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海中考语文 文言文 中的六个虚词的意思。 我暂时还没有《上海中考文言文典籍》 麻烦大家了~

就只要6个虚词就行了。 其他的150个实词就不必了。 谢谢大家了

中考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
[而、之、以、于、为、其、则、乎]

【而】
1、表顺承 可译为“然后”“就”
2、表转折 可译为“然而”、“却”“可是”
3、表并列 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
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
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之】
一、意义或用法:
1、. 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
⑵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⑶复制代词:这,此。
2、动词“往”,“到......去”
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
【以】
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
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依靠”
4、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
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按照"
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7、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 “以至于”
8、动词,“以为,认为”。
9、通“已”,已经。
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
11、复音虚词“以为”
【于】
1、对,对于。
2、介词:在。
3、连词:与,跟,同。
4、从,自。
5.到。
6.在......方面。
7.比。
8、被。
9、表原因:因为 、由于
10、向.
11、给。
12、于是
【为】
1、动词:成为,变成。
2、动词:做、担任、当
3、作为,当作。
4、是。
5、以为,认为。
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翻译比较灵活。
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8、指心理活动。
9、为了。
10给,替。
11、对,向。
12、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4. 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则】
1、却,可是。例:
2、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
3、用在对比句或假设句的后半句中,相当于“那么”“就”。
4、就是。
5、诚……则……:“诚”用于前一分句谓语前,强调设想的情况属实,“则”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带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如果真的……那么……”等
6、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7、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同“于”。
4、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5、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6、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7、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8、词尾,无义 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求上海中考语文 文言文 中的六个虚词的意思。 我暂时还没有《上海中考...
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之】一、意义或用法:1、. 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⑵我。例:君将哀而生...

上海中考文言文常用字词
4.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 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乘、驰、从、错、达、旦...

上海课外文言文阅读
1. 【2010上海中考语文题第四大题课外文言文(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应该是B 我觉得依据:语文翻译中,大家的矛盾都在“再”字上面,经查阅《简明古汉语词典》再有如下意思:【1】数词,两次.【2】数词,第二次.【3】副词,重复.【4】副词,更加.没有“多次”这样的意思.古汉语词典中,特别注明了一条:【注】在古代...

帮忙找一下上海中考语文知识点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

2020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橘逾淮为枳》原文及翻译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上海中考文言文背诵篇目
5. 200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20篇默写篇目 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2010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2分) 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

语文文言文(古文)常见字常见词的解释
因此我认为初中学生了解古汉语发展过程中曾存在通假现象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作为考点,即使考也只可考查最常见的几个。熟练掌握通假字则放到高中文言词语的教学目标中。遗憾的是目前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的考纲还没有对文言文词语教学要掌握哪些词语或哪些词类有很明确的规定。古今异义词有三类:一、貌似一...

上海中考文言文技巧
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3. 中考语文所有答题技巧 我阅读较好,给你阅读的o(∩_∩)o。 答题之前要看三遍(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

200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2009上海中考语文评析 孙岭老师参考答案 2009年6 一.文言文(42分)• (一) 默写(18分)• 1. 柴门闻犬吠,__风雪夜归人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___山光悦鸟性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 黄鹤一去...

相似回答