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郭嘉对曹操与袁绍的对比,所谓"十胜十败"是具体指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译文:

袁绍这个人呐,是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这个就是第一条。丞相您可就不然啦,您注重实际讲究实效,你对事情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可说是高袁绍一筹啊。

这第二啊,是绍以逆动,公以顺立,此义胜也。袁绍啊,要是发兵来打您,那他就成了地方的叛逆了,您别看他占着,那么好几个州,那么大个地盘儿,可是他是个地方官;您是丞相啊,明公您代表着朝廷。为什么说义胜呢?那就是有号召力。所以我说,您准能打败了袁绍。

第三呐,自桓灵以来,失政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谓治胜。袁绍为政以宽,他放纵豪强,大族兼并,百姓不亲服啊。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袁绍他本身就是个大官僚、大豪强啊,明公您就不然啦,您是纠之以猛,正之以法呀,专收拾豪强,您注意安抚百姓,这就叫治胜。

这第四,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您呐,是外简内明,任人惟才。此为度胜。”说,“袁绍这人,你看他外表怪宽厚的,但是他不会用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呐,他还忌妒。同时他也不信任人,而且是任人唯亲;明公您呐,看您这个外表,您可不怎么热情,可是您知人善任呐,是任人唯才呀。这就是两种气度,两种对待人的方法。

第五啊,袁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为谋胜。袁绍这人,他是优柔寡断,当决不决;明公您可就不同啦,您呐,是在众多纷纭的那些谋策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只要是你看准了,一下决心,就雷厉风行啊。这您也比袁绍高得多。

这第六呢,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这人呐,他爱图虚名,待人不诚恳;明公您是待人至诚啊,视下属如知己。就我们这些人呐,您都看作是您的朋友,该想的您都替我们想到了。

第七呀,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之谓仁胜啊。说是袁绍对待人他不公平,离着他近的,他就关心照顾得很周到,离着他远的他根本不理不问,和他关系好的,他是无微不至,对他关系不好的,他根本就不搭理;明公您可就不同啦,不管是远的近的,亲的疏的,您照顾的都非常周到。

第八,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这个人哪,他信听谗言,不管谁,在他耳边嘀咕点儿什么,他都信;如果有人在您的跟前进行挑拨离间,您根本不听,一个字儿您都听不进去,这就叫明胜。

第九啊,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第十呢,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袁绍这人是虚张声势。什么叫不知兵要啊?就是他不懂兵法,不会用兵也不会打仗,您哪,以少胜多,熟读战策,可以说是用兵如神呐,是每战必胜。

您有这么多的有点,打败袁绍还困难吗?很不成问题。只要跟他一开仗,您是必然得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袁曹决战前,曹氏集团内部思想很不统一,大约可分为两派,即乐观派与悲观派。乐观派的代表是荀彧,贾诩,悲观派的代表人物是孔融。因郭嘉在离开袁绍时明言袁绍难成大事,当然属于乐观派,荀彧与郭嘉都对即将到来的河北决战提出过分析意见,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荀彧与郭嘉的不同。
首先,从时间上讲,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略早于荀彧,大抵在郭嘉进入曹操决策集团时,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前后。郭嘉正是凭此论述博得了曹操的赏识。而荀彧的四胜四败说是在曹操宛城之败时,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二者时间上相差不远。
再从内容上说,郭嘉的十胜十败归纳起来就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荀彧的四胜四败说也谈到了度胜、谋胜、武胜、德胜。二者惊人的雷同。四胜四败言简意赅,就事论事,而郭嘉那份专美曹操的成分相对较多,更象在四胜四败论的基础上扩展开来论述的。例如郭嘉所说“明胜”,荀彧没有提,“明胜”说“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但是荀彧在答孔融时提过,且更具体他指出田丰、许攸、颜良、文丑等袁氏栋梁的缺陷。又如郭嘉“义胜”说“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荀彧没提,但他说曹操“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这不就是“义胜”吗?荀彧的四胜四败是陈寿正传,郭嘉的来自裴松之引的《傅子》,陈寿为什么没有收录?是没看到与《傅子》记载相关的资料还是看到后觉得二者根本就是雷同一致,所以不录?我们无从知晓。
从抛出理论的事件进程上看,荀彧的历史更加丰满,他抛出四胜论时有前因后果。先是袁绍下书轻慢,曹操很愤怒,而锺繇等以为曹操是因为失利於张绣的缘故,因而让荀彧进去问,然后才引出此番论点。郭嘉那份是《傅子》引言,交代相对含糊。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官渡之战的表现是否能支撑各自所言。整个官渡之战,曹操主要依靠了三个人,一个荀彧、一个荀攸、一个许攸。
许攸就不谈了,只说说二荀与郭嘉。
战略问题上,曹操依靠的是荀彧。战前,荀彧为曹操规划了战略部署,提出先击败吕布,平定东线;调派锺繇镇守长安,持节稳定西线,腾出手来与袁绍决战;战中,曹军军粮即将用尽,曹操想退兵,一些人甚至要投降袁绍,又是荀彧制止退缩的想法,鼓励寻机决胜;战后,曹操要回师对付刘表,又是荀彧提出不给袁绍以喘息之机,一举平定河北。
战术问题上,曹操依靠的是荀攸。白马之战,“(荀)攸画策斩颜良”,延津之战杀文丑,惟独荀攸能懂曹操之计;战中,又是荀攸献策一烧韩猛,二烧淳于琼。
至于郭嘉呢?他也“从破袁绍”的,可在官渡之战中,郭嘉鲜有表现,更有意思的是《三国志�6�1魏书十》记载:许攸提供情报,要曹操去乌巢烧粮,“众皆疑。唯(荀)攸与贾诩劝太祖”。在这里,郭嘉也疑惑不决了。
综上所述。《傅子》载郭嘉的十胜十败的主干部分与荀彧所见基本雷同,如果有一说有假的话,那么《傅子》所言乃是加工附会,如果二者都是真的话,那么荀彧所说更加合理真实,有实践意义,陈寿只录其一是正确的!
另按,贾诩也有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四胜论,是在官渡之战最危急的时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9
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三国演义里郭嘉对曹操与袁绍的对比,所谓"十胜十败"是具体指哪些方面
再从内容上说,郭嘉的十胜十败归纳起来就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荀彧的四胜四败说也谈到了度胜、谋胜、武胜、德胜。二者惊人的雷同。四胜四败言简意赅,就事论事,而郭嘉那份专美曹操的成分相对较多,更象在四胜四败论的基础上扩展开来论述的。例...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1、“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2、“义胜”:袁绍违背朝廷,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3、“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

曹操攻打袁绍,郭嘉的十胜十败都是什么??
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出自傅玄的《傅子》,是为了增强曹操战胜袁绍的自信心而作的评议,以对比的方式列举了曹操的优势与袁绍的劣势,提到了曹操在度、谋、武、德四方面(“十胜十败”另有道、义、治、仁、明、文六方面)远胜于袁绍。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真的是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吓退的吗?
1、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袁绍礼仪太多,曹公自然得体,这是道胜于他。战争时期,一切从简,如果礼仪太多,势必拖累局势。2、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袁绍以割据反叛力量统天下,曹公以恢复汉宝统天下,这是义胜于他。曹操出师有名,代表大汉朝廷,而袁绍代表地方政府,对抗中...

郭嘉作为一代谋臣,他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

十胜十败论——郭嘉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十胜十败论,郭嘉对袁绍与曹操的分析,是历史上的战略名言。袁绍统一北方之势不可挡,曹操面临吕布、张绣等劲敌。郭嘉认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虽兵强,难为所用。十胜十败论分三个层次:政本、政纲、人与实力。郭嘉评价袁曹,袁“繁礼多仪”,曹操“体任自然”。袁绍制定礼法,为统治服务,...

曹操攻打袁绍,郭嘉的十胜十败都是什么??
曹操在与袁绍的对抗中,郭嘉精准地分析了双方的优劣,提出了曹操的十项胜过袁绍的理由。首先,曹操的行事风格更符合自然之道,不拘泥于繁琐礼仪,这是道胜一。曹操顺应天意,领导天下,体现正义,是义胜二。曹操纠正了汉末宽松政治的弊端,以严格管理赢得人心,这在治国上胜过袁绍。在用人上,曹操信任有才...

郭嘉对曹操所言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各是什么
1,曹操气度胜于袁绍 2,袁绍当时奈何不了曹操。3,曹操义胜于袁绍。4,曹操的治天下能力强于袁绍。5,曹操度量胜于袁绍 6,曹操谋略胜过袁绍。7,曹操道德胜于袁绍。8,曹操的仁义胜于袁绍。9,曹操比袁绍明智。10,曹操文武胜于袁绍。

官渡之战前,郭嘉向曹操提出的提出的十胜十败具体是什么?
特别是郭嘉,他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大方面,向曹操列出了袁绍有十败,而曹操却有十胜。郭嘉说: “在我看来,袁绍有十败,您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强,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袁绍繁文缛节多过;而您不拘小节,此道胜一也。袁绍师出无名;而您奉天子令诸侯,此义胜二也...

三国演义写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郭奉孝十胜十败论,是官渡之战之前,郭帮助曹操坚定与袁绍交战的信心所讲的一段话。官渡之战细节如下公元200年,曹操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主动撤兵,退屯官渡,深沟高垒,坚壁不出,等待战机,如此阻扼袁绍十万大军达半年之久。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透露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