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与还俗那种境界更高?

一种是看破红尘,看透世俗出家,一种是出家后看破红尘,看透世俗又还俗。此两二种境界熟高熟低?比如说南梁梁武帝曾四次出家四次还俗,作何解释?梁武帝又从中悟出了什么?再如红楼梦里,高鄂续的版本里贾宝玉的结局是出家,而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芹公的原意应当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出家,后又还俗,最与吏湘云在一起。这后一种说法有道理吗?到底这两种境界那种高?

  具体要因人而异,因造的业不同,修的果自然也不同;两种不同境界,修的不同的果,若一定要分高低,要在造业前提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前者更近于大乘教法;但果报的高低,难以比较出来,比如,修行圆满后,同样都是去度化众生,度化的因缘人肯定不同;
  你看,菩萨修行共分五十二位:十信是资粮位:中间三十位是三贤位;最后十地始登圣位。依仁王经‘三贤十圣位果报’一偈的提示,自凡夫至十地圣菩萨的一切行为,皆在因果律支配范围之内,为三界异熟报所摄,非任何功行法门所得断灭。通常,出家后看破红尘,又还俗或不还俗,称为圆融,就是破除偏执,圆满融通。不去刻意的强求别人和自己,一定做些什么。圆融也是孤独者的一种心态,没有缺失的遗憾。真正的长者一定是圆融的。

  但,不好拿梁武帝做例子,因为,他并非真正的领导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是本身有所求,他惧怕轮回和业报,才去大兴建寺庙,特别,当一个妃子托梦之后,那个妃子因为生前恶毒,投胎后变成蛇,入梁武帝梦中,就见大殿帷幔轻飘,一条小蛇游来,居然开口说话,告诉梁武帝她是谁,因生前太狠,嫉妒心重,投胎为蛇;请梁武帝替她修寺庙,做法会,大型的水陆法会也是从梁武帝开始衍生,还有每月的十斋日....从此,梁武帝深信因果轮报

  至于说,出家的起因是,梁武帝完全是因为修行而修行,他想大兴修寺庙,但国库已空,财政困难,大臣们群起反对。
  他的一个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献了一计,要他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于是,他就提出要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哩。可刚做了四天和尚,屁股还没坐热,朱异就以国事难离为名,带领众臣要迎皇帝还俗。而按当时规矩,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地位越高身价也越高。皇帝当了和尚,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钱比一般人要得还多。群臣无奈,只得咬牙给他捐了一万万钱的“还俗费”。这钱名曰捐给寺院,实际由梁武帝来掌握。

  梁武帝用这笔钱,装模作样重修了几座寺庙,还给自己的嫔妃们分发了丰厚的脂粉钱,剩下的都装进了小金库。尝到甜头后,过了两年,他估计大臣们又捞得差不多了,就又要第二次“舍身”做和尚。有了头一回的教训,大臣们都竭力反对,有的上书,有的面谏。可皇帝执意要干,谁也挡不住,大臣们只得暗暗叫苦。果然,梁武帝出家刚20天,又被大臣们花一万万钱“赎身”回宫。一些捞钱有方的贪官污吏,出点血倒也无所谓,反正最后还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多加些赋税也就是了。只是可怜了那些平素廉洁的官员,本来就家无余财,捉襟见肘,现在还得被皇帝“敲竹杠”,只得四处借贷,求爷爷告奶奶的,可怜巴巴的。还有的官员干脆辞官不干了。

  梁武帝可不管这些,看着黄灿灿、白花花的钱财,高兴得胡子直翘,既可以再盖几座漂亮寺庙,又可以肥肥美美过一阵子了。本来嘛,有这两回就行了,见好就收吧,可他当和尚当上瘾了,后来又找理由出了两回家,自然又戏剧性地被大臣们集资“赎身”。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共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作样脱下皇袍,穿上僧服,不吃肉,不近女色,乘车、用具一律从简。可这些戏剧性的舍身为奴事件,短的只有4天,最长的也不过37天,最后都由群臣用钱一万万将他赎出,并在群臣齐集同泰寺东门或凤庄门再三叩请的情况下,他才回宫执政。梁武帝善于表演,脸皮也真够厚的。
  这用来“赎身”的四万万钱,究竟多少用在重佛上,多少装进了小金库,谁也说不清了,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于说,梁武帝悟到了什么?几乎都已经著出书,他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悟道的思想。
  再说贾宝玉出家事情,那完全是名作,与历史的真实性,毕竟有差距,不能太过较真,因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往往掺入很多作者本身的主观思想和意愿,要不,一个故事,怎么会有那么多争议性的结局呢?楼主认为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1
境界不以出家在家而分高下,出家在家都是达到“高”境界的过程,路线不同而已。再者,高下本身也是相对的,看以什么为标准了。你在地球上感觉是天在上地在下,你若是在太空里,哪头是上哪头是下呢?并且,佛家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可能这世是出家的,另外一世是在家的,你说他算出家的还是在家的呢?呵呵。所以,以一世功过为定论也是不公平的。
第2个回答  2011-08-22
正如楼主说的,要看本质是什么,如果你出家只为了逃避或者消灾之类的,那与在家又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名字叫出家而已。如果出家是为了为了众生,那才是出家的真实含义。还俗也同样,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释迦牟尼佛出家,为了众生能够脱离苦难而出家,鸠摩罗十为了众生而成家,所以要看本质,出发点是为了谁,为了众生的境界明显要比为了自己的境界要高的多
第3个回答  2011-08-22
学者不是出家人,何谈境界?帝王出家,他究竟是修的是什么?出家而还俗,却是多因一果,如果论境界?
自己高中没毕业怎么谈论大学的学问呢?
第4个回答  2011-08-21
人与人无所谓孰高孰低,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才是人生的真谛。不与世人争论是非,才是超然的自我境界。谈论别人孰好孰坏也没任何意义。因为你是你,他是他。人生就是自我的感受。别人永远无法体会别人的精神追求。
所为出家还是还俗只是你的不同理解罢了。追问

你根本就没看懂我的问题、、

第5个回答  2011-08-21
境界高低对于不同的人认识都是不同的。有句古话说: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也就是说真正的高于不会因地域环境或形式上的出家或还俗来评判自身的境界,来区分是否看破红尘。
关键要明白:我为物所动,心已乱自身。佛祖也是在尝遍各种苦修行而未果后,在菩提树下席地而坐,自然放松入定而顿悟一切的。不要局限于形式!

出家与还俗那种境界更高?
具体要因人而异,因造的业不同,修的果自然也不同;两种不同境界,修的不同的果,若一定要分高低,要在造业前提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前者更近于大乘教法;但果报的高低,难以比较出来,比如,修行圆满后,同样都是去度化众生,度化的因缘人肯定不同;你看,菩萨修行共分五十二位:十信是资粮位:中间...

出家剃度后退出、还俗、有什么不好或背什么因果吗?
还俗是允许的。出家人破戒的因果一定是三恶道受苦。因此,假如不能严格持戒,还不如还俗。还俗之后,遵纪守法,积德行善,孝敬父母,这样下辈子还可以投生人间或者天堂。

出家人还俗的话是不是说想还俗就可以了?
不可能。世俗人士出家会很隆重,因为对于佛教而言,这属于大事,值得庆祝,所以有庄严的出家仪式;但是僧人还俗,这是佛教的损失,所以都私密的举行,只要跟它常住(僧人出家一般会选择两种方式:常住或散修。常住就是长期住在一家寺院里,由所在寺院负责食宿和发放生活费。散修则是一家寺院一家寺院住过去,...

出家人还俗
出家人还俗,不会有什么恶果吧。但伪作沙门,或毁谤沙门就有恶果﹝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出家人持戒,能够减少自己的恶业。如果你还俗了,又破了戒,就自然有罪业,死后自然「受罚」﹝其实不是受罚,只是自食其果而已﹞。 不过,不单是出家人还俗了破戒会有恶果,甚至是所有众生,破了戒也会有恶果!

出家又还俗功德
出家本来是大福报,斩断业障,解脱生死,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所以若是还俗,回到俗世,自然没有任何功德了

出家僧还俗后与众生有啥不同?
只要出了家,哪怕一天,也会比别人得度快,早。出家是缘分,还俗也是缘分。“因缘所生法,其性本来空,我佛大沙门,常做如是说”如果不计个人精进勇猛修行,特殊缘分的话。得度快的 1,出家众 2,出家后还俗的 3,在家受菩萨戒的 4,在家受五戒的 5,自家受三皈的 6,在家一称南无佛的。后...

藏传佛教还俗了又可以出家吗?
佛教不论哪宗,只要符合出家的条件,都可以出家。出家可以更专心的修行。真正的佛教在于自身的修行。看看大德的开示:达摩悟性论∶【出离生死名出家。】——指超三界轮回的家 弘忍最上乘论第13问∶【诸比丘!汝等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楞严经01-22∶【失我本心,虽身出家...

为什么出家的和尚要还俗?
在佛教出家人里面,男性僧人可以还俗七次,女性僧人则仅能还俗一次这不是重男轻女,这是佛祖对女性修行者的爱护,因为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用现代话来说,女性是“情绪动物”,男性是“理性动物”),所以佛祖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

出家人从寺庙里回家中同样性佛算还俗了吗?
还俗,又称作返俗、归俗。简单说,就是脱下僧装,归还俗家,从此告别僧人的身份,重新过上在家人的生活。和尚还俗是他自己的尘缘未了。佛教允许僧人在出家还俗上7进7出。就是因为考虑上众生因缘的实际问题。对佛的恭敬来之于内心。依教奉行就是恭敬。佛法是灵活的。不是束缚 。一切众生都是自由的。

女性该如何出家 出家后能否还俗
你可以选择道教的正一,正一授箓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士,可以选择住观或者居家修行,这样就可进退了,而且不需要剃发。好像道士也可以去寺院挂单的。所以你成为正一的道士后,也可以找喜欢的挂单修行,不愿意待了就换个地方挂单。也可以回家。正一的限制比较少,可进可退,可以结婚也可以吃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