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峰丛洼地治理的基本原则

如题所述

(1)统一规划,全面治理,分期实施,重点突破;

(2)因地制宜,保护、治理、预防相结合;

(3)统筹兼顾、协调作点,以治理促开发、开发带治理、治理开发协调发展;

(4)合理布局,综合整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生产措施与防治措施并重;

(5)以点带面,点线浸润,辐射面上;

(6)科技先导,精心组织,绩效优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岩溶峰丛洼地治理的基本原则
(5)以点带面,点线浸润,辐射面上;(6)科技先导,精心组织,绩效优先。

岩溶土壤改良的主要原理及思路
(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呼吸产生CO2量,涵养水源,提高旱季土壤含水量,促进岩溶溶蚀过程;(2)增加土壤中腐殖质及有机物质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例,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利用有机物腐化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和微生物活动产生的CO2,促进岩溶作用正向运动;(3)混合种植绿肥,利用多...

岩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地整理技术
具体说来,就是在陡峭山峰地段,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涵养表层岩溶水;比较陡的山坡,主要发展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在峰丛垭口、山麓、平缓的山坡重点发展优质果树和经济林,间种药材;洼地底部作为主要为耕地,发展高效旱作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根据地貌特点该模式可分为单个峰丛洼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复合型峰丛洼地立...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的目标
(4)通过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抢救峰丛洼地有限的水土资源,并提高岩溶峰丛洼地脆弱环境抗御内涝灾害的能力。(5)引进、发掘和推广石山生态恢复的高新技术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各项综合集成技术,提出适宜不同类型峰丛洼地石山地区种植的农林作物和生产技术,...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治理的基本途径
其基本点是根据地貌部位合理配置林业与农业结构,既考虑经济发展,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的技术关键是各地段作物的科学布局。3.以岩溶流域为单元,进行岩溶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一直是困扰岩溶峰丛洼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地表、地下”双层结构,降雨快速通过管道、裂隙渗入地下...

岩溶峰丛洼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Ⅰ2:坡度10°~250,土层厚度25~50cm,以梯地为主,裸岩率<70%。规划发展果树与经济作物。图5 岩溶峰丛洼地区复合农林系统立体布局图 Ⅰ3:坡度>25°,以石穴地为主,裸岩率≥70%。规划退耕还林或发展药材。Ⅱ:荒地(参考因子:植被盖度、植物生长状况、土壤盖度等)。Ⅱ1:植被盖度≥80%,...

峰丛洼地区地下地表联合成库地下水资源开发模式——以贵州普定马官水洞...
摘要:岩溶峰丛洼地区地表和地下岩溶均极为发育,并相互连通,成为统一的、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空间系统。在查清岩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岩溶洼地与地下洞穴空间联合成库,是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水洞地下河为例,对该类型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岩溶地区同类岩...

峰丛洼地避涝作物布局
峰丛洼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该区雨季无法及时排泄大暴雨产生的洪水,一遇大暴雨低洼地即被淹,淹涝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可达半月。在岩溶峰丛洼地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都集中在低洼地带,由于雨季恰是作物生长的旺季,此时洪水的淹涝常常使得生长在低洼地的当季作物绝收,据统计在桂西北地区这种概率约为40%...

技术要点与特色
(1)以岩溶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为单元。(2)以地球系统科学和生态学为指导,在研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社会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峰丛洼地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以及系统中岩石—土壤—水分—植物间的元素迁移和植物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岩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最佳模式,进行生态重建。在分析峰丛...

石漠化(石漠化的治理分区)
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土地总面积为一千六百六十九万公顷,石漠化面积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五。主要治理策略是蓄水保土,提高植被覆盖度,建设基本农田。岩溶槽谷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主要为黔东北、川东、湘西、鄂西以及渝东南、渝中、渝东北等地,土地总面积为两千九百六十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