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如题所述

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并在海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一、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
  
  鸦片战争使中国人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西方近代海军的威力,中国的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强烈回应,出现了两位近代海防先驱——林则徐和魏源,其海防思想为:“以守为战”、“久持困敌”以及“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最终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是“海防”派的主要代表,他向清政府递交了一份《筹议海防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海防思想,至此,李鸿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海防思想。
  
  二、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内容
  
  李鸿章比较系统地思考海防问题是在1870年任直隶总督后,在1874年海防会议上,他阐述了海防重于塞防的观点。他认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大患。”他形成了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防的主要目的:制驭日本
  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崛起和侵略中国野心的显现,中日矛盾渐趋激化,李鸿章将防日作为其海防的首要目的是势所必然。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方,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二)朴素的海权思想:“溟海门户,或可抵御”
  多年的外交活动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列强凭实力,推行强权外交,论势不论理,清政府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为此,李鸿章提出了朴素的海防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三洋布局,海口防御
  李鸿章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旅顺、威海和大沽建设海军基地,使之成为“势成犄角,互为声援”的主体防御结构,以便拱卫京畿重地。
  2.陆海表里依护,纵深配合防御
  李鸿章充分考虑到“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之基”的状况,认为加强海军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陆军的力量。
  3.以战为守,建威销萌,改善自守内地的防御态势。
  李鸿章研读普鲁士希哈里的《海防新论》作为自己的依据,主张“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处”设立海军。他以此思想为指导,以战为守,改善自守内地的防御态势。
  4.水陆防御相得益彰的海防战略
  李鸿章认为不仅要加强海军建设,还要相应地加强陆军建设,做到战争中海、陆军相互配合,共同防御。
  (三)海军建设方略
  海军是近代海防的核心,为此李鸿章购买战舰、建立军事基地、设海军司令部、培养海军人才是李鸿章海军建设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李鸿章的海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海军基地建设
  从19世纪80年代起,李鸿章选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了旅顺炮台、船坞,至90年代,旅顺、大连、威海船坞及边防体系基本完成。
  2.领导中枢建设
  李鸿章重视海军领导机构的建设。1885年10月,海军衙门成立,1888年,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1888年,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右翼总兵。自此,海军中枢系统建成。
  3.人才培养
  李鸿章奏设了一系列新式学堂。1880年,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成立,随后又相继设立了威海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等。
  
  三、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局限性
  
  李鸿章根据其海防思想思谋筹划,建成北洋海军,构架成陆地、海口和海上相结合的近代防御体系,使中国海军吨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但中日甲午战争,使李鸿章的海防防御体系瞬间崩溃,暴露出其海防思想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制海权意识不明显。
  时代的局限性使李鸿章不可能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一种防守性的战略,他并没有积极的海权观念,而是将军事力量主要看做一种威慑力量,以期能消除敌人进犯的野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第一个阶段,从1862年至1874年,注重营建海防物质基础,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第二阶段,从1874年到1879年,确立以守口主义和陆守为主、重点设防的守势战略,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发展时期。第三阶段,从1879年到1884年,由以陆守为主,转为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第四阶段,从1884年到1894年,不再提以水为主,转而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战略,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滞回和逆转时期。

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1.注重物质,“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的思想,2.注重海防物质建设转向海军战略的考虑 3以陆守为主,转为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4.不再提以水为主,转而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战略,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滞回和逆转时期 ...

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1.注重物质,“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的思想, 2.注重海防物质建设转向海军战略的考虑 3以陆守为主,转为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 4.不再提以水为主,转而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战略,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滞回和逆转时期 ...

李鸿章海防思想是:
李鸿章海防思想是:A.重视塞防放弃海防 B.重视海防放弃塞防 C.海防与塞防并重 D.塞防为主,海防为辅 正确答案:B

李鸿章为海防之道,莫重于水师。而筹建了什么
时代的局限性使李鸿章不可能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一种防守性的战略,他并没有积极的海权观念,而是将军事力量主要看做一种威慑力量,以期能消除敌人进犯的野心。

大清王朝海防战略警觉如何被唤醒?
其战略思想特点是主张向西方购买铁甲舰,组建海军。李鸿章作为晚清海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海防战略思想内容涉及海军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器、区划、人才培养、机构设置及其权力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李鸿章推动和领导的“自强运动”由海防建设带动国防近代化、国家工业化建设,由军事而牵动经济、政治、文化等...

清朝曾有塞防、海防之争,到底是塞防重要还是海防重要呢?
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明显是注重海防而忽视塞防,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卖国的表现。然而哲学当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做重点论,重点论就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重点矛盾,分清主次。海防和塞防总有一个是主要矛盾,纵横是持“重点论”的观点的,也就是海防和塞防,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

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末局势动荡,身处困境中的清廷是如何自保的?
在清廷向群臣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李鸿章便提出了他的主张:主张海防而舍弃塞防,即所谓的"海防论"。在李鸿章的战略构想中,将日本对清帝国的威胁提高到了沙俄对清帝国的威胁之上。也就是说,日本比沙俄要更加危险。对此,海南师范大学 历史 系的史振卿教授和肖凯键硕士在《近代化格局中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转折...

简述李鸿章制器变法的自强观主张
李鸿章于12月2日上《筹议海防折》,就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覆奏,并就内政改革提出变法主张。奏折指出,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为此他强调“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对于“用人”一条,他提出“办洋务制洋...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郑大贡献
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想即便到今天,也很有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海军的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为了筹措到办海军的银子,他针对宫廷费用开支过大的情况,曾经上折子给慈禧太后,希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老虎脸上拔毛一样,够...

如何看待近代的李鸿章、
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想即便到今天,也很有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海军的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为了筹措到办海军的银子,他针对宫廷费用开支过大的情况,曾经上折子给慈禧太后,希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老虎脸上拔毛一样,够胆大的。但李鸿章为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