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要修成正果 出三界脱轮回,必须要经过修禅定这一环节吗

如题所述

南无阿弥陀佛,希望您耐心读完,我给您说一个不修禅定也出三界的特别法门。

佛教的修持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一是依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从而祈盼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这在历代称之为 “通途法门”,也就是您说的修禅定,坐禅开悟的法门,依靠这个脱离生死轮回。还有一种,是具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依靠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这就是我要给您说的 “特别法门”。释迦牟尼佛专门说了这个简单易行,一生便可超越三界的法门。此法门在宗门教下,有无数祖师大德印证,一直从汉代,延传到现在。

这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也就是如今佛子们普遍弘扬和修持的 净土宗。

我们出生的这个时代,叫末法时代。正知正见渐渐消灭,烦恼邪见充斥弥漫,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基拙劣,对于禅宗的 明心见性,当下即佛一法,实难驾驭。不是说禅宗不好,而是依照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根器,去依靠参禅悟道,实难有所成就。。。想要成就,就要先断见惑和思惑,见惑思惑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的妄想执着或烦恼贪爱等等,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破见惑八十八品,才可证初果阿罗汉,又名 “须陀洹” 果,小乘里头的初果。证得这初果罗汉,还经历七番生死,怎么个七番生死呢?证到三界之中 欲界上上品之后,贪、瞋、痴、慢任运而断,在这时候能了二番的生死。在欲界上中品时,了一番的生死;欲界的上下品,又能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上品的时候,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中品、中下品的时候,了一番生死。在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总共了一番生死,所以叫经历七番生死。。。。那么见惑好断吗?断见惑如截断四十里的激流!试问有多少人能有这样一下截断四十里 “激流”的修行与气魄呢,要让末法众生断见思二惑,出离 分段生死,这是很难很难很需要功夫的。大多数人戒律败坏,戒是 定、慧的基础,戒律持不严,禅定就成就不了。更别说五蕴至盛,妄想烦恼,杂念纷飞。。这念头一刻也不停歇,怎么得禅定?

幸好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净土法门。不用开悟,也不用断见惑思惑,但靠诚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业障消除,重罪轻报,广种福田,带业往生。。。这个要追溯到阿弥陀佛还没有得到佛果的时候,他当时是位国王,听到世自在王佛说法,于是发大菩提心出家为僧人,(号:法藏比丘),当时他发愿成就一个殊胜无比的佛国来接引十方的众生,只要这些人 至诚恳切,欢喜愿意 投生,那他就一定去接,让大家都得生到他的佛土,如果不能,他就不成佛!。。。现如今,往昔的法藏比丘早已成佛,佛号是: 阿弥陀。那也就同时证明了,只要有人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愿意生到他的佛国,临命终时,佛便接引此人往生佛土,从此横超三界,永脱轮回。。。极乐世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那里没有一丝苦,但受所有乐。又此土为 不退转地,道业不会退转,可速证佛果,取无上菩提。

但还要注意的是,虽然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可以尽此一生,横超三界,但绝不可以作恶多端,胡作非为。。。修一切善法,也都还需自己持戒修福,不可背离佛道。尽量做到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建议您先去读一读宣化上人的《阿弥陀经浅释》,印光大师的《印光大师文钞入门读本》,王龙舒居士的《龙舒净土文》,读完这三本,可以先对净土往生有个较详细的了解,然后可以兼看《无量寿经》(康僧铠 译本)和《观无量寿佛经》(畺良耶舍 译本)。从此慢慢契入念佛法门。净土宗从古至今有十三位祖师,好多都是参禅开悟后,大力提倡念佛的,您今后若要深入净土法门,还请以这十三位祖师的著作为准绳,这里特别推荐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是祖师当时和全国居士的书信开示,后汇集成书。师兄一定多读,决定能获大利益。现今讲净土宗的法师推荐 大安法师,法师讲的大多都是净土宗祖师的论著,用白话解释了很多古文的生涩之处,通俗易懂。

好,最后预祝师兄,早成道业,现生超越三界轮回,莲池海会!

合十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4
不是要经过修禅.是一定要死才可以。所以好好活着吧。不相信那些了
第2个回答  2012-02-24
戒、定、慧,三无漏学,缺一不可。

别说出离三界了,就算是要升到色界,都必须要有禅定的功夫,更何况是出离三界。

要出三界,至少必须修成第九次第定,也就是灭尽定才可以。

另外,断烦恼也是于定中修断的,所以如果没有定,是绝对不可能出三界的,连欲界都出不了。
第3个回答  2012-02-25
这个难说 如果靠自力 要 弃五盖 或一禅 二 三 四 在取无为法入正定 就是罗汉果 就可以不在三界受生了 出三界了
其它的要看因缘了 比如 有些业障轻的人 一生中只用喜欢心供养一次佛相 或一香一花 就这点喜欢心清净心 就可能升天 又如 在死亡时 能心神不乱的一心念佛 一念就可能升到三十三天
这东西都要看因缘与你平时的努力程度了 。不是修行人都能出轮回 升天 要看你业障 与死时的心态的清净度 来绝定你所生之处。
第4个回答  2012-02-24
朋友,我不知道您对宗教的研究走进了哪个领域。高深?繁杂?神秘?孤傲?自恋?感恩?悔罪?仁爱?或许都不是,而是和我一样走向了简单和务实。真理总是简单的,而人类社会则需要务实。造物主(或者上帝,或者神)允许宗教的存在,不是要人们无休止的争辩是非对错,无休止的感恩戴德,无休止的忏悔赎罪,无休止的争权夺利,无休止的追求个人的完美,而是希望宗教能负起推动人类社会持续进步这个大任。关于宗教的责任,不知赞同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佛教 要修成正果 出三界脱轮回,必须要经过修禅定这一环节吗_百度...
一是依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从而祈盼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这在历代称之为 “通途法门”,也就是您说的修禅定,坐禅开悟的法门,依靠这个脱离生死轮回。还有一种,是具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依靠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这就是我要给您说的 “特别法门”。释迦牟尼佛专门说了这个简单易行,一生...

佛教修行证得果位一定要修四禅八定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预流果),此之后则为阿那含(三果、不还果),佛教修行具有科学态度,修行之后必须经由测试、验证才能得知是否正确而无偏误,此称为「证果」,无论是渐修(逐渐提升修行成效)或顿悟(修行上有大幅斩获)都必须进行验证,正确后才算取得果位,否则必须持续修行,并再次进行验证。

佛教问题: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禅定?
要想达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必须经过前念与后念的连续如项链,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样的念头,然后才能把前后念的间隔消化,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时即是止于一念,名之为定。到了连此一念也不存之时,便是即定即慧。初修禅定之时,可有许多方法,举凡礼拜、诵经、念佛、持咒、梵呗、经行等,...

我想问下。佛教里面多男女的爱情情欲要摒弃。是什么道理。佛经怎么说的...
对出家修行的人,佛教规定,就是要摒弃一切男女情爱与欲望,远离一切红尘欲望,这是修习禅定必须的戒律。如果人还有一丝的男女情爱,四禅八定就不可能,甚至轻安都不能得到。对于修习佛法想要永出三界为目的的佛教徒来说,人类一切痛苦与烦恼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三种心理。情欲,正式属于这个“...

佛教的禅定是什么?
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来说,也可以无次序的。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绩来,那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么,什么是禅定? 禅定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既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

禅定的修为境界怎么划分?
佛教把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居住之众生都有无穷尽的贪欲;而色界、无色界境界是要靠修禅定才能进入的。而我们要想进入色界、无色界就得靠修行来完成,在进入四禅八定乃至灭尽定前,我们必须要经过一些在欲界的基本训练,要经历粗心定、细心定,欲界定、未来禅等四个过程,才能真正进入初禅、...

佛教到底认不认可轮回?
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所谓六道轮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你的清静自性迷了,你用你的无明在造业,而这些业就会促成你的六道轮回,如果你的无明一断,清静自性显示就可以突破六道轮回。所以“佛教承不承认轮回”这个问题其实是断章取义,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说承认轮回,那是因为站在自性...

佛教中的四真谛是什么?
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圣严法师:佛教的解脱方法有哪些
禅定的修得也必须是离欲之后的事实,所以在(欲、色、无色)三界之中,欲界天是福报而不是禅定,离欲之后的色 界天,才是禅天的开始。因此,要想证得无我,首先要离欲,要想离欲,最好是修定。禅定既可离欲,离欲之后的精神领域,自然是一种自由的领域。但是,禅的境界有很多,通常所说的是九次第定,从初禅、二...

怎么积德脱离地狱和轮回。
法照大师:五浊修行多退转 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 还来苦海作津梁。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斯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