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题 材料题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问:材料反映了哪次变法事件?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年?“商君”指的是谁?
写出“内力法度”的主要内容?

第1个回答  2013-09-19

1.商鞅变法
2.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君是商鞅
3.

经济措施1.废井田 开阡陌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政治措施1.建立军功爵制2.治国策略(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3.改革制度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4.推行县制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9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商君是商鞅
1、废除爵位世袭制度,实行以军功为爵位分封的标准。这就使君主掌握了爵位分封的权力,通过爵位分封鼓励秦国百姓参军打仗,使秦国人对战争很兴奋,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2、变法中鼓励开垦农田、实行以庄稼的收成来决定赋税徭役的多少,增强了秦国的物质基础,使得秦国粮食产量增高,人民和军队有充足的粮食供给,这样就可以维持战争的需要。秦国的粮食丰厚,知道秦朝灭亡,楚汉四年战争,刘邦使用的都是秦国时期建立的敖仓粮食。
3、抑制商业发展,规定商人经商失败后就必须被没收为官奴。这是抑制商业发展,因为秦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历代君主都以农立国,认为商人是游手好闲、倒腾盈利的奸人,所以处处限制商人,这对我国以后的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巨大影响。汉朝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最著名,他们都规定商人不能乘豪华的轿子,不能穿华丽的衣服。
4、恶法的严酷性,使得秦国人民不堪其辱,怨声载道,道路以目。变法后,秦国虽然禁止私斗,鼓励战争。并且立法残酷,动不动就是严刑酷法。据有关资料显示,秦国道路上到处可见被刑罚处罚过的人,有的砍手砍脚,有的割掉鼻子,有的脸上刺字等等,可以说处处是刑余之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如果有一人犯法,附近的几家人都要连坐。所以,秦朝后期一旦爆发农民起义,全国各地都起而响应,为什么呢,因为人民盼着它早掉被灭掉,秦朝已经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19
1,满意。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
2,不想,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想,因为变法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鼓励发展农业,奖励生产。
4,启示: 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③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④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
第4个回答  2013-09-19
浪费积分,应该直接查看之前的提问,再不行百度百科也可以啊。
第5个回答  2013-09-19
商鞅变法,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商君即商鞅。内立法度即在国家内立以法治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的政策。

七年级历史题 材料题
1.商鞅变法2.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君是商鞅3.经济措施1.废井田 开阡陌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政治措施1.建立军功爵制2.治国策略(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初中历史材料题
废宰相、由各府各部处理大事,互相制衡,再由朝廷作总决定。(3)唐太宗侧重分工,集体智慧,避免君主过分独裁而作出错误决定;但历史上也确有宰相弄权。明太祖总结了历史经验,侧重政府部门之间互相制衡,但却造成君主过分专权。

七年级下历史材料题给我份
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初中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

历史材料题目
1,七处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应该改为春秋时期;调和应该改为对立;王道应该改为仁政;完全一致应该改为不完全一致;“性善论”应该改为“性恶论” ;“休养生息”应该改为强化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应该改为天人感应。2,最恰当的表述应该是:儒家思想的演变。3,现实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价值:孔子 “仁”的...

一道初中历史材料题、
1、正确。从清朝皇帝的角度出发,康熙认为郑氏属于前朝余孽;但从民族利益出发,郑氏又是民族英雄,收复台湾。2、三藩之乱平定,最大的隐患移除,台湾的统一势在必行

初中历史材料题
(1)材料一歌颂的是轩辕黄帝,材料二歌颂的是大禹。(2)材料一的“我”也就是黄帝还有贡献是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用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等。(3)材料二大禹的最典型故事就是“...

初一下册历史材料题
⑴ 煤炭 宋朝时期人民普遍使用煤炭做燃料。⑵ 占城稻的推广使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粮食的主要供应地,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南方。⑶ 经济重心南移。⑷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也就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第1题 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 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 谚语 。——...

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