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第4、5、6段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1、第四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第五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第六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扩展资料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塘月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比喻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拟人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及以上比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5
比喻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拟人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及以上比喻)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第3个回答  2013-09-18
http://beike.dangzhi.com/view/1gs883 你看看就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