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神木县以“神木”得名,其中有什么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是革命时期订立的,应该没有典故

神木古称麟州,历史上曾是边关要塞,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名扬青史的杨继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略,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巡边到此,留下了《渔家傲·麟州秋词》等著名诗篇。神木也曾是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红色政权——神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少数几个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据传,南宋时期,因境内有三株神松,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神木寨”,驻兵守边。到了元代,蒙古族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开国之君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伊旗和神木是近邻,蒙人爱屋及乌,也就将神木寨升格为神木县。
谁见过神松?既曰松树而又何言其神?神松神在哪些地方?近千年来,谁也没有考证过这些无根无底的问题。神木得名成了一个谜,谁也不愿揭开也揭不开的谜。

其实,神木就是神木,神松并未远走,它还留在原地,还在神木县。不过是已经转入了地下,化为了一种更坚实的形体。它就是煤,神府东胜煤田大量埋藏的煤。神木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500亿吨,神府煤田被列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这些煤,就是神木走入地下的结果。

神木已得名近千年,神府的煤又不知在地下埋藏了几多岁月,怕是尚无人类存在以前就有了煤炭了吧。到了二十世纪末,人们才最终识破了它,寻宝者的目光才在这儿一齐聚焦。陕北有“神木”,名不虚传。

神木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易开采,而且质量优良,具有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理想的环境保护用煤。近年来,已成了国家的重点煤炭基地。大柳塔到内蒙古的乌兰木伦河一线,露天煤矿宛如长城蔚为壮观。在表土不足十米之下,便是十几米的煤层,去除了表土,掘煤机便可开到煤层前尽情挖掘。于是,一车又一车煤被运出去了,运到一切急需煤的工业基地去了。为了运这些煤,国家已先期在神木县修通了神朔铁路,包神铁路。现在,神延铁路也已开通。神木县沾了煤的光,已成了陕北的唯一的铁路交通枢纽。

据探测,神木的煤是一条条长长的地下走廊,以神木为中心,延续到府谷,延续到伊金霍洛旗,延续到东胜,还延续到横山一带。因此,说煤海似乎有点夸大,说煤河煤江呢,那就肯定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神府煤田的开采,仍然是经历了一个过程,仍然是遇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百年不遇的机遇。未经大规模勘探前,神木人就知道地下有煤,也祖祖辈辈地刨挖这些煤。但一是没有找到准确的位置,二是小打小闹,三是艰苦地挖出来也运不出去,有时只好眼睁睁看着它们自燃。因而,由“神木”幻化出来的煤炭就只能埋在地下等待,就只能是藏在深处无人识。

那末,储存着这样多的煤的神木县究竟是怎样的一块地方呢?神木东临黄河,和山西省隔河相望;北接内蒙古,是毛乌素沙漠的前缘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草滩绵延,沙梁翻滚;无疑,是一块荒凉的土地,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战争,狼烟四起,喊声震地,白骨曝野,却少有商贾问津,少有通衢大道。

神木是陕西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比太平洋中一个普通的岛国的面积还要大,更超过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商埠与赌城。但神木却人烟稀少,最多时也不过是现在的二十几万人。自然地,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就只有饥民逃荒,不见富户荣归故里,人们对它是毫无留恋之意,毫无想往之心。

神木作为一块边陲之地,当然常有将军领兵驻守,这些将领对它的评价也多为贬词。北宋著名的宰相范仲淹在知延州任时,就多次到过神木,并且写下了一首词《渔家傲》。词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极其苍凉悲壮,描摹神木当时的情景是,连大雁都无留意,耳中只能听到肃煞的“边声”,目中只是长烟落日,亦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为防敌寇,小小的一座在千山万壑中的孤城也时常紧闭了大门。有没有娱乐呢?有羌管,即少数民族吹奏的木管,在一片白茫茫的寒霜之时,将军饮着浊洒的边塞之地上吹的,这只能增加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但是故乡在何处呢?在万里之外。何况屯兵守边就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可如今敌人并未被打败,所谓“燕然未勒”,还未到燕然山上勒石祝捷的时候。这晨光是怎样的一种现状呢?放眼望去,就只能看见“空老玉门关”的将军的白发与士卒们思念亲人的眼泪了。历代的神木文人很欣赏这首词,《神木县志》中也将词的标题改为《麟州秋词》,可词里写到的这块边陲之地,倒确实令人望而生畏,是并不美好的。

如此荒凉贫瘠的神木,在北宋初年,却诞育了一个“麟儿”,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抗辽名将杨继业。杨继业,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山西人,就连杨家将演义中,也说他是在山西投的宋太宗。可据考证,他确切地是麟州新秦人,也就是神木县人。后人已不知道这杨继业的成长史,很难详尽地了解他和他的夫人佘赛花,是怎样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崭露头角,后来又成了参天大树的。可他为抗辽而死,这在崇尚英雄的中国老百姓的眼中,自然就成了正义的化身,胜利的象征。

杨继业是宋太宗时的将领,范中淹守延州也在北宋中期,只比他迟了几十年。杨家将演义中把杨继业的子孙写成代代英雄,人人都是国之柱石,栋梁之材。但事实恐怕未必如此,范仲淹守边,为什么不见杨门后人或杨门族人?北宋与强大辽国尚可对峙,面对小小的西夏,又缘何“燕然未勒”呢?可见是朝中乏人,尤其是缺乏良将。这样所谓杨继业的杀敌立功,所谓佘太君的百岁挂帅,怕也就是仅其一身,仅其一世而已。

可我们还是不能漠视了养育了杨继业的神木。中华大地虽然处处皆热土,中华儿女虽然辈辈为捍卫白己的领上而英勇抗争,可有名有姓,头角峥嵘,且又经过了说书人多年演义的英雄人物,实在也可为这块土地添加光彩。

内陆省份陕西,水资源严重不足,就是属于长江流域的陕南,也鲜见大片大片的水域。而千山万壑、支离破碎的陕北黄土高原,更是十年九旱.水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成了扼住农民咽喉的一只无情巨手。

但在陕西省的最北头,在毛乌素沙漠的深处,在神木县境内,却有一大批星星点点的小湖泊,当地人称为海子,这些海子,山于所处地理位置,只储水不能灌溉农田,很是令人可惜。其中的红碱淖海子,水面达10万亩,储水6亿立方术.水深在15米以上.是陕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但是多年以来、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待字闺中,就那么默默无闻地闲搁置着。

榆林地区文化旅游部门的有识之士们最先发现了它的价值。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们就有计划地陪同来榆林市的观光者,途经红碱淖海子,到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左思汗陵参观。久而久之,红碱淖成了和镇北台、红石峡并列的榆林市的工人景点之一。慕名而来的游客也逐年增多,塞上明珠红碱淖终于睡醒了,终于赢得人们的认识,迎来了问津者。盛夏到红碱淖.一湖清水,碧波荡漾,小船儿轻轻摇荡.直把游人送到湖心深处。这时候,好风徐来.山风乍起,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一杯香茗,更能让游人宠辱皆忘,顿感心旷神怡。说实在的,游红碱淖的兴趣并不低于游西湖。在西湖,江南水乡,湖光山色,自然乐趣无穷。可放眼一望,近侧就是杭州市的街衢,仍能感觉得到是在繁华闹市区,并未远离人间烦恼。且游客太多,宛如开水锅中煮了饺子,往往使人愉悦中略感扫兴。可在红碱淖,就没有了这些陪衬物。放眼望去,周围是草滩,是沙丘,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如果适逢游客不多,仅仅是一叶孤舟,那就不啻是到天河中游玩了一回一样,使人永生永世铭刻于心。

游湖归来,简易的当地群众居住的房窑里,好客的主人早已精心地给你准备了红碱淖的精灵,鲜鱼宴,供你品尝。红碱淖历来盛产鲫鱼,味道十分爽口。近年来,黄河鲤鱼也定居于此,鲤鲫联袂,二美相伴,更使游人一时品尝不出孰高轨下,只有连连咋舌,啧啧称叹。这可是在不毛之地塞外啊,这可是只产五谷杂粮的苦寒之地啊,一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一旦被当地群众识破了奥秘,西湖也可移位塞外,北国也可成为“鱼米之乡”。

神府煤田建设开采以来,以大柳塔为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不少的经纪人。大柳塔高红碱淖不远,红碱淖完全可以作为风景名胜地,修建渡假村,带动神木县的旅游事业迅猛发展。

神木的风景名胜,并不只红碱淖一处,还有县城西的二郎山。二郎山下,窟野河无昼无夜地流过。稍远处,还有一条秃尾河。窟野河与秃尾河,是神木县最大的两条河流,流程都比较长,走向平行,都是由西北流向东南,都是最终注人黄河。可两河的流量,显然窟野河又大得多。窟野河,发源于与神木紧邻的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平常时,静悄悄地,很少听见水流声音,很少看见浪花翻滚。但到了陕北的雨季,就是每年的七八、九月份,尤其是上游下了大雨或暴雨后,它就愤怒了,狂放不羁了。山洪暴涨,泥沙俱下,汹涌的浪头,恶狠狠地直直竖起来,又恶狠狠地一头跌倒,摔得粉碎。前浪才消,后浪又起,又是直直竖起猛乍摔下。站到岸边看浪,常使人头晕目眩。而峰尖浪口,就不仅飘浮着一大堆枯枝败叶,黑乎乎一层,还裹带着地下的煤炭,将煤炭直冲人黄河中。毫无疑问,在陕北的诸多河流中,窟野河实在是很“野”的一条,一点也不驯顺。名曰“窟野”,名副其实。

二郎山就在窟野河岸边。唐时,诗人曹歧就有一首诗咏麟州(神木原名):“山城突兀枕寒流,界限华夷是此州。隔岸人家多上室,依稀僧岩半云楼。茄声便咽苍崖晚,月影婆婆碧树秋。行见穹庐归德化,将军何用试吴钩。”可见那时的二郎山,大概就已有了神庙。

后来,虔诚的、敬神畏鬼的神木人逐年增修,二郎山已成了一座神山,是九天诸神的聚集地。以二郎神为首的天宫诸神诸仙,都怡然自得地占有了一座小庙,端坐在专为他们设计的神位上。没有神位的,也可用壁画代之。总之是,乐陶陶,喜眯眯,终日接受善男信女的跪拜,终日冷眼他们根本不知晓的人间的烦恼。当然,也须终日接受香烟熏蒸,直到泥塑木雕也为之变色。

二郎山的神灵应不灵应?自然是没有佳县白云山的神的名气大。而且又因所处地理位置,以前也没有什么大的庙会,所以诸神诸仙的闲暇时间较多,多半倒是些不用为神木而外众多的老百姓操心的散仙。散仙无权,当然也就没有呵护一方土地的义务。

然这二郎山的神庙,又有它的十分奇特处。奇就奇在建筑设计的精巧,奇就奇在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原来,二郎山顶端,有一条绵延的山脊,山脊长约十数华里,是由较低处到较高处延宕上去的。神庙的设计,也就因地造型,从山脊低处修起,逐层向高处建,宛然成了一条山顶走廊。游二郎山,游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逢庙必进,逢庙必参观。因为你纵使不愿再拜识那些飘飘渺渺中的诸神话仙,不愿再看到在全国各处庙字里都可看到的那些神的千篇一律的尊颜,但你总须爱惜自己的体力。走了一小段狭窄也略带险要的山路后,碰见座小庙,进得庙来看看是何神主,借此也就略微小憩了。大概正是因了这奇特的建筑,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二郎山才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近年来香火才一年更比一年繁盛。

随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的连年建筑,随着神木镇一步又一步的城市化,随着煤炭基地的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二郎山也必然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城镇人口多了,闲暇之日总要找个去处,总要找块可供游玩的地方。上一回二郎山,自然无疑就是一次登山活动。而一边是登山游玩,一边也就领略了一些道教的知识,一举两得,谁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地近蒙区,历史上长期胡汉杂居,神木县的一些乡镇或村庄,就以蒙古语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命名,使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汉语破译它的真正的含义,甚至觉得简直就有点古怪别扭。可历来都这么称呼,任何人也就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了。尔林兔,这是神木县一个较大的镇子,汉语就没法弄清它说的是什么。金鸡沙、申鸡、大保当、瓦罗,都可用汉字书写,也都有汉语的本意,可连写在一起,又不知所言为何。这只能证明现在的神木人,几乎是一律为汉人的神木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后的子女,血管里不仅流淌着汉族的血液,也流淌着蒙古族或一些已经消亡了的少数民族的血液。现在的神木人,普遍操汉语,一种特有的陕北地方方言,听起来倒也很流畅,并没有少数民族的音调。但在生活习惯上,神木人嗜酒,神木人爱大块吃肉,就有点游牧民族的特色了。在神木朋友家里作客,饭菜怎么样且不必议论,酒是必备的,而且一定是度数较高的白酒,一定劝你开怀畅饮,甚至到酩酊时方休。在神木,饭吃好了没有就意味着酒喝好了没有。与其说在那个朋友家吃了一顿好饭,还不如说在这个朋友家美美地喝了一次酒。

神木群众历来好客,有朋自远方来,必然要请到家中小坐,筹备一餐饭予以招待。宴席上,主人还会殷勤地为客人唱神府民歌,而且是一首接一首,不停地唱。尤其在劝酒的时候,客人为保持慎重,不愿多喝了,主人就会唱民歌加以劝酒,直到你把已经斟满杯子的酒一仰脖子灌下去方休。有时,年轻的夫妇还会当着客人的面扭一回二人台,借以侑酒。

神木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府谷合起来自成一个体系。二人台、神府民歌,就自立门户,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品种。有人曾试着将神府民歌和众多的陕北民歌加以区别,独出心裁地将神府民歌命名为“神府曲子”,以示它的与众不同处。是论虽一时不能称作定论,但神府民歌的特有的韵味,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神木的民间剪纸也颇具特色。在神木县农村,过年时节,随处可见粘贴在窗户纸上的红红绿绿的窗花。窗花剪纸多为单色,红就红,绿就绿,一剪子下去就是一张花鸟人物造型。骑马的人是绿人,马也是绿马;喂毛驴的人是红人,毛驴也是红毛驴。这单从颜色上来说,就和现实生活相差老远,谁见过绿人红毛驴?但那是艺术,农妇们心目中的艺术,它已经高于生活,你就再不能任意指点,妄加评论了。神木剪纸所以纸的颜色历来都是红色与绿色,这是因为这种剪纸作品一般要贴在白生生的窗户纸上,白底而红画绿画,就更为醒目,更能招惹门前走过的村人的注视,也更能使远方来的客人一目了然地加以欣赏。

因为境内多草滩,宜于放牧,神木县养羊较多。就地取材,神木出产地毯。神本制造地毯的年份已经很久了,过去,到延安一带擀毡弹毛的匠人“毛毛匠”,就多半是神府人。可见就是当地的农民,也有加工羊毛制作成品的技能。神木的地毯,花色好,质量好,造价较高,在全国评比中还得过第一。这样的奢侈品,过去,当神木还是贫困县的时候,就是只用来外销,或者出口,换回一定数额的人民币,以增加地方财政收人,以弥补农民家用的不足。现在,煤炭大量开采,绝大多数神木人已经不再为衣食操心,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神木的地毯,内销也便一时火爆起来。在神木镇,在大柳塔,在尔林兔,日子过得好的人家,差不多都铺地毯,而且多半是当地产的地毯。这既是富裕生活的一种标志,也充分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故土之情。“肥水不浇外人田”,制作地毯已经再不是为生存计了,地毯的图案花色设计制造,必然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神木县由神松得名,关于神松,寻根问底者少,道听途说者多。而清道光年间的神木训导刘世瑞,却是一个好事之徒。他写了一首《登杨家城得神松旧处》的诗。诗曰:“欲寻神木识根由,直上谗岩到此游。好溯金时初建寨,还徵宗相旧题楼。勋传柱国杨家将,说误搓仙博望候。更莫浪传松见处,山城改徙自云州。”诗里既点出了神木的历史,又缅怀了杨继业,提到了北宋朝的另一个明宰相文彦博。但刘公不从地下找神松,偏从高阜处的谗岩间找神松,这就大谬不然了。难怪神木的煤已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不知静待了何许年。假使神木的资源不能得到开发,假使铁路、公路永远和神木无缘,单从土疙瘩林里刨饭吃,单从风沙草滩上找衣穿,神木当然就会永远是贫困县
第2个回答  2019-09-23
相传旧神木城南有三颗神松,神木由此得名 这几棵树现在没有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3
听说是以前有棵神树,

神木县为什么叫神木,有什么历史故事?
据记载,在县城的东北方向杨家城所在位置,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方向大约四十步,有三棵松树,大的需要两三人合抱,属于唐代的旧物,人称神木。金代改为神木寨,到了元代,蒙古族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开国之君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伊旗和神木是近邻,蒙人爱屋及乌,也就将...

陕西省神木县的地名来由是什么?
据此,神木以神木而得名的说法比较可靠,但是为什么要把松树说成是神木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相传张骞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径此地,正当赤日炎炎,人困马乏,看见路旁土坡上有几颗高大的松树,根枝相连,树荫扶疏,就好像天然搭起的一座凉棚,正好乘凉。于是下令下马解鞍,在此处休息。张骞找...

神木县“神木”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
正解:神木之名始于宋代,相传麟州故城(今名杨家城)东有三株古松,唐代所植,粗两三人合抱,枝柯相连,人称神奇,便以神木为名。神木县故治在今县东巽山。清《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

神木县历史沿革
神木县的名称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麟州故城(现称杨家城)东,有三棵唐代种植的古松,因其神奇的景象,被人们称为神木。西汉时期,县境曾设有言阳、言阴二县,位于西河郡南部,西北部设有白土县,隶属于上郡。东汉末期,这三个县被废除。北魏时期,在县南设置了石城县,到了北周保定二年(公...

神木为什么叫神木
也流传着肩负国命而功绩显著的杨家将的事迹,当地百姓淳朴而荒谬地评说着曾因立功边地而死后登仙的张骞。对昔年神松的生长之处更是随意陈述,其实,这座依山而建的城池自从变更迁徙之后就从属于云州管辖了。【作者简介】刘世瑞,陕西扶风人。清道光十一年神木训导。

陕西省神木县的地名来由?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西北边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县政府设在神木镇。该县得名于城外三株古松。据道光年间的《神木县志》记载,古麟州城(今称杨家城)东南方向约四十步处,有三株巨大的松树,树干需两三人合抱,相传是唐代所植,人们称之为神木。金代...

有关神木的文化
神木历史悠久。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始于秦汉,而后或郡或县相沿,从明代称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扰,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曾到此...

神木印象之——神木名字的由来
今日松树,早已不存于世,但关于它美丽的传说,却给这雄伟的古城,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人们在此倘徉浏览,总不免要抱有“欲寻神木识根由”的愿望。这些传说与诗歌,也就是今日神木地名的由来。更具体的说,金时,以名神木寨,到元朝时,以名神木县。据此可知,神木实以“神木”而得名。在榆...

神木历史沿革
神木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传,位于现今杨家城东的麟州故城附近,有三株唐代种植的古松,它们粗大得需要两三个人合抱,枝叶繁茂,相互连接,因其神奇的景象而被人们称为“神木”。西汉时期,县境曾设有言阳和言阴两县,以及西北的白土县,分别隶属于西河郡和上郡。然而,在东汉末期,这三个县...

神木县的历史沿革
神木县境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有人类定居。经普查,在窟野河、秃尾河两河流域,有数处仰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夏,县境属雍州地,为熏育占据。商,为龙方地。周,林胡族占据。春秋战国,县境为白狄故地。秦,为上郡北境,又改属九原郡,称为新秦。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于县南设言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