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双方签字但没有盖章没有日期是否有效?

如题所述

可能生效,主要看合同中其他内容

1、有没有签署(签名)日期,但是合同项目里是否有涉及到约定内容实施、启动的日期,盖章,一般公司签署才需要比较完整的程序,需要看签署人的职务和签定的内容、意义。

2、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书面确定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的部分,当事人可以按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3、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4、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扩展资料:

无效合同的类型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无效合同常见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我国《合同法》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采用两分法: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的,为无效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为可撤销合同。

2、欺诈方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的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积极的欺诈行为,即欺诈人故意告知相对方虚假情况的行为。例如,将赝品说成真品,将低劣产品说成优质产品;

二是消极的不作为,即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行为。一般说来,当事人并没有普遍的提示或告知义务,但按照法律或合同规定,或者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原则有告知义务而不告知的,就属于欺诈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同生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3

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书面确定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的部分,当事人可以按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扩展资料

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类型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无效合同包括以下五种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我国《合同法》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采用两分法: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的,为无效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为可撤销合同。

2、构成因欺诈订立的无效合同的条件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须具备如下条件:

(1)欺诈方主观上有故意。欺诈是一方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行为。因此,只有存在欺诈的故意,才会构成欺诈。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有意隐瞒真实情况,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为之。

此种故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须有使相对方陷入错误的故意;第二,须有提供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故意。对于欺诈方是否有因欺诈行为而使自己获得不法利益或使相对方遭受损失的故意,不影响欺诈行为的成立。

(2)欺诈方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的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积极的欺诈行为,即欺诈人故意告知相对方虚假情况的行为。

例如,将赝品说成真品,将低劣产品说成优质产品;二是消极的不作为,即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行为。一般说来,当事人并没有普遍的提示或告知义务,但按照法律或合同规定,或者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原则有告知义务而不告知的,就属于欺诈行为。

3、被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了错误并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欺诈方虽有欺诈行为,但受欺诈人没有陷入错误或者发生错误的内容并不是欺诈方的欺诈行为所导致的,则不构成欺诈。被欺诈人在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须基于错误认识作出了意思表示并订立了合同。

即欺诈行为与被欺诈人的错误的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仅仅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而未作出任何意思表示,或者被欺诈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非因欺诈行为引起的错误所导致,均不能构成欺诈。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必须损害了国家利益,才构成无效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主要指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如欺诈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如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适用《合同法》第52条第(4)项的规定。

4、构成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条件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须具备如下要件:

(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是指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使对方陷入恐惧。所谓胁迫的故意,是指胁迫方以某种方式相要挟迫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并作出意思表示。胁迫的故意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胁迫人有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心理的意思。

二是胁迫人希望被胁迫人基于该恐惧心理而作出某种意思表示。至于胁迫人是否有通过胁迫为自己牟取财产上的利益使相对人蒙受财产上的损害的目的,并不影响胁迫的成立。

5、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

胁迫行为包括两种:

一 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这种损害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信用等方面的损害。例如,以将要告发对方私生活中的不轨行为相威胁,迫使对方订约。

以将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必须是受胁迫者可以相信将要发生的情况,并足以 使 受 胁迫者 感到恐惧。如果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损害的威胁是毫无依据的,根本不可能发生,受威胁者根本不相信,就不会使其感到恐惧,也无法构成胁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同生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3

这种情况属于合同存在瑕疵,但合同仍然可能生效。具体还要看合同中是否有其他特别约定。

主要看内容,没有签署(签名)日期,但是合同项目里是否有涉及到约定内容实施、启动的日期,盖章,一般公司签署才需要比较完整的程序,需要看签署人的职务和签定的内容、意义。

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书面确定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的部分,当事人可以按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扩展资料: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同生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1

如果有双方签字但没有盖章和日期,只是说明合同存在瑕疵,但合同仍然可能生效。另外合同是否生效,还要看合同中是否有其他特别约定。

主要看内容,没有签署(签名)日期,但是合同项目里是否有涉及到约定内容实施、启动的日期,
盖章,一般公司签署才需要比较完整的程序,需要看签署人的职务和签定的内容、意义。
应该是需要继续完成正式签署的程序。

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书面确定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的部分,当事人可以按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扩展资料:

合同生效的实质要件

一是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故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订立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它们的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

二是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为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也是合同生效的核心要素。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或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将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三是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时,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此外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合同还应当符合法定形式。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普遍应具备的条件。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条件。《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同生效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1-15
如果有双方签字但没有盖章和日期,只是说明合同存在瑕疵,但合同仍然可能生效。另外合同是否生效,还要看合同中是否有其他特别约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