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的生活习性

如题所述

鹦鹉有哪些生活习性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2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在艺术性方面,《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结构最完整。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勇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鸟是一类适应在空中飞行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来的。现在已知最早的鸟是始祖鸟,1861年在德国南部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既有鸟类的特征又与爬行动物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它是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鸟的全身都生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翅膀,后肢形成支持体重的双脚,除极少数种类外都能飞翔。鸟的嘴叫喙,由于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狭长尖细,口中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较高,通常为42℃。鸟类的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骨骼中空充气,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骨骼结构特征。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现在世界上已知的鸟类9000余种,中国有1186种。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么多的鸟类中,最大的要数驼鸟,它是鸟中的"巨人"。非洲驼鸟体高2.75米,最重的可达165.5千克。 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鸟,体长只有50毫米,体重也就同一枚硬币一样重。鸟能飞翔,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驼鸟双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不能飞翔。企鹅是特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有的鸟虽然可以飞行但飞行的距离很短,如家鸡由于双翅短小,不能高飞。大多数的鸟都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算秃鹫了,飞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飞行最快的是苍鹰,短距离飞行最快时速可达600多千米。飞行距离最长的则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遥远的北极,行程约1.76万千米。鸟类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所以鸟类的食量相当大,例如蜂鸟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于体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鸟类每天的食物量相当于体重的10%~30%。大多数鸟类是杂食的,并不太挑挑拣拣。每年春天和秋天,鸟类都成群结队,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飞行,这种在不同季节要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的季节性现象称为鸟类迁徙。每年大地回春,鸟类就开始进行求爱、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

世界鸟类之最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 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 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欧绒鸭,76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角蜂鸟,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 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 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因为它总是 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卵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

窝卵数最多的鸟:灰山鹑,每窝15~19枚。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鸟卵化石: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象鸟的卵化石的长径为35.6厘米,相当于148个鸡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卵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估计它的身高达5米左右,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在公元7世纪时灭绝。

鸟的起源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是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第2个回答  2013-03-31
鸟的生活习性
1.繁殖
春天来临,绝大多数鸟类不再像冬天那样喜欢群居生活,而是各自忙于选择理想的地方求偶筑巢。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鸟都要占有一块地盘.作为活动和取食的范围并在其中筑巢.这块区域叫巢区。有了巢区.鸟就不需为寻找食物而长途跋涉,避免在同种之间相互干扰,这对孵卵和育雏都有好处。巢区由雄鸟选择占据,其大小各不相同,主要与食源的多少有关。雄鸟发情比雌鸟早,常在巢区内鸣啭,还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姿态动作吸引雌鸟并向雌鸟求爱。通常雄鸟有保护巢区的行为,不准其它同种个体进入,如果在发情的雄鸟巢区内放一个同种雄鸟的剥制标本,再播放此鸟呜叫的声音,会使这只雄鸟大声呜叫,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大多数鸣禽只是在发情期间结成配偶,也有些鸟类(如鹤类、雁类等)其配偶关系可以长期保持。
鸟类在占领巢区、选好配偶之后,就开始筑巢安家。多数鸟类筑巢由雌鸟独自承担,也有雌雄鸟共同筑巢的,如家燕等。鸟巢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亲鸟孵化的体温.也有利于亲鸟育雏。鸟类巢的材料一般随周围生物而就.如纤维、兽毛、羽毛,泥土、地衣等。根据巢的位置,可分为地面巢、水面巢、建筑巢及编织巢等。雉、雁、鸥、鹬类鸟以及鸣禽中的百灵鸟、云雀、柳莺等,在地面土壤上筑巢,有的直接把卵产在地面的凹陷处。小鹧鹛,红骨顶、董鸡等鸟在水面上筑成浮巢,这种巢可随水升降,水波对幼鸟不会造成危险。翠鸟、沙燕等鸟是在岩边堤基或砂土峭壁挖掘坑道状的洞穴作巢。啄木鸟、山雀、戴胜、鸳鸯利用天然树洞作巢。但啄木鸟必须自己凿洞,而家燕等要在建筑物和屋檐下做巢。鹭类、鸠鸽类等在树上用树枝编织巢,十分简陋。伯劳、黄鹂、卷尾、寿带、大苇莺等能作杯巢。短翅树莺、文鸟等为球状巢,棕扇尾莺、攀雀为瓶状巢,缝叶莺为袋状巢。

鸟类在筑巢结束之后,即开始产卵、孵化。鸟卵的形状、颜色等各种各样,大多数鸟卵呈椭圆形.啄木鸟、猫头鹰、翠鸟等是球圆形卵.金眶鸭、燕鸥及一些海鸟是陀螺形卵。洞穴内筑巢的鸟卵多为白色.但大多数鸟卵上有各种各样的斑纹.如斑点,块斑、环斑、条纹等.形成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每窝卵的数目也各有不同,一般小型鸟类每窝产卵4—6枚,天鹅每次产卵1—2枚.鹤类、鸠鸽产卵2枚,雉、鸭产
卵多达一二十枚,有些人工驯化饲养的雄、野鸭产卵可达30一60枚。产卵的时间多在清晨。雄鸟羽色特别艳丽的鸟类多由雌鸟孵卵,两性羽色差别不大的鸟类一般雌雄都参加孵卵。鸟体和卵接触的部分羽毛脱落,形成孵卵斑.该处的敞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进卵的孵化。卵的孵化期,小鸟为13—15天,中型鸟类为20状鸟巢一25天,大型鸟类需更长的时间。例如,大山雀约15天,鸠鸽类l?天,雉约21天,野鸭24—28天等。
鸟类的雏鸟可分为早成鸟和晚成鸟。早成鸟在孵出时已经充分发育,眼已睁开。褪脚有力,全身披着丰富的绒羽,在绒羽干燥后,就能跟随亲鸟啄食。大多数地栖鸟或游禽,如鹑、难、鹤、海鸥、雁、天鹅、野鸭等鸟的幼鸟均届早成鸟。晚成鸟出壳时尚未发育,颈软无力,眼不能睁开,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量的绒羽.需
要由亲鸟喂养,继续在巢内完成发育过程。雀形目鸟类和攀禽、猛禽等的幼鸟属于晚成鸟。鸟类抚育幼鸟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亲鸟在育雏期间十分紧张,每天喂食活动要用16—19个小时,每天喂食往返,如大山雀近百次,斑啄木鸟高达120次。

亲鸟衔
食归来踩动树枝或巢时,幼雏就产生伸头张口反应.显示口腔内特别鲜明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以激发亲鸟的喂食本能。不张口的雏鸟,亲鸟不喂食。食虫鸟喂食时,亲鸟直接把食物送到雏鸟的口中。诲鸥、信天鹅、鸠鸪类等大中型鸟类.用反刍出来消化的粥状食物来饲喂雏鸟。雏鸟留巢的时间,鸣禽几乎和孵化期相等,一般在28天后才能独立生活。离巢的雏鸟,嘴和跗踺几乎到了全长,体重已接近于成年雌鸟,体色也和雌鸟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幼鸟的特征,如嘴角有黄色,尾较成鸟短,羽毛较深暗等,又常结成小群活动,呜叫声比较尖细。
2.换羽
鸟类经过紧张辛劳的繁殖期。羽毛逐渐变旧、磨损或折断,因此,大多数鸟类在幼鸟离巢飞走以后便开始换羽。换羽过程有一定的顺序,缓慢而对称地进行,以不致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但此期间飞翔能力圾弱,所以换羽期间鸟类多隐蔽生活。换羽的顺序,通常先从尾羽和飞羽开始,最后换体部羽毛。换羽时,左右翅在同一时间内对称地脱落羽毛.以保持与体的平衡.如燕鸥。也有些鸟类,如鸭科鸟类等,在换羽时飞羽同时脱落,失去飞翔能力,多集群藏匿生活,渡过它们一年中最危险,最困难的时期。换羽次数,大多数每年在繁殖后更换一次,燕子及一些猛禽在冬季换羽,也有
些鸟类除秋季完成换羽外。在繁殖前还有一次部分分期换羽。
3.迁徙
野生鸟类到了秋季,绝大多数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带着幼鸟成群结队迁往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生儿育女。鸟类这种随季节周期的更替而往返的行为,称为迁徙。根据鸟类迁徙的性质,可把它们划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是终年栖居.在繁殖季节也不迁走的鸟类。常见的有麻雀、喜雀等。候鸟是随季节的变化.沿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移居的鸟类。观赏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基本为留鸟。
迁徙的距离一般在2000—2500千米。飞行速度.通常小、中型鸟类每小时l0一40千米,日程100—200千米.飞行高度100—1000米,大型鸟类更高、更快、更远。

评论|赞同0
 

朝天门香烟 |六级采纳率31%

擅长:暂未定制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2012-02-26 13:561076698973|三级小型鸟类有好几千种
下面就给你说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常见小型鸟类的生活习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1.麻雀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2.燕雀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分布范围:古北区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落叶混交林及林地、针叶林林间空地越冬。见于中国东半部及西北部的天山、青海西部,偶至中国南方, 习性:喜跳跃和波状飞行。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地面或树上取食,似苍头燕雀。
3.森莺
大多数森莺几乎完全为食虫类,但少数种类也会食相当数量的果实或花蜜。多数林莺类喜食毛虫,尤其是在繁殖期。在北美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区,当云杉芽虫大量出现时,一些林莺种类会变得非常繁盛。食果种类有黄腰林莺,这一种类在东部的种群过去被称为“爱神木莺”,因为它们冬季通常食爱神木树和其他如三叶毒藤等植物含蜡的果实。黄腰林莺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分解和吸引这些果实中能量丰富的蜡。其他如北森莺、灰冠虫森莺和栗胁林莺等种类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食花蜜,但主要在冬季。
森莺通过多种方式来觅食昆虫。多数种类会快速掠过灌木或树木上的叶簇,从叶或茎上啄取猎物。有些,如橙顶灶莺,在森林地面四处走动,从落叶层或低矮的植被中觅得昆虫。黑白森莺则像那样沿着树干或树枝攀爬,寻找藏于树皮裂缝中的猎物。候鸟种类白眉灶莺和热带留鸟种类黄腰王森莺都偏爱在湍流险滩边的地面觅食。橙尾鸲莺以及Myioborus属中各种多白色的热带鸲莺种类则专门捕捉飞虫,它们对比鲜明的醒目体羽有可能便是用以惊起猎物
4.鹡鸰
体长约20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分布于非洲、欧洲及亚洲。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巢的外径为13×17厘米,内径7×8厘米,巢深3.5-5厘米。每窝产卵4-5枚,大小约为20.7×15.4毫米。卵壳灰白色,满布着淡紫灰、黄褐、黑褐色的斑纹。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

评论|赞同0
 2007-11-15 19:53huang6247|二级迁徙
野生鸟类到了秋季,绝大多数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带着幼鸟成群结队迁往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生儿育女。鸟类这种随季节周期的更替而往返的行为,称为迁徙。根据鸟类迁徙的性质,可把它们划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是终年栖居.在繁殖季节也不迁走的鸟类。常见的有麻雀、喜雀等。候鸟是随季节的变化.沿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移居的鸟类。观赏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基本为留鸟。
迁徙的距离一般在2000—2500千米。飞行速度.通常小、中型鸟类每小时l0一40千米,日程100—200千米.飞行高度100—1000米,大型鸟类更高、更快、更远

评论|赞同
第3个回答  2007-11-01
鸟的生活习性
1.繁殖
春天来临,绝大多数鸟类不再像冬天那样喜欢群居生活,而是各自忙于选择理想的地方求偶筑巢。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鸟都要占有一块地盘.作为活动和取食的范围并在其中筑巢.这块区域叫巢区。有了巢区.鸟就不需为寻找食物而长途跋涉,避免在同种之间相互干扰,这对孵卵和育雏都有好处。巢区由雄鸟选择占据,其大小各不相同,主要与食源的多少有关。雄鸟发情比雌鸟早,常在巢区内鸣啭,还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姿态动作吸引雌鸟并向雌鸟求爱。通常雄鸟有保护巢区的行为,不准其它同种个体进入,如果在发情的雄鸟巢区内放一个同种雄鸟的剥制标本,再播放此鸟呜叫的声音,会使这只雄鸟大声呜叫,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大多数鸣禽只是在发情期间结成配偶,也有些鸟类(如鹤类、雁类等)其配偶关系可以长期保持。
鸟类在占领巢区、选好配偶之后,就开始筑巢安家。多数鸟类筑巢由雌鸟独自承担,也有雌雄鸟共同筑巢的,如家燕等。鸟巢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亲鸟孵化的体温.也有利于亲鸟育雏。鸟类巢的材料一般随周围生物而就.如纤维、兽毛、羽毛,泥土、地衣等。根据巢的位置,可分为地面巢、水面巢、建筑巢及编织巢等。雉、雁、鸥、鹬类鸟以及鸣禽中的百灵鸟、云雀、柳莺等,在地面土壤上筑巢,有的直接把卵产在地面的凹陷处。小鹧鹛,红骨顶、董鸡等鸟在水面上筑成浮巢,这种巢可随水升降,水波对幼鸟不会造成危险。翠鸟、沙燕等鸟是在岩边堤基或砂土峭壁挖掘坑道状的洞穴作巢。啄木鸟、山雀、戴胜、鸳鸯利用天然树洞作巢。但啄木鸟必须自己凿洞,而家燕等要在建筑物和屋檐下做巢。鹭类、鸠鸽类等在树上用树枝编织巢,十分简陋。伯劳、黄鹂、卷尾、寿带、大苇莺等能作杯巢。短翅树莺、文鸟等为球状巢,棕扇尾莺、攀雀为瓶状巢,缝叶莺为袋状巢。

鸟类在筑巢结束之后,即开始产卵、孵化。鸟卵的形状、颜色等各种各样,大多数鸟卵呈椭圆形.啄木鸟、猫头鹰、翠鸟等是球圆形卵.金眶鸭、燕鸥及一些海鸟是陀螺形卵。洞穴内筑巢的鸟卵多为白色.但大多数鸟卵上有各种各样的斑纹.如斑点,块斑、环斑、条纹等.形成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每窝卵的数目也各有不同,一般小型鸟类每窝产卵4—6枚,天鹅每次产卵1—2枚.鹤类、鸠鸽产卵2枚,雉、鸭产
卵多达一二十枚,有些人工驯化饲养的雄、野鸭产卵可达30一60枚。产卵的时间多在清晨。雄鸟羽色特别艳丽的鸟类多由雌鸟孵卵,两性羽色差别不大的鸟类一般雌雄都参加孵卵。鸟体和卵接触的部分羽毛脱落,形成孵卵斑.该处的敞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进卵的孵化。卵的孵化期,小鸟为13—15天,中型鸟类为20状鸟巢一25天,大型鸟类需更长的时间。例如,大山雀约15天,鸠鸽类l?天,雉约21天,野鸭24—28天等。
鸟类的雏鸟可分为早成鸟和晚成鸟。早成鸟在孵出时已经充分发育,眼已睁开。褪脚有力,全身披着丰富的绒羽,在绒羽干燥后,就能跟随亲鸟啄食。大多数地栖鸟或游禽,如鹑、难、鹤、海鸥、雁、天鹅、野鸭等鸟的幼鸟均届早成鸟。晚成鸟出壳时尚未发育,颈软无力,眼不能睁开,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量的绒羽.需
要由亲鸟喂养,继续在巢内完成发育过程。雀形目鸟类和攀禽、猛禽等的幼鸟属于晚成鸟。鸟类抚育幼鸟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亲鸟在育雏期间十分紧张,每天喂食活动要用16—19个小时,每天喂食往返,如大山雀近百次,斑啄木鸟高达120次。

亲鸟衔
食归来踩动树枝或巢时,幼雏就产生伸头张口反应.显示口腔内特别鲜明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以激发亲鸟的喂食本能。不张口的雏鸟,亲鸟不喂食。食虫鸟喂食时,亲鸟直接把食物送到雏鸟的口中。诲鸥、信天鹅、鸠鸪类等大中型鸟类.用反刍出来消化的粥状食物来饲喂雏鸟。雏鸟留巢的时间,鸣禽几乎和孵化期相等,一般在28天后才能独立生活。离巢的雏鸟,嘴和跗踺几乎到了全长,体重已接近于成年雌鸟,体色也和雌鸟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幼鸟的特征,如嘴角有黄色,尾较成鸟短,羽毛较深暗等,又常结成小群活动,呜叫声比较尖细。
2.换羽
鸟类经过紧张辛劳的繁殖期。羽毛逐渐变旧、磨损或折断,因此,大多数鸟类在幼鸟离巢飞走以后便开始换羽。换羽过程有一定的顺序,缓慢而对称地进行,以不致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但此期间飞翔能力圾弱,所以换羽期间鸟类多隐蔽生活。换羽的顺序,通常先从尾羽和飞羽开始,最后换体部羽毛。换羽时,左右翅在同一时间内对称地脱落羽毛.以保持与体的平衡.如燕鸥。也有些鸟类,如鸭科鸟类等,在换羽时飞羽同时脱落,失去飞翔能力,多集群藏匿生活,渡过它们一年中最危险,最困难的时期。换羽次数,大多数每年在繁殖后更换一次,燕子及一些猛禽在冬季换羽,也有
些鸟类除秋季完成换羽外。在繁殖前还有一次部分分期换羽。
3.迁徙
野生鸟类到了秋季,绝大多数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带着幼鸟成群结队迁往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生儿育女。鸟类这种随季节周期的更替而往返的行为,称为迁徙。根据鸟类迁徙的性质,可把它们划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是终年栖居.在繁殖季节也不迁走的鸟类。常见的有麻雀、喜雀等。候鸟是随季节的变化.沿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移居的鸟类。观赏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基本为留鸟。
迁徙的距离一般在2000—2500千米。飞行速度.通常小、中型鸟类每小时l0一40千米,日程100—200千米.飞行高度100—1000米,大型鸟类更高、更快、更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2-26
小型鸟类有好几千种
下面就给你说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常见小型鸟类的生活习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1.麻雀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2.燕雀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分布范围:古北区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落叶混交林及林地、针叶林林间空地越冬。见于中国东半部及西北部的天山、青海西部,偶至中国南方, 习性:喜跳跃和波状飞行。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地面或树上取食,似苍头燕雀。
3.森莺
大多数森莺几乎完全为食虫类,但少数种类也会食相当数量的果实或花蜜。多数林莺类喜食毛虫,尤其是在繁殖期。在北美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区,当云杉芽虫大量出现时,一些林莺种类会变得非常繁盛。食果种类有黄腰林莺,这一种类在东部的种群过去被称为“爱神木莺”,因为它们冬季通常食爱神木树和其他如三叶毒藤等植物含蜡的果实。黄腰林莺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分解和吸引这些果实中能量丰富的蜡。其他如北森莺、灰冠虫森莺和栗胁林莺等种类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食花蜜,但主要在冬季。
森莺通过多种方式来觅食昆虫。多数种类会快速掠过灌木或树木上的叶簇,从叶或茎上啄取猎物。有些,如橙顶灶莺,在森林地面四处走动,从落叶层或低矮的植被中觅得昆虫。黑白森莺则像那样沿着树干或树枝攀爬,寻找藏于树皮裂缝中的猎物。候鸟种类白眉灶莺和热带留鸟种类黄腰王森莺都偏爱在湍流险滩边的地面觅食。橙尾鸲莺以及Myioborus属中各种多白色的热带鸲莺种类则专门捕捉飞虫,它们对比鲜明的醒目体羽有可能便是用以惊起猎物
4.鹡鸰
体长约20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分布于非洲、欧洲及亚洲。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巢的外径为13×17厘米,内径7×8厘米,巢深3.5-5厘米。每窝产卵4-5枚,大小约为20.7×15.4毫米。卵壳灰白色,满布着淡紫灰、黄褐、黑褐色的斑纹。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

鸟儿在哪里生活?有什么生活特点?
鸟的生活习性: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小鸟的生活习性
1、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喜鹊、麻雀等;2、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3、漂泊鸟:一般没...

小鸟有什么生活习惯?
1. 小鸟的饮食习性: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偏爱面包虫、种子和谷物。2. 生活习性:小鸟通常会选择舒适的地方筑巢,并将巢穴视为自己的安全居所。3. 歌唱习性:小鸟以“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愉悦或是吸引伴侣,这是它们的一种天然交流方式。

小鸟是怎样生活的
嘴比较短,基部柔软;主要营树栖生活;特别擅长飞行;吃植物性食物;它们的嗉囔能分泌乳汁用来哺育雏鸟,如岩鸽、山斑鸠等。6. 攀禽类 这类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在这类当中,有专吃树皮里害虫的啄木鸟,有吃毛虫的能手杜鹃,还有常年生活在水边靠捕捉水中小...

小鸟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小鸟的特点介绍
1. 生活习性:小鸟通常在人类居住区域活跃,它们性格活泼且对人较为亲近,但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同时好奇心也很强。这些小鸟常在人类房屋附近筑巢,例如屋檐下或墙洞中,有时甚至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它们更倾向于在树洞中筑巢。麻雀除了冬季,几乎全年都处于繁殖期,每次产卵大约六枚,孵化期约为...

小鸟喜欢什么
繁衍后代。不同的鸟类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喜欢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有的则喜欢栖息在山区或沙漠地带。总的来说,小鸟有着丰富的喜好,这些喜好与它们的生存、繁衍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了解小鸟的喜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物,为它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

小鸟是什么
小鸟拥有羽毛和翅膀结构,这是它们飞行的关键。它们的骨骼相对轻盈而坚固,有利于在空中飞行。此外,小鸟还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这对于它们在寻找食物和避开危险时的生存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鸟,小鸟的外观、习性和生活环境也会有所差异。三、生活习性 小鸟的食物来源广泛,可能包括种子、昆虫、果实...

小鸟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
小鸟的生活习性因其种类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小鸟喜欢在树上筑巢,而另一些则喜欢在岩石上或地面上筑巢。一些小鸟以昆虫为食,而另一些则以种子和果实为食。有些小鸟是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而有些小鸟则常年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总的来说,小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们为...

小鸟的特点是什么
小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观特征 小鸟体型小巧,身体呈流线型,羽毛细致且多样,颜色丰富多彩。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羽冠或羽饰,翅膀强壮且适应于快速飞行。不同种类的鸟在羽毛颜色和图案上差异显著,这有助于它们在环境中的辨识和伪装。二、生活习性 小鸟是活跃的飞行动物,它们能够在空中快速...

关于 鸟的习性
参考资料:<普通动物学--鸟的生活习性> 回答者:欲变河的井 - 助理 三级 11-6 09:42巢区与筑巢:鸟类在生殖时期,交配、作巢和喂雏等一般有一定的活动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巢区,当占据了巢区以后,若遇同种的其它雄鸟入侵,就进行顽强的斗争,直到把弱者驱出为止。 巢区选定好以后就开始造巢。鸟类的造巢习性,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