活也是一本无字经?
《密勒日巴尊者传》记载,密勒日巴大师说:”内显外现一切法,皆是佛陀之经典“。禅宗也有一句名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以上,分别是密宗和禅宗中的两句话,义理很相似,都是讲万事万物都是佛经。

怎么用佛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依据《大乘百法明门论》,有情的烦恼大致可以总结为六大类:贪、嗔、痴、慢、疑、恶见,须陀洹所断烦恼,只是六根本烦恼里的“恶见”烦恼,以及少部分的慢心、疑,而对于像贪、嗔、无明等俱生我见所引生的烦恼,须陀洹还没有来得及去修断,因为这些烦恼是二果乃至阿罗汉才能断尽的。如果面对欲界贪、嗔恨,乃至...

爱好佛法,但是自己只是业余看一些,当生活中遇到烦恼感...
第一:以智为用 佛法是智慧,要把这些智慧用在生活中,佛法非常积极,而且活活泼泼。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迷时经转你,悟时你转经。一定要注重佛法的实用性。第二:一切唯心所现 你们之间的问题就是心的问题,你要了解他的心理,然后再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盲目的改变。同时建议你学习男性心理学,...

我躺在床上看佛经听佛经音乐有些时日了,刚刚知道不可以,请问现在改可 ...
这位善友,按照道理来说,佛经拿到床上看是对佛经的不恭敬,因为佛经是表法的,佛经在的地方就是佛在的地方。如果说听音乐,这个末学不是很了解, 我也经常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听一下赞佛偈,和一些歌咏赞叹佛法的,但是没有听过经。再来就是,佛法是圆融的,如果您知道不对,就要到佛前忏悔,然后发誓...

天天都在世俗中忙如何落实佛法哪?
佛法的根本是善心,只要在世俗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利他的善心,就是在落实佛法、修行佛法。一般人认为修行或者落实佛法就是一定要通过礼拜、念经、打坐等方式。这样的观点并没有错,因为礼拜、念经、打坐等确实是佛法的修行方法, 但是却忽视了佛法的根本—利他的善心,没有善心作为基础,修任何法都只是一种...

人在佛道中,难知佛道经, 走出佛道门,方见世光明。
不是二,于生活(世间)中,方能体悟佛法之光明智慧所在。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因为什么呢?有即空,则有不可得;空即有,则空不可得。甚而言之,不可得亦不可得。既然是不可得,所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为什么佛经上写的功德利益现实生活中都实现不了呢?
为什么念了以后还会有身心疾苦,因为我们虽然听闻了佛法,但还没有真正按照佛陀的开示去行善、戒恶、忏悔等等进行各种修行啊。好比一个贫穷的人拿到了别人送他的珍珠玛瑙却不知道如何兑换成财富一样,只是捧在手里等这些财宝为自己盖出房屋、带来美好生活,其实你和幸福之间只有一步之差,就看自己有没有...

佛法中什么是正法在家人如何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处事中?
佛法中什么是正法在家人如何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处事中?谓正确、真实的道理。指佛所说的教法而言。又称白法(s/ukla-dharma)、净法或妙法。如《杂阿含经》卷二十五云(大正2·177b)∶‘我今当以正法付嘱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