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训诂就是为古籍的字(词)释义(注解).注解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专书注解”——就是把对某典籍的注解专门成书.你问题中“传、笺、注、训、诂、说、解、诠、释、记、通、学、述、订、正、微、隐、书、义、义书、正义、音义、章句、集解、补注” 等等……,都是注解的方法.这样多的名称,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一),只解正文的“注”;(二),除了解正文之外,还解释 注文 的“疏”. 注、疏是自成一家的理论,另外还有汇集各家之言的“集解”、补充别人理论的“补注”. 常见的注解名称: 传 就是“以今言传古言”,例如《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 说 解 说明解释词语.如《诗》有《鲁说》、《韩说》,都是注释《诗经》的. 训 诂 也是注书的方法.如:《鲁诗故》(故同诂),《尚书训》. 注 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体会记载在原文下面.例如我们熟知的《水经注》. 笺 和“注”相似,是把原文中隐晦和太过简略的,加以补充. 音义 (也称音训、音诂、音注、音释)辨音释义,通过对字的读音的辨析来推测字义.如 《尔雅意义》、《资治通鉴音注》 章句 分章析句来解说古籍的大义.如:《楚辞章句》 集解 一类是跨典籍注解(两部书合起来注解),一类是集合各家之言对同一部典籍的注解. 后者如《庄子集解》. 补注 补充前人的注的缺失.举例:《楚辞补注》. 疏证 通会古籍的义理,再加以补充、校正、考证和阐释. 你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归结为“训诂在学术上的地位和贡献”.因为前面提到的“传、证……”,只是训诂的方法. 那么,训诂学在学术上的的地位和贡献是什么呢? 简单说,训诂(主要指前人的训诂工作)是在古人和今人、古文和今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训诂工作对古籍的注疏释训补,不仅使古籍无障碍地传承,而且也更加丰富了古籍的内涵.没有训诂工作,没有训诂学,古与今之间就会出现断层,中国文化的历史就会被撕裂.这是我对训诂的地位作用的理解. 一、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形训的作用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1.恰当地运用形训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2.在揭示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形训还可以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3.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还可以进一步识别假借字. 形训的局限和条件:形训必须结合语音来加以分析,所以形训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局限的. 1.形训的局限:第一,在历史长河中,汉字的形体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字形已经失去了表义作用,所以形训必须借助于古文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第二,在汉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义和词义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情况,所以在确定字的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第三,形声字的形符只能揭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 2.形训的条件:第一,只有本义才直接和字形切合,近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只能见其端倪,而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是模糊不清的.第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第三,只有“笔意”才能与意义切合,“笔势”大部分已经游离了字义. 二、声训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的方式有:1.利用形声字.2.利用音同或者音近字.3.利用同形字. 声训的作用:1.寻求本字.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古人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毫无联系,只是声音相同或者相近而已,所以,训诂时应该破除借字,寻求本字.而寻求本字的途径只能从声音入手.利用声训可以说明通假,寻求本字,防止望文生义,还可以纠正某些注释和解说上的失误.2.推求语源.语源是就根词和赖以产生的派生词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者义近音同的词,叫做同源词.所谓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渊源关系.运用声训的方法系联同源词,首先是指文字上同声符的.其次,因为汉语的同源词并不总是用同样的谐声偏旁表示,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字形的束缚,辗转系联其他音同、音近的字,以确定它们的语源义.探求名物的来源是声训的一种特殊作用.总之,探求语源,往往能突出词义的特点,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还有助于探讨词义引申和语音变化的规律. 声训应注意:1.所谓音同或者音近,是指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读音来进行声训,当然是不可靠的.所谓古音相近,是指声韵都相近.2.要有文献语言为佐证. 三、义训 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1.同义相训: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方式.包括同训、互训、递训.2.反义相训: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义.词义的分化可能是构成反训的一个重要原因.词义的发展由一个方面向它的对立面演变,是构成反训的又一原因.3.歧训:为避免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一个训释,使词义更加明确. 1、注疏的名称:(1)传:西汉时诂与传有区别,诂以解释词义为主,传以交代史实为主.后世注、诂、传等已经不再有区别.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集传、补传之分.内传是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例如《毛传》.外传是与经义不相比附的注解.例如《韩诗外传》.大传是撰其大义.例如《尚书大传》.小传与大传相对,是不贤识小,是一种谦词.例如《七经小传》.集传与集注相同,补传与补注相同.(2)解的本义是剖析、分析.(3)笺:注书叫笺,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笺有补充、订正的意思.(4)注:训释叫注,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注是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5)校:考核古书叫校.一是考辨源流,一是校改文字脱误.(6)义疏:疏通其义的意思,又称义注、义章、义赞、正义、讲义等.(7)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又称释文.(8)章句: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其特点是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在于串讲句意、章意、篇意. 2.注疏的类别:(1)注和疏:从训诂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应分属两类.专门解释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2)他注和自注:从训诂的作者来说,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他注起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章学诚说自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明宗旨,二是区分纲目,三是举要考异.已经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再加以注解,那么其自注便称为本注或者原注.自注又名子注或者注中注.(3)集注和补注:从注解之间的关系来说.集注,又称集解.它有两种:一是兼解经和注的,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补注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补原文的阙略,一是补旧注的遗漏. 二、训诂的术语要掌握:1、曰,为,谓之:用来释义,还用于辨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被释词放在它的后面.2、谓: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有时,它也用于串讲句意.3、貌:被释词往往是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的形容词.4、“之言”、“之为言”:是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说明通假字.5、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往往是用本字用来说明通假字,“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破通假字.6、当为,当作:用于纠正误字.7、声:用来指明象声词.8、辞,词:指明被释词是虚词.9、之:表示被释词用为动词.10、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置.11、浑言、析言;散文,对文:辨析同义词,“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浑言”,又称为“统言”、“通言”、“散文”、“散言”;“析言”,又称为“对文”、“对言”.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散文”.“对言”,就是相对地说,“散言”就是不相对地说.“浑言”、“散文”,是异中求同;“析言”、“对文”,是同中求异.互言,互文,互辞:表示修辞,就是文章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训诂学上解释词义的方法还有哪些
传统训诂学解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形训: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来分析。如“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二、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如“天,颠也”“户,护也”三、义训: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如“阻、艰,难也”汉字的造字法不同...

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二、训诂的术语要掌握:1、曰,为,谓之:用来释义,还用于辨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被释词放在它的后面.2、谓: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有时,它也用于串讲句意.3、貌:被释词往往是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的形容词.4、“之言”、“之为言”:是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说明通假字.5、读为,读曰,读...

...传统训诂学上解释词义的方法还有哪些?简要举例说明。
主要有同义为训、反义为训、递相为训三种形式。(一)同义为训 就是用同义词说解词义。如:僖,乐也。接,交也。祺,祥也。蒙,覆也。《诗经》:“硕鼠硕鼠”郑笺:硕,大也。《尚书》:“九族既睦”孔传:既,已也。(二)反义为训 简称“反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古代汉语...

训诂学最常用的方法
训诂学作为研究古代文献词义和语法的重要方法,其常用的研究手段包括:互训,即使用同义词互相解释词义,如“老”与“考”互训,表明二者意义相近。声训则是通过声音相似且意义相同的字来解释词义,比如“衣”与“依”互训,说明古代“衣”的含义类似于“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揭示古代语言中一些字词的...

训诂的方法和原理
训诂的方法和原理如下:1、注重内涵:训话注重文字内涵,以内容为出发点,强调文字的丰富性,避免表面化的理解。2、加强理解:训话要求学者仔细理解文字内涵,尤其是隐含意义,加强对文字内容的理解。3、加强对比:通过对比文字中的不同表述,有效地提高文字的理解能力。4、分析关联:通过分析文字之间的关联...

训诂方法有哪三种
以形说义的方法在传统训诂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拆字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求单字的本义,但在分析之后,通常还需要引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来证明分析的正确性。因声求义,则是通过语音线索来理解词义,这是汉语词语的另一重要特性。从汉代开始,训诂学家...

古代训诂学研究方法中的形训、义训和声训有何区别?
在方法上,古代对词的解释丰富多彩。训诂学中有形训、义训和声训三种主要方法。形训通过字形结构揭示词义,义训则以现代理解解释古词义,通过同义词或相近句解释。声训,或音训,通过词的读音寻找音义相通的词来释义,探寻词义的来源。在众多方法中,义训应用广泛,但具体实施需根据词义特性灵活运用。研究古代...

请举例说明训诂学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训估方法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说文解字》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什么叫训诂和训诂学?
训诂,为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就是解释的意思。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

训诂的方法有哪三种?
形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汉字是表音文字,它最原始的象形字是用笔画简单的图形、记号来代替语言中的一个词。字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时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是一致的。后来造字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局限于象形、指事,出现了会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