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分类
集团社会之宗教,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
(二)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多与所处地域之社会风俗、习惯、制度等有密切之关系,而未必有宗教开祖或依据之经典,如日本神道,并无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为基础,根据国家组织而发展。又如我国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适合国民之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此类型宗教多随个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顺从组织内之信条、仪礼、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开祖所创倡,并以开祖之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之教理与经典。
教团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国家等立场而创立,故其教法系以人类全体为中心,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虽以全体人类为中心,然实际上常以救济个人为基础,故具有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之特性。
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三类:
(一)多神教(polytheism),即崇拜多种神灵,多系自然形成之信仰,存在于原始未开化之时代。随同人智之发达,渐对自然神赋予意义、理想,次第成为高级神,而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在进化之社会中亦并行不悖。
或有由一神教发展为多神教者,即对具有种种最高神性格之一神,将其性格分别独立,成为最高神之权化分身,而个别崇拜之,如佛教之教祖佛陀,于其智慧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文殊菩萨、势至菩萨,于慈悲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观世音菩萨,于实践愿行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普贤菩萨。
又观世音菩萨为随机度众乃有三十三身之化现,如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空罥索观音、柳叶观音、水月观音等。
(二)一神教(monotheism),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进为崇拜具有诸神之德的一神。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均为典型的一神教信仰。另如印度教中,虽有多神信仰之性格,然于众神之中,独尊一优于其他诸神者为最高神,乃诸神之代表,具有绝对之权威,此称单一神教(hemotheism),如湿婆派以湿婆为最高唯一之神,毗湿奴派以毗湿奴为唯一神。
一神教亦可称交替神教(kathenotheism),如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位神祇,在不同宗派中有不同之地位,以湿婆为例,在湿婆派中为最高神,梵天与毗湿奴居次要而从属于湿婆。
(三)泛神论(pantheism),又称万有神教。上记之多神教、一神教等,以实际信奉而属实践性之宗教,泛神论与之相较,其性质偏重于阐释哲学理论之理论宗教,以为宇宙现象之内部,有支配现象界之原理法则,而将此原理法则神格化,认为此‘道理神’遍满于宇宙现象。
印度奥义书中之梵(梵Brahman)即属道理神,梵存在于‘个人我’(梵a^tman)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之基础。此外,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 Benedict, 1632~1677)之哲学所说之神亦属道理神。
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扩展资料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近百年来,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对宗教所下的定义日趋多样化。
在近代宗教学中,对于宗教的研究有三种方法和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它们对宗教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
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四、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参考资料:
宗教的实质是追求永恒,通俗的说是追求彼岸世界,又称为终极关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1、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
2、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儒教是宗教的一种: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先秦被称为道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 ”,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儒教”一词首先出现于《史记》,其《游侠列传》道:“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到了汉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为名词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
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四、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
即谓宗门指教外别传之禅门,以禅乃离言教,采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之教宗,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均属之,相对于禅家而言,称之为教家。又有以宗为法相宗所说之八宗、华严宗所说之十宗;以教指天台所言之四教或八教、华严所判立之五教等;另有以教指三藏十二分教之一切经教,故知宗教一词可说涵盖佛教全体之意。
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皆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作为英、德、法等西语religion之译语。religion系由拉丁语religio而来,其语源有各种异说。或认为由ligare(结)之动词而来,含有神与人结合之意;或由 legare(整理)之动词变化而来,表示严肃及仪礼之意。
参考资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但其反映是颠倒的、歪曲的、虚幻的。
什么是宗教的本质
唯心主义是宗教的本质。宗教,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二字连用在汉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早在宋代,“宗教”一词已经成为固定词组,意指佛教内部不同宗派及其教法,儒教、道教后来也使用这个词汇,同样用来指称其内部不同宗派、教法。但在古汉语语境中,这一词汇仍主要用以区分佛教内部教派,19世纪...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我来概括哈
1、 精神鸦片论(虚幻反映论):宗教的本质是人对外部世界 力量的反映,是虚幻和主观的。过去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提到宗教时马上就想 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著名的论断。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 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 的力量和形式。...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分类 集团社会之宗教,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等。(一)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二)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因为宗教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精神寄托本质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心理需求,而人又不完全迷信这个宗教,因为情感需求只是一种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还不至于让人迷失自我,否定科学,无视现实,否则宗教就成为一种危害,就不可能与现代科学共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宗教有其存在的理由与...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 一 人的本质或上帝,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已经加以阐明。至于那异于人的本质。不依靠人的本质的实体。亦即那不具人的本质、人的特性、人的个性的实体,真正说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类精神世界的需求和情感追求。人们寻求宗教寄托,以满足心理层面的需求,但这并不等同于盲目迷信。宗教信仰并不否定科学和现实,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它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和理由。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人的精神力量不容忽视。追求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同时,也需要适度关注...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我的个神啊)影评
宗教的本质是哲学并且跳出哲学,达到道。跳出哲学的前提是知道哲学,不知道哲学怎么跳出?结果是跳来跳去都是在哲学的圈里面跳,等于没跳,还累个够呛,做无用功。所以,哲学是智慧,宗教是神,是跳出智慧。只有达到一定智慧的人才能跳出哲学。没达到智慧的人信宗教,就是在哲学圈里跳一辈子,跳来跳去...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人们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支持,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2. 宗教是一种道德规范:宗教教义往往包含一套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信徒的日常生活产生指导作用。3. 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组织在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调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利益的工具。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真正揭示了人的现实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超越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观。在当今深化改革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